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張新建致辭

策展人、著名藝術批評家高嶺致辭

學術主持、著名藝術批評家王林致辭

藝術家胡又笨
2014年12月21日-2015年1月3日,“ 綿延:胡又笨藝術作品展”在今日美術館展出,高齡擔任策展人。展覽呈現了藝術家胡又笨對水墨主題的研究和發展的思考與實踐:從自然到平面,從平面到空間抽象,再到巨型體量山水裝置對自然仿像的回歸。

《抽象系列1》,100x100cm,綜合材料,1997
策展人高齡談胡又笨的紙墨藝術
胡又笨的紙質藝術以中國傳統的造紙技術為基礎,以水墨的浸染為手段,以揉紙的皺折為造型,以對空間的作用與反作用為意識,走出了一條令人過目難忘、寓意生命綿延的視覺藝術之路。
他用很長的時間思考宣紙在視覺表現上的多種可能性,不僅是思考筆墨的內涵和外延,筆墨表現本身的張力,而且思考筆墨與宣紙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的藝術表現的可能性。而這正是當年他從傳統平面的鏡心和掛軸的水墨畫出發,將紙的平面皺折從而豐富和改變水墨形象的視覺效果的突出成果。他這些年來的紙質材料的創作分為紙質浮雕式立體繪畫、紙質雕塑和紙質裝置三個部分。對紙性的關注,對紙與墨在紙上和紙外的空間表現的挖掘,使得他的紙質藝術品的王國不斷豐富和開拓。這些承載著他對紙和水墨濃郁情感和生命意識的作品,總是在不斷地突破著有限的物質的邊界,總是試圖溢出紙與墨的有形,向著無限的空間和自然的疆域蔓延。自地面而墻面,一股無形但可感的生命在這個空間里綿延,它起源于傳統,承載著中國人特有的天地意識,氣勢宏大,令人激動。它仿佛一條時間和歷史的河流,攜帶著我們所有觀看者一同流向遠方;它又好似一塊云朵,負載著我們體味古人逍遙自在的宇宙生命。

胡又笨 《抽象系列6》(局部),綜合材料,1997
學術主持王林評論
胡又笨經歷了從具象到抽象、從水墨抽象到材料抽象的演變過程。胡又笨以義無反顧的創作心態,來改變傳統水墨藝術的觀看方式,不斷探索水墨質材的各種可能。他回到筆墨宣紙作為工具材料的起點,也回到真實的個人的此時性,以此介入當代文化與當下經驗。近年之作,更是將水墨語匯與展示環境的結合作為載體,致力于營造濃烈而又深沉的空間氛圍。

胡又笨 《抽象系列33》,110x280cm,綜合材料,1997

胡又笨 《藍色的山河》(局部),綜合材料,2013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