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道、上睿 《李煦行樂圖》
2014年12月2日,在北京匡時秋拍中,周道、上睿《李煦行樂圖》以200萬元起拍,經過多輪叫價最終以1863萬元成交。一時間,引發坊間熱議。事情到此還遠未結束,匡時拍賣在2015年1月23日發起“李煦、曹寅與江南文壇”的研討會,再度引發關于紅學的熱烈討論。
李煦,研究康熙時期政治、經濟的重要人物,再加上與曹寅的姻親關系,“姑蘇李家”逐漸成為紅學研究的新領域。但長期以來,李煦及其家族的研究資料比較匱乏。《李煦行樂圖》有確切的作者與創作年代,更有曹寅、宋犖、尤侗等12個名家題跋。那么,這件作品的發現對于紅學研究有什么價值呢?
從過云樓藏書、南長街54號梁氏檔案到《李煦行樂圖》,匡時拍賣頻繁組織專家研討拍賣背后的文化和學術價值,初衷是什么?對于其他拍賣行而言,有什么樣的借鑒意義?
學術與市場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拍賣標的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文化的載體,尤其是古代藝術品,承載著許多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獻價值。組織舉辦這樣的研討會和展覽,希望盡可能還原藝術品所承載的多方面價值,而這種還原有利于社會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可以促成市場價值更好回歸和體現出來。可以說,做學術既是在做公益,也是在做市場。
在紅學研究當中,自然要把曹李兩家的興衰過程納入進來,這有助于了解曹雪芹、推動紅學研究不斷深入。
在《李煦行樂圖》中可以看到李煦的正面形象,可以了解富有文人氣質的李煦在江南的交流活動,從藝術角度和文化內涵來看,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次研討會把文化產業和學術結合在一起,也是一個大的創造。
現在不管是紅學,還是曹學對曹寅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視的,但對李煦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通過《李煦行樂圖》以及這些題跋,能夠更多了解李煦、了解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在我看來,研究李煦不僅是他跟《紅樓夢》和曹寅有關系,從《虛白齋尺牘》可以看出李煦在地方治理上有一套,如果從清史的角度來研究也是一種補缺,因為很少有從個案研究地方的情況。
其實,李煦算不上是賢臣名將,歷史上這樣的人太多了。但從研究《紅樓夢》和曹雪芹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曹李兩家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他們與皇室相交甚密,對于研究清史有著重要的價值。
《李煦行樂圖》的這12個題跋,有對這幅畫的領悟也有題畫人本身的一種寄托,這對于研究這些題詩人也是一種新的發現。
北京商報記者 徐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