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洩落水流香
牧牛童子笛聲揚
一曲輕送云天外
頓化春風舞霓裳
木之春.詩
碧水魚兒游,
藍天雛燕飛,
江南風景這邊好,
牧童把笛吹.
山笑水笑人也笑,
春花綻芳菲.
天真的牧童,斜騎在水牛背上,吹著那心中的曲兒,河里的魚兒,高飛的雛燕,山坡上的迎春花,還有那淌水的牛兒,在伶聽這悠揚的春曲,仿佛向人們傳遞著春的消息: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這江南春曲,田園風光,怎不叫人心情舒暢,樂而忘返……這就是健剛先生的畫,筆墨典雅,造化自然,一派大家風范。
健剛先生出生在湖北農村,兒時放牛的情景依然在目:天真稚嫩,無憂無愁。田原村舍,彎延小河時時縈繞在心間, 浮現在腦海。這幅“春曲”的誕生,與其說是墨飛色染而成,不如說是畫家心靈的流露,生活的再現。這幅佳作重在寫意, 在寫字上下功夫,觀其用筆,流暢之中又具頓挫之妙:其墨,多以勾、擦、皴之法為之,或輕拂、或重擦,使之有鼬渾,豁然而出之勢,其用色,也是著重在“寫”上下功夫,一筆寫去,筆意凈簡,脫盡塵滓,優雅清新,怡情暢神,生活氣息濃郁,觀之親切感油然而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領略到一種歡暢明朗,健康之美。畫中的清朗高潔品性,讓人聯想到其心田的那片凈土,把你帶到那兒時的年代,讓心靈回到寧靜的淡泊,可謂養性清心。
“夫畫者,從乎心也。”這是古人的解悟,而“凡是出于內在需要的東西都是美的。”這是現代人的論斷。按照前者,健剛先生的作品無疑是其藝術感悟進而對人生體味內心境界表達乃至揭示,及至后者確是蘊涵著使人們難以忘懷和無盡遐思的美的意韻。這一切都因其心靈對人生哲學藝術的關懷,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而產生。九十年代初,畫家憑著舞臺美術及廣告設計的經驗來到了廣東。激情勇動,傾心創作。其作品暢銷東南亞、遠銷歐美等國家,引起凡響,倍受觀注。他對敦煌、永樂宮以及唐宋人物畫遠古博大氣象,并對唐宋壁畫及吳道子、陳老蓮和李公麟的線描人物進行了深入的挖掘。特別是近幾年來,韓先生有幸在廣州這個南國的大都會里工作,而且常與高層領導接觸,常與藝術界友人為伴,藝術上給他提供了一個任駿馬馳騁施展才華的大舞臺,學識上給他展開了一個縱貫古今廣博無垠的新天地,令他驚喜振奮眼花繚亂。因之,他在工余的大部分時間便在巍峨浩瀚的書山文海中流連徜洋,鋪伏在這塊肥美的土地上,樂而不疲地貪婪地吮吸營養,不斷的求學拜師從不滿足.這期間廣東的幾位畫家對他影響至深,如: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林墉、陳永鏘、陳振國;人物畫家楊、林二位影響最大。韓先生在被邀請出席參加全國各地書畫藝術交流期間,又有幸認識外地畫家,如西安藝術研究院的花鳥畫家李多木、郭利杰,書法家劉萬奎老師等等。北方的豪放與南國的靈秀給這位出生在全國中心地帶江漢平原的青年畫家提供了 —個最佳的切合點。在他的作品《傲骨》里,我們可以看到,他把北方的雄強與南國的清雅和中原厚重的文化積淀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畫風剛柔相濟,瀟灑飄逸。奔放有度,開合自如,意韻雋永。流露出畫家坦蕩高風的大我情懷。正如廣州醒醉書畫院院長沈芳老師給以名字作的一幅對聯一樣“健功樂業浩然氣,剛正做人坦蕩風。”畫品即人品也。
當有人問他的畫屬什么是什么風格,屬什么流派時,他笑答:南北中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說這是什么派別呢?誠然,風格是可貴的,但他往往使作者成為榮譽的囚犯,為風格所束縛,而不敢創造新境。國畫大師齊白石的畫風到了晚年還在求變呢。一個畫家是這樣,一個行業更是如此。如果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就會被社會所淘汰,筆墨當隨時代,藝術上繼承而叛逆是艱巨的創新。但不論怎么求變求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民族精神不能丟在中國畫里民族精神是永恒的。
韓先生的很多藝術作品都有不同的制作方法,為了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采用一切手段,使之成為一件新的藝術品。在這些作品里我們梳理出其在這一領域開拓的脈絡,那就是將中國傳統藝術的線條墨韻之美結合西方繪畫色彩。現代構成,裝飾之美,并融入清新的時代氣息,將“形與意”,“情與境”有機結合,從而創造出健勁清朗、瀟灑飄逸的一種嶄新的藝術境界。
外師造化,內法心源。愿畫家韓健剛先生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史洪波:武漢醉墨軒董事長,著名詩人、書法家鑒賞家,美術評論家,中國物資報社特約記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