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素 自敘帖(局部)
姚涯屏(廣州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在書畫藝術方面,湖南出過哪些人物?”二十一年前,我投考浙江美院,口試美術史時,有老師就問過我這個問題。湖南作為古代的邊遠地區,“人物”自然沒有江南多,卻也不是沒有。那次考試以名落孫山收場,倒不是因為這次問答扯了后腿。這里就略舉數位,講講湖湘名人中的書畫大家,年限設定在1949年前。
先講兩個與廣州有些牽扯的書法大家。
大家都知道書法史上有“歐顏柳趙”的說法。這“歐”指的是唐代書法大家歐陽詢。他是潭州臨湘人,現在屬于長沙。張懷瓘《書斷》里說 :“歐陽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現在大家之所以熟悉他卻是因為他的楷書,《九成宮醴泉銘》成了他的代表作。這也是歐陽詢率更沒想到的吧。說到與廣州的關系,歐陽詢的父親做過陳朝的廣州刺史,起兵反陳死在任上,滿門抄斬,只逃了歐陽詢一個。這一逃,逃出個千古書法大家。
再講一個:懷素。懷素是唐代草書大家,與草圣張旭并稱“顛張醉素”。在他那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自敘帖》里,他開門見山地說: “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懷素是湖南永州零陵人,“家‘長沙’”用的是個泛稱。他曾種芭蕉萬株,用蕉葉練字,禿筆成冢。在古代人物畫中,經常有畫個和尚解衣盤礴在芭蕉葉上寫字的,就是畫的“懷素書蕉”的故事。“永州八景”中有一景叫“綠天蕉影” ,也是這么來的。
李白的《贈懷素草書歌》中寫道:“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可以想見其風神。懷素曾南下廣州,跟在廣州做刺史的徐浩學書。蘇渙寫過一首《懷素草書歌兼送謁徐廣州》:“……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亞相求大名。亞相書翰凌獻之,見君絕意必深知。南中紙價當日貴,只恐貪泉成墨池。”貪泉在石門,石門就在廣州白鵝潭西十五里小北江上,在古代是南北交通要道。
再講幾個在南岳衡山周圍扎堆的畫家。
宋朝有個儒將叫趙葵,宋宗室。在湖北襄陽抗金,戰功赫赫。做過右丞相兼樞密使,封信國公,然后衛國公、魯國公、少傅、冀國公一路做去。八十一歲卒,贈太傅,歿后配享南岳廟。仗打得好,官做得大,畫也畫得好。傳世作品有《杜甫詩意圖》,藏在上海博物館。兩米多長的手卷上畫的是十里竹林。我學畫時曾認真臨摹過幾卷,至今還有一卷隨身。趙葵是湖南衡山縣嶺坡鄉的,在衡山正北邊。嶺坡鄉往東北三十公里, 有個白石鋪,齊白石是白石鋪的。這位不用多介紹,不會畫畫的也知道他。齊白石曾在廣州住過將近一年,知道這個的廣州人倒是不多。
“過嶺全無遠道愁,此行曾作快心游。荔枝日食三千顆,好夢無由續廣州。”看來廣州給他留下的記憶是美好的。還有位陳少梅,也是衡山人。老一輩畫家稱他是“唐寅后一人”、“馬夏再世”,與齊白石、溥心畬、張大千并稱為“民國四大畫家”。現在知道陳少梅的遠不如知道其他三個的多,這與他的造詣高低沒有關系。可惜四十五歲就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
古人常以天象擬人世間事物。《三國演義》里,孔明就時常“仰觀天象”。仰望星空,璀璨繁星多聚于天中,四周則有些稀稀落落。這也與人間人物相似。但要說到亮度,倒不見得最耀眼的都在天中,啟明星就是在天邊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