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奈《吉維尼的白楊樹》
國際拍賣公司蘇富比于2月3日晚間在倫敦舉行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拍賣,其中一幅莫奈《吉維尼的白楊樹》(拍品編號21),作于1887年,描繪畫家居住小鎮吉維尼的白楊樹(據傳莫奈為了畫這幾棵預定遭砍伐的白楊樹,想盡辦法、甚至付錢給伐木工人,以推遲砍伐時間),估價1380-1840萬美金,成為媒體和收藏家關注的焦點。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這幅畫出自紐約MOMA收藏;MOMA決定轉賣印象大師莫奈的名作,以換取經費來豐富美術館的當代藝術收藏。此項舉動盡管在美國完全屬于合法行為(相較之下,在歐洲,例如法國,博物館收藏皆屬于“不可割讓”性質),依舊引起不少討論和批評。此外,蘇富比為這張作品祭出“不可撤回競價”以作為擔保,這究竟意味著什么?記者特別電話采訪了前佳士得國際拍賣公司亞洲區主席、目前任紐約知名畫廊阿奎維拉(Acquavella)亞洲部總裁,專長印象派和現代主義繪畫的葉正元(Ken Yeh ),為我們介紹這張名畫,并分析這件作品拍賣引起討論的幾個議題。
莫奈市場行情持續看好
葉正元表示,莫奈作品這兩年的收藏熱度很高,去年賣出幾張的價格都很好,例如去年六月倫敦蘇富比一張莫奈《睡蓮》拍出了5400萬美金的高價,而上一季,11月4日紐約蘇富比一張同一時期、也是1887年所繪的白楊樹( “Sous les Peupliers”,拍品編號28),題材、構圖都非常精彩,當時估價1200-1800萬美金,最后賣了2000多萬美金。相較之下,這次倫敦蘇富比拍的MOMA藏品,從目前網站發布的圖片來看,顏色較鮮艷、 肌理較厚,兩張各有利弊。這次倫敦蘇富比印象派拍賣除了《白楊樹》外,另有《大運河》(估價3000-3600萬美金)、《牡丹瓶花》等共五件莫奈的作品。葉正元表示,市場上莫奈的畫不少,每一場印象派拍賣上多半會出現數張莫奈,一方面莫奈屬多產畫家,同時莫奈市場最近兩年持續上漲,主要歸功于中國收藏家的進場。“印象派在臺灣和香港,收藏家的接受力一直很強,中國境內則是最近一年半或兩年才開始。印象派畫作整體而言賞心悅目,討人喜愛,更何況莫奈是印象派大師級人物,具有高知名度,例如大家都很熟悉他的《睡蓮》,此外前一陣子上海作過莫奈展覽,也對市場帶來正面影響。”葉正元指出,以前服務佳士得時,長期致力將印象派畫作介紹給華人藏家,許多重要拍品都會帶到臺灣和香港預展。這次倫敦蘇富比的拍賣,其中幾件莫奈也到了臺北和香港預展。

葉正元
不可撤回競價方式(Irrevocable Bid)
這次對于MOMA出讓收藏的莫奈《白楊樹》,蘇富比以“不可撤回競價”方式為作品拍賣作擔保。葉正元解釋說,這指的是拍賣公司找到一位買家(第三方)承諾一定的競價價格來提供保證。這對賣家、拍賣公司和承諾不可撤回競價的第三方各自又有何好處?葉正元分析,對于賣家和拍賣公司來說,自然就是保證了拍賣底價,而且通常這種保證都是賣方要求。 而對承諾不可撤回競價的買家來說,一方面拍賣公司通常會提供傭金優惠或財務補償,除此之外,竟價高出先前約定價格的部分,拍賣公司會和賣家分享收入,而拍賣公司按約定比例拿到的部分,又會再跟第三方分享,“如果第三方按承諾競價到約定價格,但最后被另外的買家以更高價格買走,那他就賺到了和拍賣公司分享的那部分收入!”葉正元透露,“不過重點是你一定得喜歡這張畫,因為有可能最后是你買到作品。”
據葉正元表示,“不可撤回競價”或稱為“第三方保證”(third-party guarantee)出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 在這之前,拍賣公司為了征集重要精彩作品,會應賣方要求或吸引賣方提供作品而提出保證,不過初期都是由拍賣公司自己提供保證。 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印象派和歐美戰后當代市場差強人意,拍賣公司蒙受虧損,因此想出了“第三方保證”的變通辦法。在市場好、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拍賣公司對拍賣作品提供保證的比例相當高,尤其是近兩年市場特別火熱的當代藝術。然而這個策略究竟為拍賣公司創造了多少利益,無人知曉。美國多家媒體,例如Artnet 就曾經提出質疑,認為蘇富比和佳士得去年年底出現的最高層人事異動(蘇富比CEO 路培特和佳士得CEO馬文斐雙雙下臺),于拍賣公司為爭取賣家提供作品,采取侵略性策略,給買家過于好的條件,甚至犧牲掉了公司利潤不無關系。
美術館出售典藏品
對于這次將收藏莫奈作品送交蘇富比拍賣,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做出的公開說明是,“所得經費將用來購買當代藝術”。MOMA于1929年成立,長期致力推展和介紹現當代藝術。事實上,MOMA 出售典藏品并不是頭一遭,目前收藏的畢加索《亞維儂少女》,就是用先前轉賣其他收藏品所獲得的經費購得。據了解,莫奈這張白楊樹由賈弗夫婦(Evelyn & William B. Jaffe)于1951年捐贈給紐約MOMA,而他們也是1947年從芝加哥藝術學院購得。許多捐贈藝術品給MOMA的藏家,例如捐贈一組塞尚畫作的知名收藏家和藝術贊助人布里斯女士(Lillie Bliss),即明文表示美術館若有需要,可出售她捐贈的畫作。
葉正元表示,雖然目前報紙一些評價不是太好,但所有美國美術館一直有出售藏品以換取經費另作他途的做法,“這是完全合法的行為,雖然不是經常出現,但也不屬于罕見特例”。他舉例表示,阿奎維拉畫廊不僅賣畫給各大美術館,也會幫美術館賣東西。“事實上,收藏家捐贈作品給美術館可能有很多用意,包括希望他們日后需要錢時可以變通將畫出售換現,當然也有些收藏家會在捐贈合約上特別注明捐贈藝術品日后不能轉賣。但不論大都會、MOMA或其他博物館,不時會出售收藏品,以這筆經費去買其他博物館更需要的作品,或者用在整修或各種各樣的用途上。”
他舉了一個最極端、最特殊的例子,即美國印象派繪畫和早期現代主義大收藏家巴恩斯的收藏(Barnes Collection),于1920年代成立美術館,去世前曾經立下遺囑,訂了許多關于這個美術館的嚴苛規定,例如美術館不許遷址、作品不許出美術館、不許外借、不許巡回展覽;作品掛的地方不能更動、墻上不許有說明文字;每周只對公眾開放兩天,并且得預約。1990年代,因為經濟危機,美術館經費不足,營運困窘,此外,美術館的建筑也因年久失修, 難以提供作品好的展示條件。為了籌措經費,館長不得不違背巴恩斯遺愿,出借藏品在世界巡回展出,以賺取收入進行修繕。2002年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參觀,將美術館從費城郊區搬到市區,當時引起許多爭論,甚至上法院! 不過,遷到新址的巴恩斯美術館如今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這些曠世杰作重新獲得絕佳的展示環境。“這一切其實得視情況而定! 有些收藏家捐作品時會要求日后不能轉賣;可是有些收藏家覺得無所謂,認為博物館可以轉賣去買更需要的作品,而博物館通常也會向他們表示感謝, 標注哪張畫是用某某人的基金買的。”
至于美術館收藏品在拍賣場上會不會有加分效果?“當然對價格會有影響,就是我們所謂的provenance(出處), 絕對有加分,不過最終還是得看作品本身的精彩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