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都在創造個性的東西,但無論再個性,好的東西一定是讓更多人看得懂,傳統的老百姓能看懂,如果白領、金領能看懂,那么也是成功的。藝術家創作的美好的東西,必須要讓一部分人能看懂。

12月17日,當代畫家、上海書畫院兼職副院長陸春濤在北京舉辦了自己2014年新作品鑒會,展示2014年最新創作的繪畫作品。此次展出作品主要圍繞“荷塘”,陸春濤借“荷塘”隱喻當代社會與生活的聯系。
盡管陸春濤繪畫以“荷塘”為主題,但并不同于傳統的水墨畫,陸春濤使用了大量鮮明的色彩,可謂“濃墨重彩”,展現出他所理解的“荷塘”。與自己色彩分明的畫作一樣,陸春濤不認為自己是傳統的山水畫家,而是繼承傳統融合西方繪畫特點的畫家,當然自己也并非“先鋒”抽象派。
在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下,陸春濤試圖用“荷塘”的方式給人們提供一處人文棲息地,緩解社會生態的急功近利。不過,陸春濤也坦言,在這個時代,藝術創作離不開運作,也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宣傳手段,不運作也就沒法讓人知道你是誰。
在陸春濤看來,盡管有不少藝術家標新立異,但任何時候,藝術家還是需要靠作品說話,單純標新立異,只能火一時,不是長久之計。
以下為陸春濤的獨家對話:
好的藝術家應保持原本的文化底色
問:有論者認為,中國的國畫藝術正遭受西方藝術的全面侵入,作為藝術家你認可這種說法嗎?
陸春濤:時代發展迅猛,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其中裝置藝術和油畫體現得特別明顯,這兩種藝術類型西方人很早就開始玩了,我個人也吸收了西方繪畫的元素,不過僅限于技術和表現形式上,內核我還是保留了中國傳統的筆墨藝術。我一直強調我的畫呈現的是中國傳統。
中國當代藝術,不管是技術、觀念還是思想,都受到外來沖擊,西方藝術的影響確實很厲害,但我覺得好的藝術家肯定要保持原本的文化,盡管有些藝術家完全不把自己當做哪個國家的。

審美意識變化要求藝術家也求變
問:相對而言,你的畫作也不同于傳統的山水國畫,而是融入了現代技藝的創作手法,促使你作出這種轉變的原因是什么呢?
陸春濤:其實我在中國水墨畫屆也不算很先鋒的人物,我是基于傳統跑出來的人,我在表現手法上有所突破,但在觀念上還是停留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意境。我呈現給觀眾的形式或畫面是有所突破的,甚至是中西融合的。
問:進行這種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陸春濤:人們的審美意識不一樣了,八零后九零后這代人是吃著肯德基長大的,現在互聯網那么發達,讓他們看很傳統的藝術,可能接受不了。另外,現在房子、建筑、家居設計、裝修都與傳統有很大不同,傳統藝術形式與此不太協調。畫作畢竟要安置于具體環境中,要與環境相結合,這是起碼的審美要求。
問:審美的要求是會變化的,藝術家除了呈現藝術美之外,對社會和人以及自然應該呈現什么?
陸春濤:這是每個藝術家的思考,藝術太廣泛了,有些人關心人文,有些人關心自然。我的畫還是注重于畫面的呈現,希望我的畫能夠呈現中國傳統詩情畫意的意境,但表現上不一定那么傳統了。
我關注的是自然環境與藝術家對物象意境的表現。有些畫是純粹涂色的表現,里面有一些政治、環?;蛘咂渌^念,我比較重視技術、技法,還有畫面的意境,我屬于傳統的。不過我大膽引用西方的色彩光影,顛覆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表現手法。
從技法來說,我也有突破創新,不過我并不是刻意去做。只是現在人看影像、照片、電視多了,人的審美要求不一樣了,藝術家肯定也要做出轉變,當然藝術家沒辦法表現所有人喜歡的東西,只是盡可能表現自己想要表現的,然后贏取那些喜歡我作品的人。

東方美學的精神在于意境
問:你的許多畫作都以自然為主題,這與傳統山水畫的創作題材有一定相似性,有評論家認為這是一種回歸,對此你怎么看?
陸春濤:從意境上可以說是回歸,但在表現手法上還是突破傳統了。從意識和思想上,我對畫面的呈現已經不分傳統和現代了,只有畫面的需要。
我一直認為中國畫的精神是東方的,東方的精神在于意境,傳統的意境是小橋流水人家,現在已經沒有了,藝術家就要畫其他內容。我目前畫的最多的是荷塘,古人畫荷花,是畫兩條魚,兩只鴛鴦,是局部表現,而我把傳統荷花畫成風景式的荷花,整片荷塘。
我的畫畫面很廣闊,人們首先看到的是整片自然的荷塘,能夠體悟出我所要表現的意境,這種意境不管是清純、陽光還是灰暗。
問:你的創作是把傳統元素抽象化,可以這么理解嗎?
陸春濤:應該這么說,逐步在抽象化。目前來說,我把中國傳統文化意象化,我的畫介于抽象與具像之間,以后我的畫肯定會更加抽象,目前還停留于意象階段。我覺得一個藝術家的軌跡應該很清晰,而我也該讓觀眾看到我從傳統一步步走來,讓他們看到我的變化。
問:你的作品堪稱“濃墨重彩”,對于藝術鑒賞能力有限的國人來說,如何讓他們體會到藝術之美呢?
陸春濤:外行人看我的畫是看畫面感覺,尋找我畫面呈現出來的意境,我所說的意境有兩種,一種是色彩關系所呈現的畫面沖擊,另一種是利用光影構圖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這與傳統畫有很大區別。
問:核心是整體,而非局部?
陸春濤:傳統畫是畫一根線、一個花都很漂亮,我的荷塘畫里并沒有具體的荷葉。

畫畫至少得遵循好看這一原則
問:之前有一幅賣幾億的畫,實際上很多人就認為只是一張白紙上點了幾個點,你怎么看這種現象?
陸春濤:這類藝術是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觀眾去想象,這是部分藝術家的觀點,而我所表現的某種程度上還是讓觀眾有實際的感覺,這不能說是層次低或高,年紀大一點或喜歡傳統的人,還不一定能馬上接受我們的東西。
我覺得我的畫關注的主要目標群,是七八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人。
問:對于一些特別先鋒和抽象的現代畫,你怎么看呢?
陸春濤:抽象畫在國外已經算傳統了,抽象畫有畫得好的,但的確有畫得亂的,不是亂畫就等于抽象畫,抽象有它的道理,一個畫家如果不斷畫一個符號,這有他的道理。任何畫,不管是抽象的、傳統的還是意象的,至少得遵循一條,就算看不懂,但視覺效果好,看著舒服,然后再慢慢讀懂它的意思,屬于哪一個范疇的。
每個藝術家在藝術追求上都有自己的路,不可能很廣泛。如同唱歌一樣,非要讓聽民歌的人去聽美聲,這很難,既然選擇了美聲,那他在美聲里屬于哪種類型,喜歡他的人多不多,這很重要。
問:藝術圈和民眾之間可能有脫節,中國的美學教育很落后,民眾美學鑒別能力差,這會不會對你的藝術創作造成影響?
陸春濤:對我們的干擾已經不大了,六零后這代藝術家經受了傳統向現代過度的過程。對于年輕人來說有一定影響,以前要畫畫就埋頭去畫,現在資訊很發達,要辦畫展,要去宣傳,會影響到創作。另外辦畫展,起碼要考慮環境,我的畫放在這個環境合適嗎?好嗎?
比如我的畫,將來可能要做的是減法,而不是加法。
問:藝術創作更多的是基于事實的概念抽象?
陸春濤:是,初學時可以一味描繪自然,畫一個點,但往后就必須要提煉,提煉到一定高度后才會成為精神和思想,這個時候技術就不那么重要了。當然提煉也不是想提就提的,需要哲學思想,需要對社會有認知,對人文精神有了解。一味描繪自然,比如畫了一個點,初學都是這樣的過程。
到后來就要提煉,提煉到一定高度以后就是一種精神跟思想,技術已經不重要了。我選擇的體系沒有那么復雜,我就是不斷完善畫面的視覺表現,完善技術。
問:這可能還是中國傳統的治學過程,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還是山的過程,藝術創作本質也是這樣?
陸春濤:肯定跟藝術創作是很相通的,是這個道理。

藝術創作應該讓一部分人能看懂
問:“重塑東方美”中,東方美學肯定是相對西方美學而言的,您覺得這種方式的展出是否是對西方藝術的回應?在現代化和互聯網的大趨勢下,東方美學應該怎么改變自己?
陸春濤:這是我參與的,不是我做的,這是南京師范大學林逸鵬教授策劃的,他選擇的畫家都是國內比較好的畫家,他的理念是重塑東方美,像我這種堅持中國文化理念,但在傳統上進行突破的藝術家叫“東方美”,純粹西化的不要,太傳統的也不要。
傳統要有所突破,但精神內核是東方精神,所以主題叫“重塑東方美”,已經做了很多年。
問:可以理解為對西方藝術的回應嗎?
陸春濤:應該說沒有那么極端,但是他呼吁中國的水墨畫家不要忘記自己的根,還是要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突破,發展要在傳承的基礎上。
問:在互聯網發達的情勢下,應該怎么給人們呈現東方美學呢?
陸春濤: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文化背景都不大相同,對東方美學的理解肯定不一樣,就我個人而言,我所理解的東方美,就繪畫來說,中國筆墨、宣紙以及繪畫技術都是中國特有的,應用方式也是特有的。中國傳統的思想也是特有的,比如傳統的山水畫、人物畫,西方人看不懂,這正是中國水墨畫的獨特之處。
全球化的趨勢下,也不存在所謂的西化,中國畫全球化以后屬于哪個國家?其實西化肯定不是美國的,歐洲最先產生油畫。
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畫特殊的技術或思想,肯定要有一撥人堅守傳統,有一撥人摒棄傳統,還有一撥人繼承傳統,兼容西方,肯定要有這三類人。我們“重塑東方美”這撥人是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既能看到新的畫面,與西方或外來藝術融合,又能看到中國畫傳統的精神在里面。
藝術家都在創造個性的東西,但無論再個性,好的東西一定是讓更多人看得懂,傳統的老百姓能看懂,如果白領、金領能看懂,那么也是成功的。藝術家創作的美好的東西,必須要讓一部分人能看懂。

藝術的商業運作要建立在作品之上
問:如果一個畫家的作品誰都看不懂,這可能就是失???
陸春濤:誰都看不懂,首先看專家怎么看,如果專家都認為不好,那很可能就是亂搞了。
問:現在藝術圈有這樣的藝術家嗎?
陸春濤:有很多標新立異的人,標新立異者并非沒有成功的,如同賭博一樣,賭錢總會有贏錢的,成功肯定有成功的道理,這里面有運作,也有機遇的原因。
問:你提到了運作,現在藝術家和以前也不太一樣,現在需要更多的商業化運作才能讓藝術家被更多人知道。
陸春濤:社會發展特別是商業社會的發展,使藝術家必須在媒體上曝光,否則別人怎么知道你呢?信息時代一定要通過一些平臺來運作,不能像以前和尚念經一樣,到廟里講講就能做成一些事情。
但無論什么樣的商業運作,都離不開藝術作品,藝術家還是需要拿作品來說話,很多畫家的運作很厲害,但最終作用很小,短期收益肯定有,長期就不行。一個畫家的作品好,通過運作使名氣上升,二十年后還是會畫得好,因為當你名氣上來以后,接觸到的人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了,對社會的認知對自己的要求都會提高,從而促使自己不斷進步,也就畫得越好。在小地方一個人有天賦,但不斷孤芳自賞,到后來接觸的范圍越來越小,水平也就很難提高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