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低迷時,全世界的財富家族會更多關注藝術品的配置。盡管藝術金融在世界藝術品市場發達的國家已較為成熟,但在中國大陸還沒有被大家所公認的、成熟的藝術金融商業模式。
藝術與金融聯姻不是新鮮的話題,早已有之。從藝術品抵押、藝術品產權交易,再到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保險等,國內藝術家和金融機構不斷嘗試,一些基金、信托等資本紛紛進入藝術領域“探險”,甚至出現藝術理財產品。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于2011年曾到達頂峰,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場,后來隨著經濟疲軟而回落。
但當其真正聯姻后,會遇到種種的磨合與困難。有業內人士評價,“現在處于一種很混亂的狀態。”比如,沒有配套的法律、法規加強對藝術品行業的監管;投資者缺少對藝術品收藏的專業素養,普通大眾缺少對美學和藝術的鑒賞力;缺乏權威且有公信力的鑒定評估機構;金融產品單一,沒有把藝術品的真實價值和保險、評估、物流等所有配套設施通盤考慮。
當藝術品成為財富管理的一部分,藝術品的收藏與投資也會成為財富人群資產配置的首選。據全球藝術品收藏指數顯示,所有藝術品十年中平均年回報是7%,而標普500指數的年平均回報是7.4%,藝術品回報和股票市場的回報不相上下。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無疑是巨大的。據今年2月發布的《中國藝術金融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4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雖然處于調整中,但藝術金融的市場規模卻比2013年增長了61.5%,達到123.4億元。
由此而言,藝術金融確實是另類投資領域里一片待開發的藍海。而另類投資正是監管層鼓勵的創新領域,其中就包括藝術品市場領域的金融創新。在國外,很多人是把畫廊和基金捆綁在一起的,對藝術品的價值進行準確的評估、售賣。各國的藝術銀行也層出不窮。
興業銀行香港私人銀行部前副總裁朱莉婭理解的藝術銀行包括銀行和藝術銀行業務。前者指“以藝術品為存取租賃物的委托機構,通常指非政府文化藝術機構購買藝術家作品,再將作品轉租或銷售給政府機關、公共空間、企業、私人用于陳列、裝飾、收藏等”。后者指“在私人銀行業務中占據越來越重要地位的藝術銀行,為藝術投資的銀行服務,為收藏家服務,扶持年輕藝術家”。
1972年成立的加拿大藝術銀行當屬藝術銀行的先驅,主要業務活動包括購買、租賃和延伸服務。銀行藏品中的2/3都被租賃出去,不僅支持了加拿大藝術家的創作,還對加拿大藝術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讓越來越多的加拿大民眾有機會接觸到本國藝術。
澳大利亞藝術銀行將本國視覺藝術家及工藝品制作者的優秀作品收購下來,再向本國民眾出租,鼓勵和支持有才華的、年輕的、嶄露頭角的藝術家創作優秀的當代視覺藝術作品。在收購和展出的過程中讓作品不斷升值,藝術銀行再用獲得的收入投入藝術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中。英國、挪威、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多國也先后成立了藝術銀行。
前不久,中國臺灣的文化部門宣布將斥資7000萬元新臺幣合人民幣約1200萬元支持藝術市場發展,面向本土藝術家征集作品,經遴選后出資購買。第一批可供租借的藝術品將向公共部門開放,于候機樓等公共場所展示。今后租賃范圍將逐步擴展,租金所得將用于支付藝術銀行的運作成本。龍應臺表示,“此舉意在鼓勵本土藝術創作,連接藝術家與市場,使具有潛力的藝術家為更多人所認識。同時提高公眾的藝術素養,讓公共空間都變成美學呼吸的空間。”
此前和一位北京的畫家聊天,他說:“2014年國內的藝術品投資市場屬于冷靜期,一些藝術品無法通過市場去實現價值。而有些惡意炒作和假作品破壞了整個市場。甚至有人用毫無收藏價值的畫騙百姓的錢。”破壞規則的有之,有心插柳的也有之。博古齋畫廊上周末就與中國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簽訂合作協議,畫廊的創始人劉權創辦了藝融網,將提供藝術品的評估、抵押等服務。“我們正在與臺灣的資本談合作,希望借用民間的力量來規范國內的藝術品投資市場。”
深圳銀監局今年1月底叫停了一家“財富藝術銀行”,反映出當前藝術品投資市場的凌亂狀態。但在消滅亂象、建立規則的同時,若要下力氣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監管部門理應鼓勵和推動藝術銀行的發展,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2009年,招商銀行私人銀行部就曾推出“私人銀行藝術鑒賞計劃”。
從國際上各家藝術銀行誕生的那天起,主要目的就是扶持本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世界銀行開展的藝術項目也在于支持教育、文化、藝術等領域的發展,以舉辦主題展覽為主,展覽主題包括消除無家可歸現象、災后重建、擺脫貧困、關注兒童生存現狀等,并將征得的藝術品作為永久收藏。
我們要實現中華復興的“中國夢”,不僅是讓2億貧困人口脫離貧困,更要興建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基礎設施,讓國家有民氣、讓民眾有文化、讓社會有博愛。用金融的杠桿支撐文化領域建設,這個民族才會有希望和競爭力。從這個角度看,呼喚藝術銀行,就是呼喚精神未來。
呼喚藝術銀行:推動藝術與金融聯姻
呼喚藝術銀行:推動藝術與金融聯姻
呼喚藝術銀行:推動藝術與金融聯姻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