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漫畫家大俗老張創作的《浪漫的高盧雞》。
近日,一本名叫《寒流》(Fluide Glacial)的雜志引起國人大量關注。作為與《查理周刊》齊名的法國另一家幽默諷刺型漫畫雜志,1月15日出街的最新一期《寒流》,以“黃禍已至,擋之晚矣?”為封面漫畫主題,刻畫出“中國人占領巴黎”的街頭即景。
關注此事的人中不乏國內的漫畫家。日前,他們拿起畫筆,紛紛通過漫畫表達自己的“不高興”。不過,漫畫家李雙表示,或許不必把此事看得過于激烈,諷刺漫畫在法國其實算家常,以小幽默回敬足矣,若是帶有刻薄、侮辱性質的回敬,反而有些失禮。
起因《寒流》雜志在漫畫節遇冷
事件的起因,源自由中國國際漫畫節組織、廣州市政府部門承辦的“第42屆法國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據《漫友》雜志相關人士介紹,即將于本月底舉辦的漫畫節,組委會特邀廣州作為主賓城市,在圣馬爾夏爾廣場專設一個數百平米的“中國館”,意在把東方漫畫的魅力展現在世人眼前。在一連4天的漫畫節上,中國館將安排舉辦“過去·現在·未來”主題展及“中國國際漫畫節·金龍獎優秀作品展”等活動。
2015年,恰恰是《寒流》雜志創刊40周年的日子。據報道,《寒流》雜志社的總編輯楊·林丁格爾(Yan Lindingre)希望在一年一度的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上搞一個活動,結果遭漫畫節組委會拒絕,原因是都在應付接待中國漫畫代表團等等。雜志覺得受到了冷遇,決定用漫畫來丑化一下中國,借此向中國“宣戰”,并好好地“報復”一下漫畫節。進而在最新一期《寒流》中,就有了這幅“黃禍已至,擋之晚矣?”的封面漫畫。
一個典型的法國紳士,頭戴貝雷帽,西裝革履,拉著一輛人力車。人力車上坐的是一個黃皮膚男人,摟著一個穿金戴銀、金發碧眼的女子。漫畫中,除了包子店門上在法文下面貼有“中文服務”字樣,門楣上還插著兩面鮮艷的中國五星紅旗,更有“茶葉燈籠”高高掛。林丁格爾曾說,這期雜志將被帶到漫畫節現場,尋求和中國漫畫代表團的每一個人進行“分享”。
回敬 “刻薄、侮辱的回應會很失禮”
《寒流》惡搞國人的消息這兩天不脛而走,并迅速在國內輿論中產生強烈反響,其中就包括中國的漫畫圈。最近幾日,在不少由國內漫畫家組成的微信朋友圈內,大家都議論此事。后來就有人提議,大家不如動筆,通過漫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不高興”。不過,相比國內大眾的強烈反應,《漫友》雜志有關負責人認為,漫畫家們似乎并沒有被此事真正“惹怒”,僅是打算以幽默的方式來與法國漫畫界進行交流。
據《漫友》雜志有關負責人統計,目前已經有逾10位國內漫畫家創作出作品。而作品中,可以簡單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方向就是以類似于諷刺的方式進行回應,如鄺飚、楊向宇的作品;還有一些漫畫家如李雙、“笑臉兔”、“大俗老張”,則是較為緩和地展現出對中法文化的認識。
漫畫家李雙昨日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就稱,他們并沒有把此次事件看得像官方那么激烈,其實也沒什么意義。在他看來,法國人向來較為浪漫、幽默,他們諷刺的東西,其實并不是說在誣陷或詆毀中國人。“其實《寒流》封面漫畫中描繪的一些社會現象也是客觀存在的,沒必要強烈去嘲諷,那樣過于嚴厲了。”
李雙還說,整個事件中,國內漫畫界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以我們自己的一本漫畫類雜志,通過小幽默諷刺調侃的語氣去回敬對方。若是帶有侮辱、刻薄性質的回應,反而會讓別人覺得我們失禮,反而在精神上敗給了人家。李雙這次就創作了一幅名為《印象法國》的漫畫作品作為回應。與不少漫畫家作品較為尖銳有所不同,李雙的作品僅描繪了他兒時印象中的法國。
提筆“是時候用漫畫語言與西方對話了”
“這里面沒有什么政治或者民族問題,這只是法國一本漫畫雜志,為了它的生存,搞了點噱頭,為了發行量。”《人民日報·諷刺與幽默》原主編徐鵬飛也表達了與李雙相近的觀點。他說,國內漫畫家集體創作,不只是用畫筆“還擊”,同時還想通過畫作的展示,讓西方感受到中國人的幽默與諧趣。
職業漫畫撰稿人鄺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要說《寒流》這件事“惹怒”他,其實他自己都不明白。“一幅詼諧、幽默并無惡意的漫畫而已,何怒之有?連這個調侃性質的漫畫都承受不了,我擁有的三個自信不就是廢的了?”
鄺飚為這次回應創作了《為雞腿而戰》,他表示,這幅漫畫其實就是寓意戰爭,用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為了飯碗!任何戰爭行為都是為了生存,所謂的‘正義’純屬扯淡。”選擇用拿破侖肖像畫作為載體進行漫畫構思,鄺飚說一是體現法蘭西元素,另一個就是拿這個戰爭的狂熱分子、一個獲得戰爭勝利的王者的高大上形象作為調侃對象,純屬演繹戰爭的性質,揭露王者高大上背后的污垢。在他看來,雄雞是法蘭西的象征物,用此物進行嫁接式設計具有幽默感和詼諧性,大雞手拿小雞腿炫耀,就是弱肉強食的本質。
徐鵬飛則創作了一幅名為《禍水》的作品。在他看來,這其實就可看做《寒流》雜志的一次惡作劇。“大冬天給人潑冷水,這其實就是不尊重人的表現,不夠嚴肅”。徐鵬飛還說,此次事件其實也反映了部分法國人對中國了解與認識的貧乏。據他介紹,自己曾經在法國面向當地學生交流授課,發現仍有許多孩子覺得中國極度封閉,甚至認為當年中國舉辦奧運是政府強迫民眾接受的等等。“是時候用漫畫語言與西方對話了!”徐鵬飛說。
思考 用幽默的力量展示真正的中國
正當國內漫畫家自發用漫畫回應“黃禍”事件時,南都記者也與中國漫畫代表團取得聯系。其中一位策展人表示,這次漫畫家用畫筆集體參與,一方面顯示出幽默才華,另一方面也彰顯了國人的自信。對于這些作品,他們正打算在法國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的“中國館”臨時增設一個小型展覽空間,把這批漫畫公布于世,試圖與包括《寒流》雜志漫畫家在內的法國觀眾現場互動,通過幽默的力量,扭轉個別人認為中國人仍然十分迂腐的錯誤觀念,把中國的軟實力呈現于世。
“以漫畫的方式來呈現,進行對話很有趣味,就好比音樂,是‘世界通’的傳達藝術,不需要翻譯、解釋。”鄺飚表示,在人性的世界里,很多價值觀是一致的。只要雙方都懷著對藝術的敬意和友好和諧的宗旨,我們的交流是值得期待的,讓敵意政治遠離漫畫藝術。
徐鵬飛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說,漫畫就是沒有語言的藝術,若能最終促成這樣的交流也非常好。在他看來,任何一個民族或國家,即便語言不通,但是誰的漫畫都能看懂,任何一個民族都能理解,這就是漫畫的優勢。而李雙則認為,圖文并茂且生動形象的漫畫,相比起語言等形式的嚴厲反擊,更能讓人接受。
“由此‘事件’引發的‘回應’,我認為是一次漫畫藝術交流會。”鄺飚說,因為體制和地域的限制,中法兩國漫畫人的交流非常少,自己更愿意這次“事件”成為架起中法兩國、甚至是他們和世界各國漫畫藝術家們進行視覺語言交流的紐帶和橋梁。“非常愿意和希望能夠到法國進行漫畫藝術交流,這個我可以代表中國這些真正的漫畫人表態。”他最后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