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媚娘傳奇》已落下帷幕,劇中各大嬪妃乃至后庭宮女們明爭暗斗,所謂:一入宮門深似海,誰又能料想的到她們自己的命運是哪般呢?當然,不少畫家也用畫筆為我們描述了后宮里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事,就跟隨大師們慢慢細數吧。
《宮中圖》

周文矩《宮中圖》
此長卷為周文矩人物畫的精品之作,傳為南宋摹本,共分三段,作品于1947年左右流出海外。第一段藏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曾名《仕女圖》,第二段名《宮中圖》,藏哈佛大學福格博物館,第三段名《唐宮春曉圖》,原為英國私人藏,現藏大都會美術館。作品描繪的是宮中日常生活的場景。圖中有的對鏡梳裝,有的無聊閑坐,有的逗看小兒,有的觀魚聽樂……。畫中將宮中婦女那種沒有自由,如籠中金絲鳥般雖然奢華卻百無聊懶的生活表現得入骨三分。此卷畫后宮貴妃、宮女日常生活情境,有不同的生活場面。
《揮扇仕女圖》

唐 周昉, 絹本設色 縱33.7厘米 橫204.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共畫有九個有身份的宮廷貴婦,二個侍女,二個內監共計13人。整幅描寫宮廷婦人夏日納涼,觀繡,理妝等生活情景。人物有獨憩,對語,圍繡,揮扇,執悅,行,坐諸態,濃麗豐肥,服飾華貴,但個個卻愁眉不展,百無聊賴,表現極其貧乏的精神生活。畫家通過這些矛盾刻劃,表現出對于這些不幸婦女的無限同情。
《王蜀宮妓圖》

絹本,設色,縱124.7厘米,橫53.6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原名《孟蜀宮妓圖》,俗稱《四美圖》,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網 畫錄》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經專文考證,當改為《王蜀宮妓圖》,描繪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宮故事。畫面四個歌舞宮女正在整妝待君王召喚侍奉。她們頭戴金蓮花冠,身著云霞彩飾的道衣,面施胭脂,體貌豐潤中不失娟秀,情態端莊而又嬌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宮妓嫵媚之態:“畫羅裙,能結束,稱腰身。柳眉桃臉不勝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許,淪落在風塵。”唐寅創作此畫,則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敗的生活,寓有鮮明的諷喻之意。
《虢國夫人游春圖》

唐 張萱 絹本設色 縱52厘米 橫14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虢國夫人游春圖卷》則描寫了唐天寶年間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姐姐虢國夫人春天出游的行列,真實地披露了唐代上層社會婦女閑散享樂的生活。虢國夫人既是楊玉環的姐姐,又受皇帝寵愛,炙手可熱。
《大宮女》

油畫,人體, 縱91厘米, 橫162厘米 ,作于1814年,藏于巴黎盧浮宮
這幅作品描繪的是一位奧斯曼帝國的宮女,她包著土耳其頭巾,手拿孔雀羽扇,就連襯景的綢緞也散發著異國的光彩。這件作品可以說是把安格爾作品的“清高絕俗,莊嚴肅穆”完整的體現了出來,畫中,安格爾放棄了很多不必要的細節,使之統一在一片安詳靜謐的和諧氣氛之中。
《后宮露臺》

讓·萊昂·熱羅姆(法國) 80cm×102cm 私人藏
熱羅姆畫的這幅《后宮露臺》,描繪了阿拉伯王宮最隱秘的后宮生活,描繪了生活于后宮的王妃、宮女等女眷的閨閣生活,有的在洗浴,有的在清談,有的在沉思……,幾乎都流露出一種惆悵與茫然的神情,華麗的露臺,冰冷得象囚室,不見天日,只有露臺外面才是晴朗的天空與清新的氣息。從構圖和色彩處理上,都遺留著古典主義原則的嚴謹性,注重細節的和諧對比,人物、服飾、建筑尤重質感的表現,充滿異國情調。
《土耳其宮女和女奴》

(法)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 1839年 72cm x 100cm 布 油彩 哈佛大學 福格藝術博物館藏
這是19世紀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的作品。描繪的是土耳其王族婦女閨房的生活。一個百無聊賴的年輕宮女橫躺在席上,兩個女奴侍候在她身邊,充滿東方情調的室內陳設是畫家最熱中于描繪的事物。左邊那個給她彈曲尋興的女奴卻是那樣神情淡漠,她暢開著前胸,目光卻沉入遐想中。裸女與那個坐席彈琴的女奴,也都融化在全局的東方裝飾整體之中,只不過她們是整個裝飾“音響”的主旋律。這幅畫的裸體宮女,從形到色都富有個性,不再是文藝復興繪畫人體的翻版了。
《后宮之美》

亨利·呂西安 杜塞(法國,1856-1895年) 45.40×35.70厘米
亨利 呂西安 杜塞是19世紀巴黎藝術界的知名人物。藝術界普遍認為他的作品內容艱澀,甚至低俗。例如,他的油畫《后宮》就受到藝術家們的嚴厲批評?!逗髮m之美》是《后宮》的姊妹篇,畫的是一個帶著薄薄面紗而胸部袒露無遺的女子。這幅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肖像畫功底。亨利 呂西安 杜塞的創作高峰期正值東方畫派走俏之時,所以不能排除他在某個階段鐘情于東方題材的創作。
《宮娥》

迭戈·委拉斯開茲,《宮娥》,3米,布面油畫,西班牙
《宮娥》這部作品是迭戈 委拉斯開茲1656年作的,展示了宮中的日常生活,在寧靜的宮廷中,委拉斯開茲正在為國王夫婦畫像,這一對夫婦的形象在對面的一塊鏡子中反映出來,就在這時,小公主馬格麗特突然到來,引起了人門的一陣忙亂,宮娥正在為公主下跪貢獻食物,另外一個在為公主提裙禮,周圍還站著一些隨從和侏儒,在門口站著一個宮中的侍從,正在注視著室內的情景。只有委拉斯開茲是冷靜的,但他好象并沒有發現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仍然在專心的畫畫。這幅畫具有風俗性的特色,從生活的情趣出發來描寫宮廷中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生活在宮廷里的人們并不快樂,他們受著枯燥禮儀的拘束,小公主也失去了兒童應有的天真。
《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陸》

馬賽港登陸 魯本斯·佛蘭德斯 394cm×295cm 現藏于慕尼黑美術陳列館
《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陸》是魯本斯為法國皇后以《瑪麗。美第奇生平》為標題完成的第6幅歷史畫(共計21幅),魯本斯以半神話半浪漫主義的虛構手法將這真實人物與事件融進虛幻的頌揚環景中。這件作品描繪瑪麗的宮船剛剛抵進賽富港,她盛裝待迎,準備接受法國最高規格的禮儀,船頭上戎裝的姑娘,身著古羅馬的服裝,伸開雙臂,表示了法蘭西的歡迎。豪華的宮船下面,許多海中女仙在拽著繩。
《伊莎貝拉 法爾內塞皇后》

伊莎貝拉·法爾內塞皇后 法國 朗克 布上油畫 縱144×橫115厘米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藏
朗克 (1674-1735年) 讓 朗克的畫風高雅、艷麗。他在《伊薩貝拉 法爾內塞皇后》一畫中,充分展現了他高度的寫實造型技巧和華麗的裝飾風格。皇后以全身站立、雙臂舒展面向觀眾的姿式,顯得沉穩、高貴,受人尊敬。畫家運用單純的色調和細膩柔和的筆觸刻畫人物形象和服飾,以流暢而多變的曲線結構、敞開的披風輪廓和衣裙的褶紋,產生一種波浪的動態感;人物的頭飾和衣服佩飾描繪極為精微工麗,與細嫩的肌膚相映襯,顯得格外華貴。人物形象的多變曲線輪廓與背景的直線裝飾線條形成曲直的對比,使畫面顯示出良好的藝術效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