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盾手稿 《談最近的短篇小說》
2014年的海內外藝術品拍賣市場,究竟什么讓你記憶猶新?在經歷了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前幾年僅僅追求投資回報的“瘋狂”之后,藏家們已呈現出更多的理性。雖然依舊不乏天價拍品出現,但在價格此起彼伏的背后,人們已經看到了市場風向的轉變:一些特色拍品反而更容易引起藏家的關注;一些以往被低估的藏品種類,其內在價值得到重估。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中國內地收藏家進一步“進軍”海外市場,成為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而在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印象派和現當代藝術品屢屢創出天價,成為全世界藏家關注的焦點,這顯示出西方金融危機帶給國際藝術品市場的負面影響已逐漸消退。
現象一名人手跡持續升溫茅盾評論手稿拍出1207.5萬元天價
2014年的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名人手跡持續升溫,成為各方藏家競拍的“搶手貨”。在南京經典拍賣會上,茅盾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經過44輪的激烈競價,最終以1050萬元的價格落槌,加上15%的傭金,成交價達到1207.5萬元,創下了現當代中國文人手稿的拍賣新紀錄。在中國嘉德秋拍中,陳寅恪致董作賓信札,估價只有15萬至30萬元,成交價竟然達到了276萬元。據有關專家查對,三聯書店的《陳寅恪集·書信集》第2版沒有收錄過該信札,可見該信札是陳寅恪的一封佚札,這也是其吸引眾多藏家的原因之一,對于陳寅恪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北京保利的秋拍中,柳亞子、朱自清等致錢實甫先生信函冊附實寄封,估價只有14萬至15萬元,但是成交價竟為149.5萬元。此拍品含柳亞子先生致錢實甫信函八通共十二頁附二封實寄封,并多用“甘寂寞室”、“羿廬書簡”等專用稿紙書寫。有專家認為,名人手跡持續升溫,表明這一品種的市場價值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
2014年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還有一大特點,就是一些拍品特色鮮明、估價合理的專場出現了少見的100%成交現象。在中國嘉德秋拍中,“黃胄的燃情歲月”專場的16件佳作均100%成交,成交額達8171萬元。而“嘉木堂”明式家具專場成交率也是100%,總成交額高達1.05億元。此外,“一粟山房”、“印藪大觀”、“逸云齋”等專場也是100%成交,體現了當前多元化的市場熱點。而西泠拍賣推出的青銅禮器專場,不僅100%成交,而且不少拍品的成交價高于估價數倍。
現象二中國藏家紛紛“征戰”海外王中軍豪擲3.77億元人民幣買回梵高名畫
去年,不少有實力的內地買家將目光進一步放到了海外市場,成為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美國當地時間2014年11月4日晚,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備受矚目的梵高油畫《靜物,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以5500萬美元落槌,加上傭金合計約人民幣3.77億元。這幅畫的買家系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
近年來頗為高調的上海收藏家劉益謙去年又在海外的藝術品市場出手。去年上半年,他以2.81億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中拍到了明成化雞缸杯,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下半年,劉益謙在香港佳士得秋拍會上,以3.48億港元(包括傭金)拍得15世紀“明永樂御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該唐卡的拍賣價格創下了中國藝術品的世界紀錄。拍賣后,劉益謙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競拍過程是“硬從老外手上奪愛,3.1億港元(不含傭金)落槌,好辛苦。任性!”一時間,藝術圈封劉益謙為“任性哥”。劉益謙表示,“以投資、投機藝術品獲取暴利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一段時間將是以收藏為主導。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無論是雞缸杯,還是唐卡,只要條件允許,各類中國的頂級藝術品都是我和太太努力的方向。從龍美術館的角度來說,我們也在思考如何通過系統的梳理來完善龍美術館的收藏。”
其實,中國買家去年在海外拍賣市場還有不少尚不為人所關注的斬獲。在去年3月8日法國波爾多的一場拍賣會上,兩卷《康熙南巡圖卷》殘卷以189萬歐元成交。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這位買家是一位中國資深藏家。在7月9日倫敦舉行的“稀世瑰寶:諾森伯蘭公爵家族及其他西洋貴族珍藏”專場拍賣會上,一件當時特別為中國市場制造的喬治三世鎏金鑲日內瓦琺瑯及仿寶石二問音樂報時自動機械五層塔座鐘,在100萬至150萬英鎊估價基礎上,成交價達到226.65萬英鎊,據悉買家也是來自上海的一位藏家。9月,在美國波士頓斯納金拍賣會上,乾隆時期的官窯瓷器“瓷母”以約合1.51億人民幣的價格被中國內地一神秘買家競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