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制衣勞軍圖》
今年是已故書畫名家戈湘嵐先生誕辰110周年。這位趙叔孺的入室弟子,擅畫翎毛、花卉、魚蟲、走獸,尤以畫馬著稱,郭沫若譽之以“今之曹霸”,還把他的馬與徐悲鴻并列,有“北徐南戈”的美譽。為此,他的家鄉江蘇東臺縣有關部門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戈湘嵐故居揭牌儀式、生平事跡陳列展、舉行藝術研討會。我有幸接到邀請,與戈老后人戈寶榛、萬網順伉儷,以畫十二生肖聞名滬上的戈老學生蔣偉先生一起,參與了這一熱烈隆重的活動。
東臺回來不久,我們又相約在寶榛女士寓所內茶敘。蔣偉兄講起上世紀60年代初拜師戈老師的情景:老師很和善,沒有一點名師的架子。他知道我在俞子才老師處學山水,點點頭說:很好,畫動物必須有山水作背景。山水畫不好,動物畫得再好也沒用。”從此,他按照戈老師的嚴格要求,從基本技法開始,學禽鳥,學走獸,畫馬,畫雞,最后把自己的藝術創作定格在生肖畫這一極具民族文化特色和符合民族大眾審美心理的門類上。
而寶榛女士告訴我們:“先父解放后畫過一幅《婦女制衣勞軍圖》,不但是現實主義題材,而且是罕見的人物畫。其實,他人物也畫得很好,只因畫得少,而畫馬的名聲更大,以致人物畫的成就被掩蓋了。今天有緣,我把這幅由我珍藏的畫拿出來,請大家過目吧。”說畢,走進內室,很快取出了一卷畫軸。
《婦女制衣勞軍圖》,是戈老極少畫的現代人物畫。從人物衣著看,應在初夏季節。一位胸佩“上海家庭婦女聯合會”會徽的中年婦女,正坐在大縫紉機前趕制綠色軍衣,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她的身邊,一位系紅巾、戴二道杠的小女孩,雙手支頤,身子微傾,欽羨而聚精會神地注視母親熟練的動作。整幅畫顯示了清淳醇和、精細而有逸韻的格調。畫的上方,題著鄭午昌的詩:“婦女機中布,英雄身上衣。情深針度密,寄遠線生輝。單夾慎寒暖,緊寬宜瘦肥。制成掛鐵甲,佇盼凱旋歸。”
上世紀50年代初,正值抗美援朝時期,全民紛紛以各種形式支援志愿軍。戈夫人也主動從住處居民委員會接受了縫制軍衣的任務。一天,小學尚未畢業的小寶榛放學回家,看到母親為自己仰慕的志愿軍英雄盡力,既激動,又驕傲,不覺依偎在母親身邊。這時,正伏案創作的父親,頓時靈感涌現,他便以母女為原型,很快畫出了感情真摯、形象行動的《婦女制衣勞軍圖》。聽了故事,蔣偉感慨地說:“老師的畫扎根于民族傳統,緊跟時代,反映時代。作為后輩,我們要好好向老一輩學習。”
華振鶴
來源: 新民晚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