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書畫名家共繪的《歷代羊城八景》系列長卷作品展于廣州藝術博物館舉行,吸引不少市民前來觀看。 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
宋元明清直至如今,9個時代不同的“羊城八景”入畫來。昨天,“嶺南書畫名家共繪《歷代羊城八景》系列長卷作品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開幕。廣州市政協主席蘇志佳,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新出席。展期至3月11日。
廣東省美協主席許欽松,廣州市美協主席周國城,廣東省美協副主席陳永鏘,省文聯前主席劉斯奮等廣州畫壇的80多位藝術家集體創作了9卷“羊城八景”,每一卷是一個時代的八景。這也是嶺南畫壇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集體創作。《歷代羊城八景》系列長卷共九卷,分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初卷、清末卷、1963年卷、1986年卷、2002年卷、2011年卷。每卷含繪畫作品八幅,書法八幅,并延請名家題卷首。
廣州市美協主席周國城介紹,廣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宋代,廣州官民仿效“瀟湘八景”說法,選擇當時最能代表本地自然人文風貌的八個景點合稱“羊城八景”。元、明、清(清初、清末)均產生過不同版本的“羊城八景”,新中國成立后評選過4次羊城八景,因此算起來有9個時代的“羊城八景”。
“每個時代,一卷羊城八景,8幅圖,每幅圖1.3米長,加上書法題字等共15米長。9個時代共9卷。”周國城介紹。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