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是命題作文,所以一寫就是4篇,而且還是人家點名,要是我自己挑選,肯定不寫林風眠,這個人很苦,遭際很苦,看生平經(jīng)歷,挺讓人難受,他的做法,無論畫畫還是處世,都沒什么問題,可惜造化弄人,性子又很犟,過了又長又艱難的一生,令人嘆惋。
林風眠在藝術上,是傳統(tǒng)繪畫的大叛逆者,他的做法很接近今天村上隆,不過現(xiàn)在全球化的文化環(huán)境,藝術市場高度成熟,都不是當年可以相比的,所以村上大名得享,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而林前輩終生顛沛,客死他鄉(xiāng),和那些年中國的所有政治動蕩都拉扯上關系,直到最后的歲月了,才得見一點玫瑰色的曙光。吃虧受罪的藝術家多了,為什么林風眠特別苦,哪怕在民國,他也不受待見,根子就在他是憑借一己之力,全盤否定和對抗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溫和的外表下,是極端強烈的叛逆心態(tài)。
國畫這個東西,傳統(tǒng)意義上,有幾種特質,不好輕易抹殺,情懷境界上不論,技術上考究,線條是首要因素。歷來繪畫草創(chuàng),都仰賴線條,但是把線條當成三五千年造型不變的審美追求,則僅有中國人,這個對外行解釋起來很難,我試著說得明白一點。美是什么?我比較偏執(zhí)的理解,美是效率的體現(xiàn)。線條有持久的魅力,正在于它在造型上效率最高。實際上國畫在造型的任何方面,都遠遠高過世界上所有造型手段,誰叫我們進化得早呢。
什么是美的線條?很簡單,就是線條深入紙中,互相之間不孤立,貫氣,有聯(lián)系。如何做到呢?一個字,轉。好比造大橋,橋短引橋長,事先的轉筆,就是引橋。所以國畫線條,有看得到的,落實在紙面上的,還有大量是看不見的,在空中的動作,所謂咄咄書空。現(xiàn)在有些江湖畫家,畫畫如癲癇,美其名曰發(fā)力,其實真正國畫的蓄勢發(fā)力,只要手上打幾個圈子就好。一筆下去,出來的線條自然有力,回旋勾連,有余韻。
這個道理,林風眠因為是西畫出身,未必做得好,道理一定會懂,這不是什么武林秘笈,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適真理,但是民國對傳統(tǒng)全面質疑的文化環(huán)境,和他在法國學藝的特殊經(jīng)歷,使得大師作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放棄傳統(tǒng)。放棄傳統(tǒng)意味著自己來打造一個陌生、幼稚和嶄新的世界,盡管幾乎所有這么做的人,都不得不運用一些舊有的材料。其實這也許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前半段,所有有野心的畫家共同選擇,最早由塞尚提出,說要做一個原始人,除了他自己別人都沒有思考過云云,難怪后繼者都叫他爸爸。
林風眠的繪畫題材,技巧,能力,其實都是平平,但是他找了一條完全不能稱作道路的莽原,在那里一個人孤身行走,仰賴的只有他在海外學的一些不怎么地道的技巧,和對自己感受的絕對自信。在中國畫家里,能做到這么決絕,擁有如此大的勇氣和再生力量的,只有一個林風眠,最終,我們在博物館里,見證了他的成功。盡管和所有開拓者一樣,畫面充滿著猶豫、稚嫩和力不從心的缺憾,但是他確實成功了。朱新建說過,什么叫大師,讓別人眼前一亮,說哦,原來畫畫可以這么弄啊,這就叫大師。
林風眠:技術意義和局限
林風眠:技術意義和局限
林風眠:技術意義和局限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