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畫分逸品、神品、妙品、能品。能品講究趣味,妙品追求靈氣,神品注重學養,逸品崇尚意境。作為筆墨技法達到極致而產生的一種境界,排在首位的逸品是“奇思異想”加上“妙手偶得”的結果,也是青年畫家張曉彥在繪畫之路上所追求的。他希望自己的畫作可以讓觀者獲得一份安逸之感,從中發現自然而美好的東西。
沒骨花鳥意趣天成
張曉彥筆下的沒骨花鳥畫與傳統有所不同,傳統沒骨花鳥畫重寫意,用筆較豪放。他的畫則介于工筆和寫意之間,比傳統沒骨花鳥畫要工整一些,比工筆畫要豪放一些,之前較少有人這樣處理。“勾線和三礬九染是工筆畫的顯著特點,而我的畫基本上一遍完成。傳統沒骨花鳥畫篇幅都不太大,我想在較大篇幅的沒骨花鳥畫作品創作上,做深入的探索與嘗試”。
張曉彥之所以沒有選擇工筆畫,源于他覺得自己天分不夠,“工筆畫不是誰都可以畫的,天分不夠的人容易畫得死板。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報紙上看到孫其峰老師介紹沒骨畫畫法,我覺得這種方式可以嘗試,于是便走上了沒骨花鳥畫的道路。”
臨摹是學習傳統繪畫的最佳途徑,張曉彥學習沒骨花鳥畫從宋元入手,從工筆花鳥開始練習,因為工筆花鳥工整細致,結構清楚,有助于學習經驗和技法的積累。“中國花鳥畫歷史悠久,在長期演變過程中,古人積累了豐富的表達技巧。畫家可以通過臨摹用心體悟古人的用筆、用墨、用色、用線,物象虛實的處理,意境的營造,也可以通過臨摹來了解筆墨在不同材質上所展現的不同性能,從而在探尋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表現材質和方法。”
由于沒骨畫的處理方式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所以張曉彥將沒骨畫與石色相結合,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國畫分為水色和石色,石色的覆蓋力比較強,用這種畫法可以表達簡單大方的畫面,給人清新淡然之感,令人在一天的繁忙之后能靜下心來享受靜謐之美,傳達一種不急不躁的感覺,有靜心的效果。現在社會發展速度非常快,生活節奏緊張,我想表達一種自然之美,讓觀者感受到大自然獨有的安靜。”
勿過分追求繪畫風格
談到當下畫界層出不窮的創新之作,張曉彥用略帶無奈的語氣說:“當今有些畫者心底總有一點那么躁動,忙著求新,認為舍棄傳統、推翻傳統才能出新、出奇,才能與眾不同。我對這種想法不太認同,我認為應當先繼承傳統,隨后納新,然后才能創新。這好比‘無根之樹’不能長大、‘無源之水’無法長流、早晨樹葉上的露水不會長存。如今有些畫者受西方藝術潮流的影響,一味追新求異,所創作品不倫不類,使觀者迷茫,不知其作品是油畫、版畫,還是水粉畫。百花齊放固然重要,但中國畫最終還是要姓‘中’。只有繼承傳統,才能走出一條有民族特色的繪畫之路。我們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傳統,取其精華,舍棄糟粕,深入生活,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繪畫手法,到生活中去發現美。”
關于繪畫風格的形成,張曉彥認為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不能刻意追求,應該自然流露出繪畫個性。“每個人都會因為獨特性而存在,畫作也是如此。我的老師也說不要過分追求風格,因為過分追求會扭曲一些東西。風格應是自然生發出來的,因為它是生活積累的自然表達。不能為了求風格而求怪,真正的好東西應該是真、善、美的。個性是一個畫者區別于其他畫者主觀方面具有相對穩定的顯著特征,它存在于畫者的身上,而通過其作品表達出來,即‘誠于中而形于外’。畫者個性的形成與生活環境、文化修養、生活閱歷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與其追求別人表面之象,不如去發現自己的本真,到自然中去尋找適合表達自己思想的載體,少一份顧慮,多一份勇氣。”
創作沒骨畫五要素
張曉彥認為,沒骨花鳥畫的創作應具備以下條件:“第一,要有優良的道德品質。作品是畫家修養最直接的表達,做藝先做人,心正則筆正,人品即畫品。畫由心生,境為心造,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淡泊處世,不受外物所擾,自然能畫出好作品。第二,有較好的悟性和豐富的情感。悟性是一種天生的才能,悟性的高低決定一個人才能的大小。當然光有好的悟性而不努力學習和探尋,這種天生的才能也無用武之地。豐富的情感可以使畫者的思維更踴躍,感知物象之美,增強創作的欲望,使作品情景交融,感染讀者,打動讀者。第三,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想象力、聯想力、組織畫面的能力,這些能力缺一不可。有些初學者外出寫生,還沒有養成洞察周邊美好事物的習慣,老感覺沒啥可畫。寫生是為了了解所要描繪物體的物性、環境,創作是要尋其規律,由自己再組織而加以適當的夸張、取舍來完成作品。物,只是思想載體,不被物所制,才可自由發揮,畫家應讓作品與自己思想境界高度統一,完成一幅優秀的作品。第四,有較好的造型能力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表達畫者的意圖,做到神形兼備。”
除了以上述幾個條件外,張曉彥認為畫家還應有一顆堅定不移的恒心。“中國沒骨花鳥畫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出入風雨后才能卷舒蒼翠,走造化于筆端”。
張曉彥簡介
張曉彥,1975年生于河南孟津,畢業于天津師范大學美術系,師從著名畫家霍春陽、阮克敏、賈廣健等諸位先生。現為天津畫院專職畫家、天津市美協理事、天津市文藝新星、天津市十佳青年美術家、天津市青聯委員、天津市“五個一批重點培養人才”。
作品《雨后初晴》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作品《花鳥四季條屏》獲天津市青年美術作品展金獎;作品《清淺河畔》在天津市第十一屆美展中獲銀獎,并入選全國第十一屆美展獲提名獎;作品《一品紅》獲第十二屆天津市美術作品展金獎,并入選全國第十二屆美展獲提名獎。其作品多次在全國優秀出版刊物上發表,其出版畫集有《張曉彥畫集》、《收藏界最關注畫家—張曉彥》、《百鳥圖集》、《百猴圖集》等。
張曉彥:中國畫還是要姓中
張曉彥:中國畫還是要姓中
張曉彥:中國畫還是要姓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