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要依靠墨來體現在紙絹上,在繪畫中還有色彩的施用。一般講,作偽者大者可以仿得和原本比較相像,因此在鑒別真偽時,它們就不如筆法那樣重要。同時,墨、色的新舊,是可以區別出來的。真舊和假舊,總有所不同,多看多比,更容易體會得到。
古人用墨有個人的習慣。書法中如宋蘇軾、清劉墉,以愛用濃墨出名。朱耷、王文治則喜用淡墨。王鐸寫大字,經常筆上蘸墨極飽滿,往往第一字下筆墨走得很厲害。繪畫中,明徐渭墨中常加入膠水,因此能見到墨漬痕,如他的《黃甲圖》。清初程邃晚年喜用極干的墨,而蔣廷錫的墨花卉有時羼入赭石一色。
墨色和紙絹也起著相互“托”、“發”的作用。好墨,也必須在光韌的紙、礬得好的絹上,才能發揮出它的光彩來。用同樣的較淡的墨在新的生宣紙上作畫,往往會變成一種不好看的青灰色的色調,濃墨則易見過于“火爆”。花青等植物質顏料,也會在不同樣的紙上變出不同的色彩來。
古書畫的墨和色
古書畫的墨和色
古書畫的墨和色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