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藝術家一個最本質的東西,就是一種“人”的內在高度。因為有了內在的高度,“人”的行為才具有價值,藝術創造是其行為的一個部分,由此產生的作品才同時有價值,畫畫或書法僅是這個價值的載體而已。在這一點上,以建是一個有內在高度的畫家。
我對以建很了解,在他讀大學的時候,可以講,他是一個最“煩”的學生。他經常畫了一批畫,就來叫我看,因為他是學生中的佼佼者,所以對他要求就特別高。因此,對他的畫我是經常不滿意的,我脾氣不好,我就要罵,但在罵聲中他常常與我爭辯不休,本來以為罵完了以后他也就該算了。哪知過幾天他又拿出一批畫來給我看,所以在上大學期間,他是在罵聲中長大的。講句心里話,我是最喜歡這個學生的,因為這個學生不僅用功,而且在人格上是獨立的,在我們這個社會,做到人格獨立是何等的艱難!今天我用人格上“獨立”這個詞來稱贊他,可能比稱贊他的畫重要一百倍,因為追求人格的獨立和完善是文化本質中的重要部分。以建人格上的獨立,這一點用不著講細節去證明,因為我對他太了解了。
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找我談藝術,有趣的是我倆很少談畫畫,更多的是談文化、談社會、談人生等。我們相信藝術是由這些東西構成了它的內涵,沒有這些內涵,那么藝術就是一個表象的空殼子。另外,我覺得以建的思想內涵很不錯。雖然他現在畫的是以傳統方式為主的作品,但他的知識結構是很現代的。他對西方的文化藝術有比較系統的研究,了解的比較深,理解的層次也比較高。因為有了廣博的視野,他畫的很輕松,沒有一種累的感覺,能很隨性、隨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感。他在藝術上達到的高度,是由他內在的人格和現代性的知識結構所決定的,一般畫家很難達到。
在具體的畫面中,以建有兩點高于一般的畫家:第一是他對中國畫線條具有游刃有余的掌控能力,做到心手相隨。他的畫面幾乎全部是由非常有節奏的線條組成,這種熟練不是油腔滑調,而是隨著心境去走,不是隨便亂走。西方繪畫的語言是用體塊和空間說明問題,而中國畫是用線條組成畫面,他的線條準確把握住了傳統中國畫的語言本質。在這一點上,放眼我們的生活中,幾乎很難找到哪個畫家能做到像他這樣好。第二就是在這種傳統類型的中國畫里面,他能夠大膽地運用色彩,而且不失雅致。這個難度相當大,只要是從事這一行的都很清楚這樣做的難度,但是他居然能夠把亮麗的、鮮艷的顏色用的很好。尤其在花鳥畫中,能做到不俗氣,畫面協調,墨與色達到交融一體。我有時候跟他開玩笑,是不是你到了常州受了惲南田的影響,傳了點小技法給你了吧。我認為這兩點他是做的很不錯。
但對段以建來講,憑他的能力,他的可能性、創造性還有很多,他的繪畫才能,絕不僅僅限于目前這一點點,目前的成果僅是冰山一角。
至于他的未來,我是更看好。他在人格高度、藝術天賦、知識結構、繪畫技法等成就一個大畫家的必要條件上已經初步具備。他需要做的是一如既往像熱愛自己生命一樣的熱愛藝術。
作者:林逸鵬教授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 著名畫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