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背后,放置了一座價值無限的大山,這座山上鐫刻著“鞠躬盡瘁”,這便是云南劍川老百姓對有著62年黨齡的陳永發老人的評價。如今,陳永發去世四年多了,但人們至今懷念這位白族民間文化的守護者、獅山神韻的塑造者、劍川雕刻工藝的開拓者。
白族民間文化的守望者
“在我的記憶里,父親對白族民間文化的喜愛是癡迷的。”陳永發女兒陳梅談起父親的第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陳梅回憶,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父親便利用業余時間收集整理白族民間圖案。此后的數十年里,為了收集和整理白族民間工藝美術品圖案,陳永發的足跡遍及劍川的山山水水。上世紀80年代,劍川中科山元明古墓葬群遭到不法分子瘋狂偷盜,陳永發在向有關部門大聲呼吁加強保護的同時,不分早晚,背上畫夾、拄著拐棍、掛個水壺、帶上干糧就往山里鉆,將面目全非的古墓圖案用畫筆記錄下來。陳梅說,那時候家里人成天提心吊膽,害怕生性耿直的父親遭到不法分子的報復。
后來,陳永發調到劍川縣文化局工作,使他更廣泛地接觸到了劍川的木雕、石雕藝術,并對發揚劍川白族民間木雕、石雕藝術,有了一種責任感。“劍川淵源久遠的白族石雕、木雕文化,一定會在民族文化發展進程中綻放奪目光芒,保護這個巨大‘礦藏’刻不容緩。”陳永發意識到。
陳永發只身沿著當年劍川木匠“走夷方”的路線,深入思茅、保山、騰沖、梁河、芒市等地的縣城鄉村,描摹記錄劍川木匠當年的木雕創作。面對先人們的璀璨作品,陳永發如癡如醉,拿一支畫筆,戴一副老花鏡,支一把梯子,爬高就低,一畫就是一整天。在此過程中,體力透支、跌倒摔傷都是“家常便飯”。
14載心血造就千獅山
辛勤付出終于匯成一迭厚厚的2000多幅木雕圖案和100多幅當地民間版畫,陳永發的第一本《白族民間圖案集》出版,并榮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金鷹獎。此后,陳永發又完成了《白族服飾頭飾圖案集》、《歷代白族石雕圖案集》、《歷代白族木雕圖案集》等著作。
1999年,陳永發參觀了龍門石窟和云岡石窟后,對石獅文化產生興趣。于是,他背起行囊,拖著患有嚴重膽結石、胃出血的虛弱身子走出家門,足跡遍及全省各地,收集整理了白族民間圖案7000多件,收藏了2000多幅東漢以來各個朝代的獅子圖譜,以及200多只精美的各個朝代的白族石獅。
位于云南省劍川縣城西約兩公里山箐中的滿賢林千獅山旅游景區,依山傍巖雕刻著東漢至清朝各個時期白族民間獅紋石獅共3268只,從東漢、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石雕獅子藝術風格都能在這里找到。這些獅子因石而成,千姿百態,成為中國石雕獅子藝術陳列館。其中,“千獅王”是目前全世界體積最大的石雕獅子。2013年9月3日,劍川縣千獅山旅游景區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證的“世界雙絕”——“雕刻石獅數量最多的景區”和“最大的石獅”,這“世界雙絕”千獅山的締造者就是陳永發。
上世紀90年代初,由離退休人員組成了“滿賢林修復籌備組”,67歲的陳永發就是其中之一。開山鑿石,臨崖造像,這是一項曠日持久、作業艱難而又浩大龐雜的精細工程。“最難的是開頭那幾年。”最早到滿賢林參與雕鑿石獅的劍川縣桃源石雕工藝廠廠長果小龍記憶深刻:“那個時候的滿賢林,山上沒水沒電,大家吃住在山上,住的是工棚,條件十分艱苦。最讓我敬佩的是陳老師,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為了給每一只石獅尋找依勢造型的最佳雕刻位置而攀崖爬壁;為了指導工匠們無差錯雕鑿,他和工匠們同吃同?。粸榱粟s工期,陳老在雨水連綿的8月,睡在別人不敢睡的臨山小屋里,一住就是28天……”
陳梅說,有一次,山上天天下雨,山洪裹著亂石沖了下來,陳永發躲閃不及,差點把命丟了。陳梅看到這樣的境況,硬是拖著父親下了山,然而第二天陳梅上班后,陳永發又瞞著女兒進山了……
滿賢林千獅山工程開工14年,陳永發沒有要過一分錢,也不要求在這個工程中刻石留名。他恪守著自己的信條:清白廉潔春常在,勤勞刻苦樂平生。14年的時光,是陳永發滿斟汗水的足印和工匠們叮當的錘鑿聲連綴而成的珠串,一把捋過去,那頭是一山體形、動作、神態各不相同的石獅子。
人們說,陳永發成就了千獅山,也成就了劍川石雕人。因為這座山,當年跟隨陳永發的徒弟們,如今都已成為石雕界鼎鼎有名的人物。
陳永發從1985年起,連續20多年配合有關部門舉辦石雕木雕培訓班,為振興劍川的石雕木雕藝術培養人才。如今,一大批年輕的白族青年人現已成了大理州工藝大師,成為劍川縣石雕藝術的弘揚者、受益者和傳承人。陳永發老人為白族文化、民間藝術的發掘保護和傳承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14年10月,陳永發榮登“中國好人榜”。
好畫家曾守護白族民間石雕文化:14年打造千獅山
好畫家曾守護白族民間石雕文化:14年打造千獅山
好畫家曾守護白族民間石雕文化:14年打造千獅山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