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的中共十八屆中紀委五次全會,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參加分組討論時批評有些地方書法家協會“官氣”太重:“有的領導干部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還敢裱了送人。現在有的干部玩過了,飄飄然了……” 香港《大公報》20日文章表示,清理附著在藝術上的腐敗,還藝術以本真,不僅是凈化政治風氣、社會風氣的需要,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要求。從王岐山的“狠話”看,高層對此有著清醒認識,后續工作已箭在弦上。
文章摘編如下:
19日,中紀委官網首頁刊登了文章,痛批近年來一些領導干部都爭相進各種協會去當主席、秘書長、理事“帶來了諸多副作用,并存在腐敗的危險”。一些所謂的“大師”泛濫、真假難辨,背后隱藏著腐敗。在藝術團體中人為地把書法家分成了三六九等,按官職大小給藝術價值排序論價,似乎團體主席、副主席就該比理事、會員的潤格要高。
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畸形發展讓不少有識之士扼腕嘆息。在各拍賣會上,更多的是財大氣粗的土豪,絕少真正愛美的清士。書法、繪畫、瓷器等等都被像股票、期貨一樣地炒買炒賣,失卻了原有的人文雅趣和審美品味。人們感興趣的只是值幾百萬還是幾千萬,而不理會作者是齊白石還是傅抱石。
在去年10月份的文藝座談上,習近平明確提出“文藝不能成為市場的奴隸”。同樣的,文藝也不應成為權力的附庸。但這幾年,藝術品飽受權力腐敗的戕害,沾上了濃濃的銅臭。各地的書協、美協被官僚政客把持。有的官員稍懂楷書,便稱顏柳;略通行草,輒號蘇黃。那些有求于他們的人,情愿畫大價錢買字、“求字”。書法藝術被異化成了利益輸送、權錢交易的載體,就像天價月餅一樣,變了味。
譬如,落馬的江西省人大副主任陳安眾的題字曾遍及南昌市街頭,重演當年江西省副省長胡長清的“盛況”。有人說,胡、陳的字有一定功力。不過,比二人書法造詣高者大有人在,但何以只有他們的字這么“受歡迎”。很顯然與書法本身無關,恰恰是他們手中的權力決定了行情。陳安眾落馬后,南昌街頭又掀起了“鏟字”、“換牌”高潮。
同時,有些書法創作者為了賣個好價錢,削尖了腦袋往各種協會里擠,去撈一個理事之類的頭銜。為此而拍馬溜須,多方投機鉆營,罔顧官德、藝德。這與官場上那些不干實事、熱衷于架天線抱大腿、跑官要官者如出一轍。而真正靜心創作、對藝術修為孜孜以求的人,反而被冷落排擠。這種劣幣驅逐良幣、蠅營狗茍之風泛濫,導致書法市場價值嚴重錯位,藝術導向嚴重扭曲。
書法是最富中華氣韻的文化瑰寶,清理附著在藝術上的腐敗,還藝術以本真,不僅是凈化政治風氣、社會風氣的需要,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要求。從王岐山的“狠話”看,高層對此有著清醒認識,后續工作已箭在弦上。
港媒:王岐山放狠話揭藝術腐敗畫皮
港媒:王岐山放狠話揭藝術腐敗畫皮
港媒:王岐山放狠話揭藝術腐敗畫皮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