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御筆《白塔山記》手卷 水墨箋本
去年9月份以來,全國各地2014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落槌聲此起彼伏,現已進入收尾階段,拍賣公司紛紛交出了成績單。在宏觀經濟流動性偏緊的大環境下,藝術品拍賣市場不懼寒流,積極尋求突破,總盤子雖然未能擴張,但是,秋拍總體走勢穩健,熱點紛呈,亮點迭出,捷報頻傳,不時刷新紀錄。同時,藝術市場呈分化格局,拍賣公司在運行中分歧較大,成交狀況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
饕餮盛宴
大公司人氣旺紀錄頻刷新
本次秋拍,北京保利、北京翰海、西泠印社、中國嘉德、北京匡時等內地排名前列的拍賣公司絲毫不打折扣,精耕細作,力推異彩紛呈的專題、專場,其品牌效應也發揮了強大的優勢,拍賣現場常常人滿為患,氣氛火爆,連創佳績。
高中“狀元”的北京保利,推出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當代水墨、玉器、瓷器、古籍、文房、紫砂、賞石等50余個專場,近萬件拍品。連拍6天,以24.91億元成交額收官。其中,乾隆御筆《白塔山記》(圖1)以1.16億元成交,成為2014年內地拍賣市場唯一的過億元拍品,同時刷新了乾隆御筆書畫作品的拍賣紀錄,另有30件拍品成交價破千萬元;相對冷門的古籍文獻板塊總成交額7639萬元,創下保利歷屆拍賣古籍專場成交之最,《佛說彌勒上生經》等3件晚唐至北宋初年刻經被國家圖書館定向入藏。
奪得“榜眼”的北京翰海,共推出28個專場4200余件拍品,為歷年最多的一次。包括古董書畫、明清家具、寶聚齋私人珍藏中國扇畫、大璞茗香和臺灣茶事等5大夜場,金銅佛像3個專場,以及瓷器工藝品、古籍善本、金石碑帖、紫砂藝術等各具特色的專場,題材豐富,品類多元,成交率約70%,成交額18.37億元。
名列“探花”的西泠印社,借10周年慶典東風,勢頭銳不可擋。古代和近現代書畫、文房清玩、篆刻印石等38個專場共5340件,總成交率為83.3%,成交額18.33億元,創公司10年內拍賣歷史之最。其中,推出國內首個青銅器禮器專場,16件分別為商、西周、春秋和西漢的青銅禮器全部成交,總成交額近4000萬元。首創并持續推出的“名家漫畫”專場總成交額4340萬元,再創新高。
中國嘉德、北京匡時分別以17.06億元、13.45億元的成交額緊跟其后。中鴻信、上海嘉禾、廣州華藝、銀座國際、上海朵云軒、保利廈門、天津文物等也毫不含糊,分別取得6.85億元、3.59億元、3.5億元、3.38億元、2.47億元、2.43億元、2.42億元成交額。其中,天津文物成交額創歷史新高。
香港秋拍與內地互為呼應,也掀起新一輪熱潮。香港佳士得總成交額29.57億港幣,其中明永樂御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圖2),由上海著名收藏家劉益謙以3.48億港元競得,刷新中國藝術品世界拍賣紀錄;明16世紀德化白釉達摩立像以1444萬港元成交,刷新德化白瓷的世界拍賣紀錄。香港蘇富比總成交額達29.04億港幣,其中,一枚8.41克拉無瑕鮮彩紫粉紅鉆拍出1.37億港元,刷新鮮彩粉紅鉆世界拍賣紀錄;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蒼龍教子”圖罐以9420萬港元成交,刷新清代單色釉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宮廷藝術品
群雄逐鹿最大熱點
本次秋拍,許多拍賣公司不約而同地推出“秘密武器”—— 宮廷藝術品,使實力藏家們為之瘋狂。除了劉益謙在香港佳士得拍得的明代“天價”御制唐卡、北京保利拍出的乾隆御筆《白塔山記》以外,其它宮廷藝術品同樣成為藏家競相角逐的熱點。
北京翰海將部分宮廷藝術品放在古董書畫夜場進行拍賣,很多藏家專為此而來。清康熙米黃釉五彩玉堂富貴玉壺春在市場流通的傳世瓷器珍品中十分稀少,以8970萬元成交;元代卵白釉暗刻五彩戧金碗,是迄今發現的同類瓷器中最完整并且色彩和紋飾保存最好的一件,以7475萬元成交;清乾隆黃地青花纏枝花卉梅瓶以2300萬元成交;明宣德銅鎏金綠度母拍出1265萬元。
天津文物的康熙皇帝南巡途中御筆書法以5600萬元成交,創造了康熙個人書法作品新的拍賣紀錄;道光粉彩杏林春燕圖瓶、乾隆時期陳設重器青花大尊均以500萬元左右成交。北京東正以“皇家長物——宮廷藝術”專場作為主打項目,拍品少而精,傳承有序,相當一部分拍品為海外回流品,受到眾多藏家追捧,成交率高達82%, 45件拍品成交額突破億元。其中,清乾隆御窯洋彩蟠桃九熟天球尊以1495萬元領銜,明弘治御窯紅底黃龍紋盤1265萬元成交。
北京保利“孔顏樂處——乾隆御書房五器”成交近9000萬元,“宮廷藝術與重要瓷器、玉器、工藝品”專場成交8270萬元。在保利廈門古董雜項專場,清乾隆仿哥釉貫耳穿帶方瓶以680萬元成交。北京匡時力推清乾隆宮廷玉器系列,有白玉雕仿青銅瑞獸尊、白玉雕荷葉型花插、紫檀嵌白玉三鑲如意、白玉雕饕餮紋活環鏈等;廣州華藝的古董珍玩專場品種較多,分別有瓷器、玉器、銅器、琺瑯、竹雕等,令藏家趨之若鶩,單件上百萬元成交不在少數。
古代、近現代書畫
備受追捧
中國傳統書畫作為硬通貨、“績優股”,已經引領中國藝術品市場多年。今年秋拍,中國古代書畫名家作品仍然是主體板塊,走勢強勁。中國嘉德推出“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王鐸的筆底毫端”專場,以學術性和高品質獲得了學術界和藏界的一致認可, 20件作品僅一件流拍,總成交額8214萬元。其中,行書臨《汝帖·顏真卿與李太保帖》以2127.5萬元成交。此外,“吳門畫派”沈周、文徵明、祝允明、文彭、文嘉,晚明董其昌、黃道周,清初王翚、王原祁、髡殘等名家佳作競相亮相,皆受重點關注。其中,上千萬元成交的有董其昌《臨淳化閣帖》、《臨蘭亭及修稧詩合卷》,祝允明《詩翰長卷》,王翚盛年巔峰時期的大幅絹本佳作《載竹圖》手卷等。中鴻信推出“饕餮——中國古代重要書畫專場”,其中南宋馬公顯《角鷹圖》、南宋趙伯駒《輞川圖》、北宋燕文貴《臨王摩詰江干雪霽圖》分別以2050萬元、2000萬元、1200萬元成交。北京翰海朱耷推出的九開冊頁《畫諸》,以4370萬元成交;宋摹本懷素草書《書千文冊》以1840萬元成交。此外,翁方綱、劉墉、梁同書、王文治等“清四家”,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等“揚州八怪”,以及清代翰林、進士、舉人書畫作品不時出現在拍賣會,成交率頗高。
與此同時,藏家對近現代大師、名家精品追捧熱情不減。香港蘇富比以6620萬港元拍出張大千國畫《驚才絕艷》,獨占鰲頭。北京保利近現代書畫板塊成交額高達10億元,千萬級拍品共有11件,其中吳昌碩《花卉屏風十二扇》、李可染《千巖萬壑》和傅抱石《遵義頌》等作品成交額分別超過3000萬元。北京匡時為紀念黃賓虹誕辰150周年,特別推出“冰上鴻飛”專場,拍出1.17億元,其中黃賓虹的《江山臥游圖》成交價為4830萬元;徐悲鴻《十二生肖冊》以4600萬元成交,創藝術家個人年度拍賣最高紀錄。中國嘉德的賴少其巨幅山水《夢游黃山西海門》以3910萬元成交,創藝術家個人畫作拍賣價格紀錄。上海嘉禾以“風流今見——陸儼少大師作品專場”為品牌,39件拍品全部成交,其中山水手卷《長江萬里圖》以2990萬元成交。西泠印社近40個專場中,中國書畫門類專場數量高達14個,場場爆滿,其中齊白石書畫《君臨天下》作為1號拍品以1955萬元成交;程十發連環畫《歡迎毛主席》拍出1380萬元,創下個人同類作品新紀錄。上海朵云軒推出“梅景書屋書畫”專場領跑“海上畫派”,吳湖帆《花卉四屏軸》等3件作品分別上千萬元成交。天津文物的陳少梅《柳蔭高士》和劉奎齡《走獸》兩組四條屏分別以840萬元和650萬元成交。
區域性拍賣遇冷
中小藏家踴躍撿漏
與大型拍賣公司火爆氣氛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許多區域性拍賣會遭遇寒流,成交量與成交額明顯萎縮。在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都面臨優勝劣汰的大洗牌,藝術品拍賣公司也無例外。將近一半的拍賣公司采取以守為攻,以退為進的策略,推出的拍品不足600件,有的成交率僅為30%左右,有的成交額不到千萬元,有的干脆不公布拍賣結果。其中,上海一家老牌公司的拍賣會現場,門可羅雀,只有百余人參加競拍。
但是,“冷門”不減藏家撿漏熱情。近幾年來,熱衷于收藏扇面、冊頁、科舉書法、名人尺牘、近代小名家書畫、地方鄉賢作品等各類專題的中、小藏家隊伍逐漸龐大,他們不搞動輒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大手筆,撿漏才是最活躍所在。最近剛舉辦過“明清書畫扇面”收藏展的章承光、章承輝兄弟,近10年來醉心專題收藏較具代表性。剛開始,他們趁扇面藝術價值低估,在國內拍賣會上頻頻撿漏;后來關注扇面人多了,競爭變得激烈,他們就多次漂洋過海到經濟持續下滑的日本淘寶;現在去日本淘寶者人滿為患,藏品也隨行就市漲價,非但無漏可撿,而且出現國內行貨“出口轉內銷”的現象。今年秋拍,許多中、小藏家重見久違的撿漏機會,由于競爭性不強,區域性拍賣會上屢屢出現一起拍就成交的拍品;有的藏家沒到現場,采取電話委托方式,接連將低于心理價的拍品收入囊中;有的流拍藏品也會被藏家以底價場外成交。
“少壯派”異軍突起
拍賣行創特色爭優績
與許多保守謹慎的區域性老牌拍賣公司相比,一些年輕的拍賣公司保持著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個個特色鮮明。四川德軒原從書畫網站起步,組織現場拍賣活動不足3年,在行業中跨越式發展,本次秋拍推出張大千、齊白石、潘天壽、黃賓虹、鄧小平、郭沫若、于右任、聞一多、康有為、鄭孝胥等明清以來的翰林、政要、名流、學者、藝術大師書畫作品共850件。
浙江鴻嘉是以當代書畫藝術為軸心的成長型公司,將此次秋拍定在2015年1月17日,為全國秋拍大戲“壓軸”,推出王伯敏、吳山明、吳永良、曾宓、張海、饒宗頤個人專場和扇面、近現代書畫、翡翠、雞血石、文房等15個專場共1055件拍品。而以近現代書畫為軸心嶄露頭角的浙江其利,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羊年迎春大拍,預定在2015年1月25日領先“開門大吉”。公司董事長陳良軍認為,眼下困擾市場的“瓶頸”是市場門檻高,普及相對緩慢,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一年幾百億元的盤子還很小,不到股市一天的成交額,但隨著大眾鑒賞水平和參與熱情的提高,未來擴容的空間將會非常巨大。
綜觀2014年秋拍現象,當前藝術品市場既非牛市,亦非熊市,而是處于充分醞釀,蓄勢待發,伺機而動的狀態。隨著傳統文化深度回歸,價值投資理念成熟,一輪大級別行情必將來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