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予家中一角:墻上為劉韡繪畫作品

健身男時期的黃予

黃予的藏品:弘一書法
張桂森
導言:在提筆寫黃予的藏家故事之前,同事發表了一篇“陳韻凝:天秤座的收藏‘壓力’”,筆者頓時壓力山大,黃予也是天秤座,總不能再來一篇“論星座對藝術市場的重要性”之天秤座續集吧?但黃予說他不是很“天秤座”,在拍場上經常很容易沖動跟別人“較勁”。在見黃予之前,聽到很多八卦:有說他之前是健身先生,有說他是搞金融出身的,還有說他一年光在畫廊買畫就要花上一兩千萬。答案大致正確,也不夠正確。黃予確實是學金融出身,在2003年黃予拿著家里給的一筆錢來北京時,那時他迷戀健身,還比賽拿過2003年中國健身先生等獎項,但其實他還是足球運動員,酷愛體育的他在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畢業后,又考入了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學習體育管理;與兄長成立傳是拍賣而涉足收藏,后被何炬星發現邀請到民生系“干活”;至于每年在畫廊動不動花上千萬買作品他笑了笑搖頭:“哪有那么多?太夸張了....。。”
從健身男到收藏家的轉變
2003年的時候,黃予還只是個20來歲的大男孩,拿著家里給的一筆錢,決定跑北京闖蕩。那個時候的他癡迷于健身,又因為從小熱愛田徑運動,并且還是個國家二級的足球運動員,又是全國健美操大賽的十佳運動員,于是順理成章的報讀了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學習體育管理。因為平時癡迷健身,還順而兼職做起了健身模特。
“你干這個事情沒有前途。”因為母親的一句話,黃予跑去和哥哥干起了拍賣。2003年,他們創建了北京傳是拍賣。雖然自己擅長的技能是金融領域,但是因為和哥哥一起做拍賣,黃予開始對藝術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黃予開始跟著圈里的瓷雜行家學習看東西,遇到合適的就入手。那個時候拍賣行也比較少,開始收藏瓷器、雜項,經常在翰海、嘉德出現,也全國各地去淘;后來05、06年的時候,保利、匡時分別開了業。市場開始火爆起來。
論同期的收藏而言,因為自己信仰佛教,黃予慢慢將更多的視野對準了當時市場火熱的佛像板塊。“06年匡時的佛像專場當時是天津文物公司的趙強來做的,做得非常好。”黃予說到,很顯然黃予一定在那場拍賣拍到了心儀之物,談話時,黃予放慢語氣回憶時,不時露出興奮的表情,還是像個大男孩,不太像已婚生子之人。
“有信仰的人不會將佛像請回家之后再拿來做投資;其次,這些器物都是明清時期鑄造的,能流傳到現在非常珍貴,而且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收藏一件市場上就少一件。而且在決定請一尊佛像的時候,要對它有所了解,知道它的名稱及其由來。因為我之前信奉的是憲宗,但是收藏的佛像大多屬于密宗,所以要查很多資料,比如說黃財神的由來。請到黃財神像之后,我就會想繼續收藏白財神像、綠財神像等,并且了解到黃財神代表福德,紅財神代表愛神,黑財神代表權力,綠財神代表健康,白財神代表人的智慧,通過收藏,讓我更加了解佛教文化。”
因為信仰,每年黃予都會回老家四川的廟里閉關七天,去做一些學習。隨著收藏的增多,有一些藏品難免要封存在倉庫,黃予覺得這樣不妥,便特地將佛像捐贈給廟里,受人供養。四大菩薩像和四大天王像、乾隆御筆《福田花雨》,還有兩塊林則徐的匾,上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下聯: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因為寺廟的擴建,黃予就把他的部分藏品捐過去了,還有一些捐款。除了為家鄉的寺廟建造,黃予還在自己的母校創建了“助學基金”,主要資助家境貧困的學生完成學業。他說他想和謝揚(北京匡時拍賣油畫部主管)在四川自貢曙光中學再成立一支藝術助學基金,激勵有藝術天賦的學生,幫助他們成就美術夢想。“人來到世上走一回,我總想給社會多留下點什么!”黃予說到。
從傳統到當代:收藏系統的建立
那黃予是怎么轉向當代收藏的?雖然黃予瓷雜、書畫、佛像的收藏一直沒有停過,但是他的收藏重心慢慢發生了很大的偏移,現在當代這塊的收藏要占到60%。
這樣的轉變,是來自黃予碰到了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到傳是參加拍賣會時認識的黃予,后來這位老師邀請黃予進入了民生銀行。黃予說的這位“老師”自然是原民生系大名鼎鼎的何炬星。說起把他帶入當代藝術板塊的何總時情緒十分激動,黃予的言語和眼神里充滿了感恩之情。
“我是2008年進的民生銀行,剛到民生銀行就被安排到了上海。現在的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就是我和同事們從零開始一手搭建起來的,開館以后我又回到了北京。回北京后,當然是專注于籌備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開館工作。”黃予在民生系統里的職位是社會責任秘書處,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商務負責人,是2015年即將開館的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自我造血系統的執行者。
一興奮就有點停不下來,黃予意識到話題有點跑偏了,把話題轉了回來。2007年的時候黃予認識了他的老師何炬星,學到非常多的知識。在何炬星的影響下,黃予開始對中國當代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黃予收藏的第一件當代藝術品是向京的《寂寞的中心》,當時在唐人當代藝術中心購買。黃予坦言那個時候的他甚至還沒來得及學習現當代美術史,但買起東西來他絲毫不會優柔寡斷。

黃予的藏品:向京《寂寞的中心》、《面孔》
兩年下來,黃予在當代藝術板塊的入手很快,買了近100件作品,但是按他的話講也交了很多“學費”。“那個時候主要沒有判斷力,憑個人的一種喜好,加上畫廊經紀人一推薦感興趣的就會買,那兩年收得比較多。但其實收的作品也有非常棒的,只是那個時候沒有下功夫梳理出一個屬于自己的收藏系統來。”黃予說到。
但很快,這位行動力極強的天秤男在這方面及時做了“補課”工作。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的籌備工作中,為了更多的補充和學習當代藝術史,黃予主動擔負起“中國當代藝術30歷程”展文獻的責任編輯工作。黃予說:“通過做這本書我的收獲非常大,跟著何總(何炬星),還有曉彥姐(郭曉彥),從1979年開始梳理下來,一直到2009年,整整30年,當代這塊的知識得到了非常大的補充。”
2010年,黃予開始嘗試建立自己的收藏體系。“好像有一天醒悟過來了,問自己說到底喜歡的是什么樣的中國當代藝術?后來我就按照自己的分類把收藏的線索大致分成了觀念、繪畫、影像幾個大的板塊。當然這里面沒有分得那么細,比如繪畫里邊也有觀念繪畫和抽象繪畫的部分,但是嘗試著分類,會讓我更明確每一個板塊里的藝術家應該都要有誰。”黃予回憶到。
“有一件鄭國谷非常重要的作品會在2015年藝術北京上展出,藝術家從2006年開始設計,一直做到2009年底才制作完成,是鄭國谷唯一一件非常特殊作品。”鄭國谷是黃予大愛的藝術家,黃予還收藏了鄭國谷的video《我和我的老師》、布面刺繡《再繡兩千年》、《再銹兩千年》純銅裝置等。劉韡也是黃予鐘愛的藝術家之一,很早的時候他就一口氣收藏了5張紫氣系列。延著偏觀念性的這部分作品的線索下來,黃予還收藏了顏磊、孫原&彭禹、何岸,一直到青年藝術家何翔宇、趙要、黃然、王思順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