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克雷格-馬丁(1941年-),享譽國際的著名藝術家,英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之一,其中國巡展“此時”首站將于2015年2月2日于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英國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聯合主辦,為2015年中英文化交流年第一個項目。展覽展出50幅尺寸各異的克雷格-馬丁近期繪畫作品,從對最生活的物件的演繹,講述關于當代生活的故事。
簡練的造型、明麗的色彩、對于日常物品的描繪是克雷格-馬丁標志性的藝術表達。英國《每日電訊報》稱他為“尋常事物的大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泰特美術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均收藏有他的作品。此外,他還應為漢諾威、杜塞爾多夫、斯圖亞特美術館和東京國立藝術中心等機構創作過專項裝置作品。
出身于都柏林,成長并求學于美國,1960年代中期克雷格-馬丁回到歐洲,并成長為第一代英國觀念藝術家領軍人物。從上世紀70年代起,克雷格-馬丁開始繪制生活中的普通物體,耳機、鼠標、椅子、滾漆筒……他以盡可能簡潔的方式將它們轉化為素描,繪畫和鋼雕塑作品。人們常常由于習慣而忽視身邊的、日常的事物,想當然的接受它們的存在及其存在為這個世界帶來的改變;而克雷格-馬丁用他的創作關注這些生活中最普通的東西,用色彩、線條、明暗的變化來講述關于當代生活的故事。他曾說:“顏色是傳達物體非視覺感覺的一種方法,它能表達嗅覺、味覺、感覺和聽覺所想表達的東西。”本次展出的50幅作品,多以明快的色彩演繹如剪刀、手機、滑板、臺燈等當下生活中隨處可見卻常常不被使用者在意的物件。
除卻藝術家的身份,克雷格-馬丁亦是一位極富影響力的藝術教育導師。他曾于1974-1988和1994-2000年間兩度任教倫敦金匠學院(Goldsmith),對達明安·赫斯特、翠西·艾敏、加里·休姆、莎拉·盧卡斯等“青年英國藝術家”(YBA)代表性人物產生了奠基性的影響,被譽為“YBA教父”。2012年,他還擔任了培養藝術新人的英國老牌藝術賽事約翰·莫爾繪畫獎的評委。
“我教了很多年書,在倫敦金匠學院,我也是這樣教育英國年輕藝術家——‘我相信人人都有成為藝術家的天性,而我作為老師,就是要讓大家做回自己、相信自己。’邁克爾·克雷格·馬丁說,“人們總是輕視那些自己能做好的事,覺得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才重要。其實,你做不好的事情,肯定有其他人能夠做得很好,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特長,放心去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事情就好。”
作為藝術家,邁克爾·克雷格-馬丁在全球各大美術館和機構均舉辦過個展,作品為其收藏;作為藝術教育者,他培養出眾多杰出藝術家,被譽為英國的藝術教父。此次巡展至中國,在某種意義上對克雷格-馬丁來說也算是回家:這位生于愛爾蘭都柏林的藝術家,有著1/8中國血統——他的曾祖母是中國人。
據悉,本次來中國,除了展覽及關于作品的分享,邁克爾·克雷格-馬丁還將與國內重要藝術教育工作者,青年藝術家展開一系列的交流互動。藝術家交流互動也是中英文化交流年的亮點之一。
-------
展覽名稱:此時——邁克爾·克雷格-馬丁貳零壹伍中國巡展|上海
Now—Michael Craig-Martin 2015 China Tour Exhibition | Shanghai
主辦單位:喜瑪拉雅美術館、英國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
協辦單位:高古軒畫廊、倫敦霍特曼藝術公司
展覽開幕:2015年2月2日(周一) 下午 5:00時
展覽時間:2015年2月3日-2015年3月31日
展覽地點: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藝術家介紹
邁克爾·克雷格-馬丁1941年出生于都柏林。1945年,他隨家人一同移居美國,后進入耶魯大學藝術系,與理查德·塞拉、布萊斯·馬爾頓、查克·克洛斯等人為同期校友。60年代中期,他回到歐洲,并成為第一代英國觀念藝術家中的領軍人物。他曾于1973-1988及1994-2000年期間兩度任教于倫敦金史密斯學院,對包括蓋里·休姆、莎拉·盧卡斯、達明安·赫斯特在內的“青年英國藝術家”(YBA)代表人物產生深遠影響。
自60年代末,洋溢著極簡主義風格的盒狀結構標志著克雷格-馬丁開始越來越多利用日常物品來表現物體的內在邏輯。1974年,他展出了自己的代表作《一棵橡樹》(1973):一個盛著水的玻璃杯被高高地放在展廳擱板上。在作品旁邊的附文中,克雷格-馬丁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宣稱,不論外觀如何,他已經把這杯水變成了一棵橡樹。
70年代后期,他開始以日常物品為主體創作線條畫。其后多年來,他創造了日益龐大的圖像語匯,奠定其日后創作之基礎。克雷格-馬丁的創作融合多種媒介,散發著一種優雅的克制力和明確的觀念性。90年代,克雷格-馬丁的創作逐漸聚焦于繪畫,在畫布和鋁板上,造型大膽的圖案和斑斕明麗的色彩碰撞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組合。同時,他也更多地投入到復雜的墻壁繪畫裝置的創作中。
從很多方面來看,他的雕塑可以視為其繪畫作品的發展與變形,從本質上,它們是日常物品在空間語境下的三維立體繪畫。觀者可以輕易地看出這是一把雨傘或一個燈泡。但作品的尺寸、單一的色調和雕塑的平面化消解了物品的功能和意義,促使觀者反思并質問自己眼前之所見究竟為何。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泰特美術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均收藏了克雷格-馬丁的作品。他亦曾在全球各大美術館和機構均舉辦過大型個展,包括奧地利布雷根茨美術館(2006)和德國克雷菲爾德美術館(2013)等。他曾先后在倫敦白教堂美術館(1989)和愛爾蘭現代藝術館(2006-07)舉辦兩次回顧展。其大型藝術裝置常設于倫敦伍爾威治阿森那DLR輕軌站、盧森堡歐洲投資銀行及格林威治拉邦舞蹈中心。1989-1999年期間,他擔任泰特美術館藝術家理事;2001年,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勛章;2006年,當選皇家藝術學院院士。目前,克雷格-馬丁主要在倫敦生活并開展創作。
關于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
2015年是中英兩國史上首個文化交流年,聚焦兩國文化精華在兩地的相互展示。
文化交流年將是鞏固加強中英現有藝術創意產業關系的絕佳機會,以此繼續促進兩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互賞雙方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化。兩種文化將持續激發創新和創意,兩國觀眾也將有眾多機會來探索21世紀創新伙伴關系的意義。
中英文化交流年將分為兩個部分——2015年的上半年為在中國舉辦的英國文化季,下半年為在英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季。
英國文化季的主題為“新世代”,將以數字媒體為中心,打造大約30個極具創造力和突破性的跨領域當代藝術項目。英國大使館/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和各合作伙伴負責這些項目在中國的落地。通過這些項目活動,以及積極支持兩國專業人士的對話和互訪,中英文化交流年將展示英國文化創意領域及優秀藝術家的多樣性與其振奮人心的一面。整個項目將基于強大的數碼支持,包括社交媒體平臺和數字藝術平臺。這些平臺將積極促成互動,連接兩國文化并展示兩國間如何開展合作。
此時 —— 邁克爾·克雷格-馬丁貳零壹伍中國巡展|上海
此時 —— 邁克爾·克雷格-馬丁貳零壹伍中國巡展|上海
此時 —— 邁克爾·克雷格-馬丁貳零壹伍中國巡展|上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