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展:1月15日至19日|拍賣:1月20日 地點: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
香港蘇富比將在2015年1月20日舉行新一年的首場拍賣,于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呈獻「無界:當代藝術」拍賣會。是次拍賣將以戰后時期創作為焦點,推出一系列現當代西方及亞洲藝術,以及二十世紀設計家具。設計名家如尚·普魯威(Jean Prouvé)、夏洛特·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及坎帕納兄弟(The Campanas)的作品,將與巴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貝爾納·布菲(Bernard Buffet)、羅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之作共冶一爐──當中還包括首度現身香港拍場、來自翠西·艾敏(Tracey Emin)和法國街頭藝術家 Invader 的經典創作。亞洲藝術方面,亮相拍賣之罕有佳作包括曾海文現知最大型的水墨畫布作品,及來自一意大利私人收藏、從未在拍場曝光的三幅朱德群畫作。此精心籌劃的拍賣共呈獻逾100件拍品,總估價超過3,000萬港元/380萬美元*。
蘇富比繪畫部(當代及現代)非季度業務主管杜依舜( Isaure de Viel Castel )表示:「自蘇富比推出極具開創性的『無界:當代藝術』拍賣系列以來,這一突破藝術派系、種類和地域限制,并把不同作品并列呈現的拍賣概念,獲得亞洲藏家之熱烈回響,足證采用此創新模式以呈獻世界各地當代藝術品乃成功之舉。有見設計作品在10月舉行的『NIGO·:一生二命』拍賣中大受好評,我們在是次『無界:當代藝術』拍賣特別策劃了設計作品單元,以迎合藏家之收藏興趣。我們亦非常榮幸能帶來法國街頭藝術家 Invader 首度現身拍場之《別名:香港第五十八號》──本作特別為香港所創,完美展現香港充滿活力及國際化的藝壇。」
重點拍品包括:

Invader(1969年生),《別名:香港第五十八號》(AliasHK_58,圖見首頁)2014年作,瓷磚玻璃板,132.6x208.5公分估價:100萬至150萬港元/12萬8,000至19萬2,000美元
著名法國藝術家 Invader 的街頭藝術作品將首次在香港拍場亮相。蘇富比這次將帶來兩件《別名》系列作品,其中 《別名: 香港第五十八號》更與香港息息相關──其同名作品《香港第五十八號》是藝術家在跑馬地一次街頭涂鴉行動中的創作之一。在本作中,身穿空手道服的 Hong KongPhooey 一腳側踢,藝術家藉此作品向李小龍致敬。Invader 形容整個香港街頭涂鴉行動為其「最成功的『入侵城市』浪潮」,此作是系列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件,更是全球拍場至今有見的最大型 Invader 作品。

Invader 與《香港第五十八號》——此作與《別名:香港第五十八號》相同,是藝術家在跑馬地一次街頭涂鴉行動中的創作之一。(來自@invaderwashere 之 Instagram帳號,2014年1月25日)

羅伊 · 李奇登斯坦( Roy Lichtenstein ;1923–1997),《為〈金框內的畫作〉創制的拼貼 》( Collage for Painting in Gold Frame )1984年作,亞克力、鉛筆、拼貼畫板,121.6x94公分
估價:160萬至200萬港元/20萬5,000至25萬6,000美元
1960 年代中期,羅伊·李奇登斯坦以他的「筆劃」系列解構抽象表現主義備受推崇的「動作」繪畫,其后,他繼續探討延伸「筆劃」概念,鬼才盡展。 《為〈金框內的畫作〉創制的拼貼》構圖生動,顏色鮮亮,拼貼手法細膩風趣,在平面畫布呈現多元化的筆觸,帶出復雜精妙的立體幻覺。

翠西 · 艾敏( Tracey Emin ,1963年生),《相信我》(TrustMe)2011年作,霓虹燈,17x74x5公分
估價:25萬至35萬港元/3萬2,000至至4萬5,000美元
蘇富比將在香港拍場首次呈獻翠西 · 艾敏的霓虹燈管作品。艾敏是當今最杰出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其作品直白地呈現親密題材,落落大方又略帶幽默,并且經常采用不同媒材進行創作。霓虹燈管是艾敏常用的材料,此媒材雖然普遍被用作商業用途,但艾敏把它和自己簡潔的手寫文字相結合,效果出人意表。在此作 《相信我》中,藝術家用冷酷的青藍色霓虹燈管作為獨白,帶出溫暖感覺的同時,亦傳遞著冷冷的距離感。

羅伯特 · 印第安納( Robert Indiana ,1928年生)《LOVE(紅色/藍色)》(LOVE(Red/Blue))1966年作,2000年鑄,彩繪鋁,45.7x45.7x22.9公分估價:220萬至320萬港元/28萬2,000至41萬美元
羅伯特·印第安納的 《 LOVE 》雕塑作品總能讓人一眼認出──它像是一個代表正能量和祝福的永恒符號,傳遞普世心聲。自 1966 年《LOVE》系列的首件作品面世后,國際上許多重要藝術機構開始收藏不同版本的《LOVE》雕塑作品,更在紐約五十五街與第六大道交界處和費城約翰甘乃迪廣場(John F. KennedyPlaza)等主要公眾空間展示。

朱德群(1920–2014),《秋色》1976年作,油彩畫布,97x130公分
估價:200萬至300萬港元/25萬6,000至38萬5,000美元的三幅朱德群的1970年代杰作逾三十年來一直為同一家族珍藏,是次將于「無界: 當代藝術」拍賣首次 現身。這三件作品印證藝術家在70 年代的轉變,其獨特的抽象語言比以前更加純熟自若,當中 1976年之 《秋色》最為曠心怡神,書法底蘊的魄力依舊,然而畫面舍去復雜的質感處理,更顯輕盈。畫作色彩渾然,是滿樹的紅葉,也是紛飛的落英,詩情滿滿,秋意濃濃。

曾海文(1927–1991),《無題》1964至1966年作,水墨、丙烯畫布,210.5x177.5公分
估價:70萬至100萬港元/9萬至12萬8,000美元
曾海文在1950年代以油彩作為實驗媒材,主要創作靜物及人像畫,直至其于1960年代轉向抽象風格。藝術家當時集中探索東西方藝術融合之道──自此以后,曾海文大部分藝術創作均為水墨紙本作品,當中尤以70x100公分的雙聯作最為人所熟悉。雖然藝術家只偶爾創作畫布作品,但它們與其聞名的紙本作品一樣,散發出道家思想所信奉的自然理念。是次上拍的《無題》尺幅甚巨,達210.5x177.5公分,為 拍 場上出現過最大尺幅之 曾海文 水墨畫布作品,實為購藏藝術家重要作品之大好良機。
特別單元:當代設計作品
承接在 10 月于香港圓滿結束的「NIGO·:一生二命」拍賣會之佳績,「無界:當代藝術」將為區內藏家帶來另一系列精心挑選之設計作品,包括出自名家如尚·普魯威、夏洛特·貝里安、查爾斯·伊姆斯及雷·伊姆斯(Charles and Ray Eames)、朗·阿拉德(Ron Arad)、皮埃羅·佛那賽緹(Piero Fornasetti)及坎帕納兄弟之手的杰作,創作時間由 1940 年代橫跨至今。由伊麗莎白·戈如斯特(Elizabeth Garouste)之《多面鏡》(Mirror),到佛那賽緹之《「帕拉第奧」櫥柜》(Palladiana Commode),此設計作品系列將與拍賣中的現當代藝術作品共同展示,呈現跨風格、跨類別及跨界限的嶄新收藏態度。

皮埃羅 · 佛那賽緹 ( Piero Fornasetti ;1913–1988)《 「帕拉第奧」櫥柜 》 ( Palladiana Commode )
1952 年設計,2001 年生產手繪漆、木及黃銅83.2 x 100.2x56.7公分
估價:10萬至15萬港元/1萬3,000至1萬9,000美元

伊麗莎白 · 戈如斯特( Elizabeth Garouste;1949年生)《多面鏡》(Mirror)
2007年作鏡子、金箔鐵框本版共8件150x90.5x18.5公分
估價:18萬至25萬港元/2萬3,000至3萬2,000美元

尚 · 普魯威( Jean Prouvé ,1901–1984)《遮陽屏》(Sun Shutter)1964年作鋁、鋼、木270x178x10公分
估價:15萬至20萬港元/1萬9,000至2萬6,000美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