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鵬:
張坤山書法,氣息好,格局大,潤燥相間,起伏不連綿,有先熟后生的味道。古人對生、熟的關系論述甚多,其途徑之一,我想是碑與帖的互融共進。
張坤山走的是碑帖結合的學書道路,有很好的寫碑根基,大氣粗獷,拙樸豪放,又經帖的潤澤,魏晉書風的補充,故其書法既古且新,有了新的內涵和表現形態。
張坤山肯定還會不斷調整、提高自己新的起點,向更高的藝術層面邁進。
張海:
書法發展到清代,在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人的倡導鼓吹下,書壇開始由帖學一統天下的局面走向碑帖雙璧的多軌發展道路。此后出現了不少碑派大家,如鄧石如、沈曾植、何紹基、趙之謙、于右任、王蘧常、沙孟海等。
張坤山的書法屬于碑學一宗,涉獵寬泛,博涉約取,而且經過較為長期的融匯過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貌。20世紀80年代初期,他便在國內書壇嶄露頭角,至今還保持著強烈的創作欲望,不斷有新的作品出現,難能可貴。他的作品格調高古、渾厚雄強,樸茂生拙,體現出大氣陽剛之感,個性風格也很強烈,有視覺沖擊力,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
楊仁愷:
張坤山同志在沈陽軍區多年,他的書法創作我一直關注著,看到他不斷的探索、進步和提高,直到成為今天的這種創作定勢,我為之十分高興。坤山書法根基打的牢,傳統的東西吸收多,而且經過多年的融會貫通的實踐,故而使他的作品有了厚實的根基和創新的面目。他主張自出風格,不與人同,這點很可貴。我記得他在遼寧時,書法面貌和別人拉的距離比較遠,他以寫碑為主,兼取帖學之長,相互借鑒,相互補充。作品厚重大氣,古樸雄強,感覺有分量。近年來,他將碑學的氣息,貫穿到其行書、草書、金文及隸書上去,雖然書體面貌不同,然脈絡相通,筆墨豐富,用筆大膽,順鋒、逆鋒、側鋒、中鋒、破鋒結合運用,效果很好。尤其枯筆較為充分、恰當地運用到創作中去,使他的書法高古老道,氣韻充實,這正是書法美學思想的升華。只有傳統根基深厚,素質不斷提高,堅持不懈,終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尉天池:
坤山道友的書法以“古樸、大氣、奇肆、生辣”為特點,從中可見“古樸”而“新穎”是他藝術主張的核心。他善于融會金文、漢隸、晉楷、北朝墓志、章草本體特征的某些內涵及藝術精神,加以自己創作性才華的發揮,成就了獨具一格并且在當代中國書壇廣受贊譽的書法藝術。從書法的繼承與發展的角度來欣賞他的作品,往往有既古且新的感受,這也可以說是他書法藝術主張的體現。
李剛田:
張坤山書法受到北碑書法深刻影響,結字呈方勢或橫勢,平穩寬博中變化生奇趣。他取意的多是具有民間色彩的野逸與樸厚,而不是具有朝閣廟堂般的規整和謹嚴。他的草書,以碑入草,以隸入草,以篆入草,使草書老道厚重,氣韻蒼茫,有了獨立的風格特征,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藝術語言。
張坤山的字不衫不履,追求自然之美,用筆時有破鋒、散鋒,結體也時出欹斜,他追求的是在學習古法又解散古法之中尋求新的藝術形式,說坤山的字不經意,其實是作不經意狀。細心體會他的每一幅字,都是匠心獨運的,只不過是臨池表現的時候,力求自由,得到一些細節的意外效果。這一點,可以說與現代派書法是相通的,現代派書法的基礎是理性的,形式是精心設計的,但是秉筆臨池過程中又是激情的、隨緣生機的。坤山的書法藝術不能算現代派,仍屬傳統書法,他用現代的手法表現古典,在審美的思想和表現方法上具有明顯的現代性。
周志高:
張坤山的書法創作,一直在不斷的提高升華,他除了對古代優秀傳統的繼承外,在創新方面刻苦研究,打破常規,不斷進取,具有強烈的時代風貌和個人特色,獨樹一幟。
張坤山的書法受北碑的影響大,他以北碑為主題格調,融匯了秦漢、晉唐、墓志和章草等等,書體書貌豐富,五體皆擅,尤精行草和大篆,而且都達到相當高度。他的作品古樸凝重,圓勁雄渾,粗獷大氣,蒼莽生辣,金石氣息強烈。從藝術發展的規律看,傳統根基越厚,創作潛能就越大,所謂厚積而薄發,不僅是單純的書法語言詞匯,它有著深刻的內涵及至創作規律。張坤山取法寬博,傳統底蘊厚實,追求高古,創作思想明確,才使他的作品有了如今的高度和份量。他將古人作品的精神氣格消化吸收,以寫碑寫隸的用筆方法寫草書,寫行書,寫其他書體,形成了一種具有強烈個性風格面貌的,真正傳統意義而又有著鮮明創新意識的作品。
名家點評張坤山先生書法藝術
名家點評張坤山先生書法藝術
名家點評張坤山先生書法藝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