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物畫自明清時期一蹶不振,直至清末民初任伯年力挽狂瀾才出現生機。后經徐悲鴻、蔣兆和等人倡導中西結合,引進西畫造型,提倡寫生,創建新體,打開了新局面。但是,如何使中國人物畫接續民族傳統本源,發揮筆墨語言特別是線條造型的魅力,呈現出鮮明的民族氣派,當代的藝術家們都在苦苦探索,從不同的側面試圖有所突破。

王家訓人物畫
王家訓正是他們其中頗為耀眼的一員。他是一位師古求新、善于思考、勤于深入探究問題的畫家,他之所以在人物畫家中脫穎而出、之所以在藝術上有創新成就,除了他的天分、好學和勤奮之外,還與他兼有激情與理智的性格有密切的關系。他敏于直觀感受,但思維縝密、富有理性色彩,善于不斷向自己發問和挑戰。
王家訓作品的一大特點是格調高。如果說風格是畫家把握世界的一種態度和方式,格調就是對這種態度和把握方式的價值判斷。人們可以說風格各有千秋,卻必須承認格調的高下。格調是透過形式風格折射出來的藝術趣味的等級形態,其根源則是一種人格價值和品位——寓于美中的真善程度和形式化的精神品位。在中國藝術界,格調是判定雅俗優劣和最終價值的根本尺度。王家訓的作品都是其質樸樸、其氣清清、正和他真誠、豁達、樸實的人品表里。高格調及支撐它的高人品,這正是王家訓先生最為可貴之處。

王家訓人物畫
在傳統繪畫中屢見不鮮的高士、釣叟、對弈、品茗等題材,在王家訓筆下卻煥然一新,他最為突出之處是表現了平淡生活的單純、充實、意趣和歡樂、愉悅。這是一種富有哲思的淡泊,與其說它源于古代文士的生活情態,不如說源于畫家的內心感受與渴望,當然它最后落實在簡練寧靜的人物形象上。形成了王家訓個性、人生體驗和繪畫經驗的完美結合。
王家訓先生早年打下了扎實精湛的寫形基礎,故他下筆既穩準,又干凈利落,筆簡而形到,形到而神生,而用筆卻十分放松。一番閑情流溢于畫面,也使得畫家發自內心的寫意情懷昭然若現。十足的文人畫態度,重在抒情寫性。仔細讀來,畫家用遒勁蒼渾或粗或細的線條勾勒出了人物的輪廓,再加以點染,使水墨與色調融為一體,人物的神態活靈活現,且個性迥異。人物、樹木、山石使畫面變得尤為厚重,錯落有致,使得畫面閑逸主題凸顯,這也是王家訓扎實功底的體現。

王家訓人物畫
王家訓的繪畫風格傳達出充足的人文精神和很高繪畫天賦,雖然他已經具備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但他一刻也沒有停止自己探索的步伐,繼續走在探索的路上,他正以自己的辛勤勞作活躍于當今畫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