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級浪》 新華社發

《撞墻》 新華社發
簡介
蔡國強
1957年出生于福建泉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中國發明的火藥創作作品,是國際藝壇上最受矚目的中國人之一。2008年,曾擔任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核心創意成員及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
■朱明
因忙于生計,我沒有去上海觀摩旅美藝術家蔡國強老師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所做的《九級浪》藝術展。但這并不妨礙我通過互聯網,憑借那些冰冷的文字與圖片,對展覽進行觀看與思考。在經歷過無數次欣賞與比對之后,我很想留下只言片語的感受,供大家批評指正。
其實,蔡國強老師一直以來都是我比較喜歡,也比較尊敬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家。雖然早些年的收租院所引起的筆墨官司,我不甚了解,但他在現當代中國藝術上的實驗與探索,還是有目共睹的。但凡他的作品一問世,我都是搶先一睹為快,如作品《草船借箭》、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的《大榕樹》,當時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這兩件作品中,我能感悟到他對中國文化的獨特理解,以及在藝術創作中巧妙運用火藥痕跡的新探索、新突破,這與那些時下丑化和詆毀國人的,討好國外收藏家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又有著本質的區別與不同。而我對這兩件作品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在他之前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里所做,以生態保護為議題的《九級浪》展覽中,作品《九級浪》、《靜墨》、《撞墻》等作品,我看不到蔡國強老師在作品中想要表達什么,想要說明什么,但我還是能依稀感受到這些作品的背后,一定有什么東西在支撐著他去創作……
在作品《九級浪》中,蔡國強老師從他的家鄉泉州找了一條沒有航行執照的漁船,船上滿載著99只仿真動物,由一艘大型的平底船從泉州運往黃浦江上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廳內安放。船上的各種動物,精疲力竭,奄奄一息,仿佛剛剛經歷過一場“九級大浪”。蔡國強老師想借此說明什么問題呢?不得而知!我猜想,但不會像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暨策展人龔彥女士所說那樣:“此次蔡國強先生結合當代館‘發電廠’的獨特背景,直面日益緊迫的生態環境問題,以豐沛的藝術探索,聯動深切的人文關懷,在當下社會生活中意義重大。”那么簡單!也不會像某些網站上所說的那樣:“無論是空中的霧霾,還是江上的死豬,生態環境問題在中國都到了緊要關頭,也是當今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藝術界無法回避的議題。”那么直接!……我想,今天的中國,在一個消費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的商業社會里,人們是不可能通過藝術去反思未來的道路,也不可能用藝術去告誡自己將要去的“世外桃源”的。
在作品《靜墨》里,蔡國強老師挖了一個大坑,注入三十噸墨汁,再讓一道“墨汁瀑布”從天而降。他的解讀是:“這,其實和中國的現代化過程很像,先挖一個坑,然后再想怎么辦。”我想,如果把作品《靜墨》比作整個中國現代化過程,是否有失偏頗,畢竟我們的現代化過程,不是能夠用一句話、一件作品、一個圖像,就能把這一復雜過程表達清楚的。所以,在面對我們的現代化過程中,藝術家能做的事,就是像最普通的觀眾一樣,觀察、觀察、再觀察……
其實作品《撞墻》是蔡國強老師,為德國柏林古根海姆博物館所創作的作品。由99只仿真狼在空中狂奔,前呼后擁地朝著一面玻璃墻撞去,勇往直前、周而復始的場景,似乎想傳達出一種英雄主義情結。我不明白蔡國強老師把這件作品照搬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但作品能夠在兩個藝術空間中同時展出,蔡國強老師一定想表達著什么。至于是什么,對于觀眾而言,也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在此次展覽中,還展示了蔡國強老師近些年來,創作的一些與火藥相關的藝術作品以及藝術草圖,因為此種風格與他以前的火藥作品的風格,沒有多少區別,在這我也就不一一論述。但我想說的是,在參觀和欣賞現當代藝術作品時,觀眾所能做的事:面對作品,自己去體會它的想法與感受,這一點至關重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