臺北故宮文物衍生品:朱批膠帶

臺北故宮文物衍生品:懷素《自敘帖》絲巾

梵高自畫像衍生杯
編者按:藝術授權、藝術衍生、文物創意,近幾年來,涉及文物藝術品的創新產品不斷出現,并逐步形成了文物藝術品創新產業鏈,由此帶來的社會效益 與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臺北故宮博物院更于近日宣布,將于3月至12月舉辦第六屆文創產業發展研習營,延續前五屆成功培植文創合作團隊經驗,秉持“為青年及 產業找出路”的目標,邀集臺灣文創13個領域的頂尖師資,向學員傳授文創商品設計實務經驗和產業合作開發秘籍。臺北故宮開班傳授“文創秘籍”,這無疑為文 創產業的發展再添了一把火。
去年12月12日至15日在深圳舉辦的第十屆冬博會上,由“今日藝術匯”自主開發的美濃燒計劃成品瓷器、提梁壺杯組、限量簽名版畫等藝術授權衍生品引發一輪搶購熱潮。
而去年10月舉辦的2014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創產業博覽會上,藝術授權成為藝術和商業之間新的橋梁。通過藝術授權,古今中外藝術大師精品走進普通消費者生活。
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群眾對文化生活的要求提高,藝術品市場需求增大。在多方的看好和努力下,藝術授權在中國應該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
隨著市場越來越大,有關藝術授權的規范問題逐漸顯現。有關專家指出,藝術授權涉及層面較多,需要進一步明確政府的服務職能;藝術品市場體系復 雜,市場環境需要建設,藝術市場管理體制要健全,逐步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市場機制,以促進中國藝術授權市場的良好發育和有序發展。
“大師們”走進尋常人家
在去年12月18日舉辦的龍美術館“雞缸杯大展”開幕前夕,知名收藏家劉益謙決定推出龍美術館特制的高仿雞缸杯1萬個,每個售價288元。他以2.8億港元的雞缸杯為母本,由景德鎮技師全手工制作高仿雞缸杯投入市場。這就是所謂的藝術授權。
據稱,莫奈、梵高、齊白石等藝術家的畫作在他們身后或拍賣,或藝術授權衍生為藝術商品,都能繼續創造出數倍于從前的經濟價值。
中國內地第一次成功的藝術授權嘗試起源于2009年在上海美術館舉辦的“達利逝世20周年作品展”,因為這次展出的藝術品均為依照達利生前簽署的授權合約而制作的限量版雕塑復制品和版畫。
2012年6月,文化部發布《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首度引入“藝術品授權”字眼。藝術授權不僅成為國內文創產業中增長的新亮點和新引擎,還是百姓與經典藝術近距離接觸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2012年11月,全國首個齊白石藝術空間進駐深圳雅昌藝術館,以藝術大師齊白石的國畫設計的多款帶有濃厚東方藝術氣息的瓷器、咖啡杯、茶葉 罐、撲克牌、U盤、裝Ipad的布藝袋引來一陣搶購熱潮。一幅齊白石的畫作價值數百萬元,一只普通杯子賣10元,通過藝術授權,印上齊白石畫作的杯子立即 漲到上百元。這就是用藝術授權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藝術授權蘊涵財富鏈
藝術曾被人譽為“陽春白雪”而與大眾化、商品化絕緣,并徘徊在人們生活之外,而普通人則用仰視的目光看著藝術的光環。
但是,藝術與大眾隔膜終究被無孔不入的商業所終止,藝術授權業在藝術和大眾之間架起橋梁,既保持了藝術的崇高性,又讓大眾的生活增添了藝術情調。
藝術授權業在西方已有20多年歷史,但在亞洲還屬于新興產業。藝術授權業主要涉及的是藝術作品的知識產權。藝術家作品的知識產權可以有很多種商業用途,包括復制、公開展示、改作、出租等。當復制技術建立在數字技術的基礎上后,藝術授權業就使文化產業向傳統產業延伸了。
中國的文化消費將迎來黃金時期,這為藝術授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據稱,中國藝術品授權近年來正成為一個增長極快領域。
2005年中國的藝術授權市場規模只有11億美元,到2013年,中國藝術授權市場達到52億美元,增長了343%,每年的增幅達到47%。
國際授權協會主席CharlesRiotto表示,中國有望在近幾年內成為超過英國、日本、德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授權大國。
以前,藝術家們銷售他們的作品獲得一次性收入。他們現在發現藝術授權業是一個更有吸引力的市場,而且零售商們發現消費者對此需求也很強勁,尤其是那些可以放在幾個不同產品領域的圖畫,如在家庭裝飾品和文具上。
目前國際上通常以藝術授權的方式,將藝術影像延伸至各類成熟產品上,家具用品、文具、禮品等,其中禮品的涵蓋范圍較多,包括瓷器、賀卡、購物袋、手表、服裝等都是藝術影像的載體,這些產品又都是民眾日常消費和使用的物品。
藝術授權遇發展瓶頸
在多方的看好和努力下,藝術授權業應該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然而,隨著市場越來越大,有關藝術授權的規范問題也逐漸顯現。
正如CharlesRiotto所言,在中國,授權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還比較混亂。比如中國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品存在也較多,給授權市場發展帶來阻礙。
近年來,中國人對文化生活的要求提高,藝術品市場需求增大,交易市場日趨活躍。在繪畫、書法藝術品交易中,相當一部分作品是臨摹品。
而中國著作權法過去不承認臨摹作品的著作權,修改后的著作權法對臨摹的態度稍有轉變,但仍很模糊,使此類作品及臨摹行為的法律地位不穩定。
據稱,一些企業著眼于眼前利益,在一些拍賣會上,將復制品標識去除之后當作真品參加拍賣,干擾了真品拍賣市場。
有關專家認為,中國現在迫切需要建立規范的復制品市場,在政策法規方面給予明確。這樣企業和博物館才能放心復制藝術品,普通人才能更方便地親近藝術精品。
藝術授權業在中國還面臨諸多瓶頸。目前國內最缺的是人才,中國不缺創作人才,但是既懂藝術、又懂工業設計、還要懂授權產業知識的人寥若晨星;國 內藝術授權產品還僅局限在用藝術點綴商品的階段,如何根據藝術品本身特點開發出新的產品造型,讓產品變成藝術的延伸,這方面可探討的東西還有許多。
相關鏈接·何謂藝術授權
藝術授權,是一種新型的創意產業模式,即授權者將所代理的藝術家作品著作權等,以合同形式授予被授權者使用;被授權者按合同規定,向授權者支付 相應的權利金,并通過把藝術品復制、傳遞,讓本來只屬于小眾欣賞的古典名畫、古陶瓷珍品、孤品等藝術品進入千家萬戶,成為老百姓居家生活的商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