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馨,又名馨子,早年作品落款常見有阿繼、繼馨等。1926年生于江蘇常州,擅長花鳥畫,17歲拜張宜生為師,19歲始拜著名畫家、“吳門畫派”嫡系傳人張辛稼先生為師。張繼馨先生是繼陳大羽之后江蘇花鳥畫壇的扛旗之人,他不僅繼承發(fā)揚了吳門畫派和花鳥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還創(chuàng)出了自家的風(fēng)格,在當(dāng)代花鳥畫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筆者和春偉兄2009年起收藏張繼馨先生作品,至今已有50多件,冊頁一本(為早年張寒月先生舊藏,2011年曾刊登于商報)。此處選擇幾件有代表性的且經(jīng)張老本人鑒定為真跡的作品同讀者分享。

圖1
張繼馨作品是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以情寫景,寄情于景,他多取材于其所生活的古城蘇州,就像平江路上墻角邊能看到的凌霄花(圖1)。這件改革開放初期的作品至今已三十余年,張老見到后還是頗為感慨,把黃鸝的羽毛重新勾勒,并題寫邊跋,這件凌霄花黃鸝圖,構(gòu)圖錯落有致,凌霄花競相綻放,枝干蒼勁有力,一只黃鸝站在枝頭,顯得靈氣相生,自然活潑。

圖2
張繼馨的創(chuàng)作手法多樣,在繪畫技法上能嫻熟地運用傳統(tǒng)花鳥畫的多種技巧手法,工筆、寫意、重彩、沒骨、白描、潑墨等等,“十八般武藝,樣樣兼能”,小動物小昆蟲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xiàn),這件金魚芙蓉圖(圖2)亦是張老早年作品,芙蓉花在陽光和雨露的滋潤后生機勃勃,異常鮮艷,花的趨勢從上往下橫斜而出,含苞待放的花朵有下垂之勢,四條紅色的金魚暢游在池塘里,在粉色的芙蓉花映襯下,更顯活力。

圖3
仙人掌開花猶如曇花一般,很少見到,這件繼馨寫生款的仙人掌(圖3),張老見此作品喜出望外道:幾十年沒畫仙人掌了,搬家前還養(yǎng),后來就沒有了,“這件東西蠻好的”。這件仙人掌作品,為文革時期所做,在那個時代聯(lián)想到仙人掌生長在沙漠中,卻能頑強生長并開出美麗的花朵,這種頑強面對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構(gòu)圖上采用多點透視法,以物取景,仙人掌東倒西歪,拔地而起,顯得自由而靈活,最大的一顆盛開出了美麗的花朵,兩只小蜜蜂正飛上前來顯得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鮮明的色調(diào)對比、鮮艷的花朵和兩只小蜜蜂給畫面增加了亮點。

圖4
張繼馨花鳥題材豐富,人稱是畫壇上的多面手,無論地上長、水中游、還是天上飛的,都是他創(chuàng)作的題材,近幾年創(chuàng)作的這件《晚歸》野鴨圖(圖4)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夜幕降臨的太湖邊,湖風(fēng)吹拂著蘆葦左右飄蕩,蘆葦叢邊五只歸來的野鴨精神飽滿,形態(tài)生動、栩栩如生。整幅作品氣勢磅礴,令人振奮,可見張老之功底之深。他以書法用筆,將線條融入他的水鄉(xiāng)情的意境中,嫻熟地掌握筆的力度、速度,充分利用濃淡、干枯、腴潤的變化,求得畫面氣韻生動。
2014年可謂是張繼馨年,市場雖然不景氣,但張老作品的市場價卻不斷攀升,很多浙江、北京朋友都來蘇州“掃貨”,市場上一有張繼馨作品立馬被買走,在北京保利和匡時拍賣的兩件四尺整張的精品花鳥在40萬左右成交,出現(xiàn)了較大規(guī)模的漲幅;隨后價格有所回落但依然高企且穩(wěn)健,11和12月張繼馨作品在上海朵云軒、北京九歌、上海大眾等上拍,結(jié)果四尺整張每件均達(dá)到4-5萬,算下來也在8000元/平尺,有那么多粉絲舉牌,說明這也是市場所認(rèn)可的價格,因為比起那些動輒炒作到10萬、20萬的作品,個人認(rèn)為這位吳門當(dāng)家花旦的作品實在是比較低的。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