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廣東書人品鑒錄之十一
藝不相輕 成就巨擘——伍懿莊的家世、淵源、傳承及其書畫藝術
黎向群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李健兒撰著的《廣東現(xiàn)代畫人傳·伍德彝》載:“古泉(居廉)最初得弟子楊元暉、陳柏心、李鹿門等為之揄揚。繼得乙公(伍懿莊),交結賓客益盛,名乃大著。師弟相知益厚,乙公乃傳古泉之學。古泉死,同學皆尊之,而高劍父且深自謙抑,以同學拜為師,盡窺乙公所藏。”
謝文勇編著的《廣東畫人錄·高劍父》載:“在此(隔山)期間,結識了同門人伍德彝。伍家鏡香池館收藏宋、元畫跡甚富,遂得以悉心研究并精心臨摹。十七歲時又得伍家資助,到澳門格致書院就讀……”此書的傳記文字給我們透露了三個信息:一是他與高劍父,既是同學關系,又是師生關系;二是他與高劍父關系密切,他嘗資助過高氏;三是高氏成為嶺南畫派泰斗,與他關系莫大。
伍德彝(1864~1928),字興仁,號逸莊,懿莊,乙公、敘倫。廣東南海人。出身名門,先祖是廣州十三洋行富商,由大戶營洋貨致鉅富者,有潘盧伍葉四姓之稱。世居廣州河南,居室名曰:“萬松園”。父親伍延鎏,小名大牛,號梅庵,善畫山水,中年專意畫梅;叔父伍金城,弟伍樂陶,皆能書畫篆刻,各有成就。
伍懿莊少時受家庭影響,好金石考古,精鑒書畫,收藏甚富。倡設在廣州河南海幢寺,培育弟子。晚年患上眼疾,家道破落,貧困潦倒。
先從父親學習書畫,及長居廉學畫花卉、翎毛、草蟲,繼承古泉技法,兼取南田及宋元法。書法學五體,篆書取法石鼓文,隸書取法石門、華山碑碣摩崖,行楷以晉唐宋賢書跡為法,取法二王、顏真卿、黃庭堅、蘇軾,書風也居廉的影響。
《廣東歷代書法圖錄》載其行書作品,取法黃庭堅,顯有居氏的影子。他的篆刻成就在《嶺南篆刻》一書有載,主要取法西泠諸子,宗法丁純丁,自刊自用,不輕易為人奏刀,治印散見其書畫作品中,每在自己稱意的作品鈐上:“七代咸熙一品衣” 的小印章壓角。
由于他晚年失明,傳世的作品多在中年,晚年的作品并不多見。廣東省博物館藏有其隸、行書作品各一件,廣州藝博院藏有其篆、隸、行書作品各一件,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有其篆書聯(lián)一對,香港藝術館藏有其篆、行書作品各一件;廣州美術館藏有其1907年的《唐人詩意圖》山水畫軸,番禺文化館藏有《花鳥》畫軸,鈐有“伍德彝字興仁號敘倫一字懿莊”印章。
伍懿莊的繪畫臨習與創(chuàng)作,摹古實得益于其家族及個人作藏的宋、元、明、清的書畫作品。山水以臨摹吳仲圭(吳鎮(zhèn))、清湘老人(原濟)畫作為對象,花鳥則得益于居廉法;創(chuàng)作融匯各家,又有個人意趣。
無聊齋藏有其山水畫軸(如圖),便是臨古的代表作品,已融入了其個人的情懷。紙本,縱63厘米、橫34厘米,款題:“椒坪先生命錄,伍德彝”,下鈐:“逸莊”朱文印一枚。此軸臨習元人山水,摻以南田,構圖優(yōu)美,遠近有致,層次分明,氣勢恢宏,用筆嫻熟,細致精確,用墨簡淡,濃淡相宜,突出主次。如:松、亭、廊、人物用濃墨鉤線,其他景物運以淡墨,還原了原作的韻致。此軸無甲子年份,應為其中年時期的作品,雖個人風格不夠明顯,但透見其個人功力和藝術意趣,不失佳構。
伍懿莊的書畫,承前啟后。他除成就了同門高劍父外,他的從孫伍佩榮,繼承家族畫風,又從高劍父學畫,揣摩爬梳,潛心創(chuàng)作,作品曾參加比利時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牌獎,可謂后繼有人,薪火相傳。
伍懿莊品格高尚,尊師重道,從不以藝相輕,同門關系和諧,將伍氏家族藏品無條件拿出來供同門研習,從不孤芳自賞。他為人大方,解囊資助學生及友人,即使晚年雙目失明,家道中落,亦從不怨天尤人,他這種無私奉獻的品格,值得后人稱道。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