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書畫名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名家書畫出版社社長蔡茂友。
在朋友的印象中,蔡茂友以書入畫,與瓷結緣,為他的藝術之旅描畫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一路走來,亦書亦畫,自得其樂。近日,蔡茂友(廣東)藝術館在東莞開館,在啟幕儀式開始前,蔡茂友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大學迷戀書法藝術
據了解,蔡茂友出生于江西九江瑞昌市。1982年于瑞昌二中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師從啟功和秦永龍,繪畫拜崔如琢為師。先后供職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全國人大、中殘聯和臺盟中央等單位。現為世界書畫名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名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民間國寶博物院院長、名家書畫出版社社長。
“非常幸運,我能師從啟功、秦永龍和崔如琢三位先生學藝。”上世紀80年代,蔡茂友負篋求學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迷戀書法藝術,并負責學校書法社團工作。他告訴記者,1984年北師大學生書協成立的時候,著名書畫家啟功是該協會的名譽主席,當時他現場寫書法,深深震撼了在場學生。“像春蠶吐絲一樣非常神奇,那時我就想學書法。”蔡茂友說。
他坦言,從那時起,他就特別喜歡啟功的字帖,專門從圖書館借來啟功用毛筆寫的書進行研習。“白天練,夜晚練,到了晚上11點宿舍關燈后,我就裝上水,帶上筆,在宿舍樓道里寫,通常一寫就是一宿。”蔡茂友說,大概半年之后,他就將其書法作品拿給啟功看,當時啟功看了之后頗驚訝于他僅練習半年即有不錯效果,于是邀請他星期天到家里。“星期天到了啟功先生家里,先生就開始教我書法,從字的筆畫、結構、章法各方面給予點撥教導。”
出版大量文學著作
大學畢業后,蔡茂友先后供職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等單位。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他出任臺海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出版了很多世界、中國文學著作。比如編著有《中外文學名著速讀全書》、《懷舊文學叢書》、《純情文學叢書》、《白話二十四史精華》、《海外華人典藏》、《三國演義與經商謀略》、《書圣神品》、《四大楷書臨摹技法》、《唐宋書法精品》、《歷代書法精品》、《蔡茂友鋼筆書法叢帖》、《快寫鋼筆字》、《蔡茂友書法叢帖》和《蘆葦蕩與孩子王》等300余部。
“其實,在這已經出版的幾百部作品中,真正能稱得上‘著作’的只有一二十部。我希望通過出版這些中外文學作品,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讓讀者認識到文學文化世界的豐富多彩,同時讓讀者領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蔡茂友不無欣喜地表示,時隔數十年,有的書至今一版再版,俱見生命力所在。“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文學歷史哲學,還有其他方面都是可以汲取的營養,通過自己的理解認知去感受其精妙之處。”
書畫必須根植于傳統
此外,蔡茂友在書法和水墨畫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作品一直領漲當代藝術品市場,自然也成了各大藏家關注的焦點。在今年5月北京瀚海2014春季拍賣會上,蔡茂友的兩幅書法作品《草書》、《草書王維詩》以總成交價19萬元落槌。他的四尺斗方紙本花鳥畫《雙飛》在2014瀚海秋季拍賣當代書畫專場中以9.2萬元落槌,成為拍場的亮點。
蔡茂友表示,在作品拍賣的背后,其實他最為關心的是書畫創作本身。追隨問道名師多年,蔡茂友一直走在傳承、吸收、融合和創新的書藝路上。他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是書畫。尤其草書是書法的極致,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可以抒發書畫家內心情感的一種載體。
“書畫必須根植于傳統,一定要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如果沒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只會技巧,片面追求形式,是成不了一代大家的,因為書畫不是花里胡哨的表演。也就是說,在創作上要以傳統為基礎,加上悟性,以及對世界的觀察和認識。”蔡茂友說,尤其在中國書法上,對毛筆的把控要做到隨心所欲,“我從來不重復畫畫,所以在我的作品里找不到同樣的一幅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