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經過20多年的蓬勃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產業鏈。而真正的收藏市場規模到底有多大,從來就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有人說單拿書畫收藏來說,現在幾乎全是禮品市場,真正的收藏市場還沒有開始。果真如此嗎?面對日益低迷、蕭條的書畫市場,今年的秋拍戰績又會如何呢?在新的形勢下是否有新的發展機遇和契機呢?帶著疑問,記者在業內進行了走訪。
藏市走訪
陜西書畫市場已近冰點
上個周末下午三點多鐘,記者陪青島來的一位朋友在湘子廟畫廊街閑逛,發現多家畫廊大門緊閉,讓人感受到一股肅殺氣象。曾經是雨后春筍一般的畫廊市場,如今卻是門可羅雀。記者隨后在民樂園、小東門古玩市場看到,幾乎所有的古玩市場里,都出現了商戶關門打烊的景象。
在湘子廟街一家剛剛倒閉的畫廊門口,記者看見幾個裝修工人正在忙碌著,一打聽,以前的畫廊現在準備開飯店了。記者隨后和一家還在堅守陣地的畫廊老板張先生閑聊,他準備堅守到年底,現在幾乎是賠著血本打折在賣。他告訴記者,就拿今年年初來說,他高價收藏陜西幾位一線畫家的作品,本想著賺點錢,當時若賣的話,還真能小賺一把,可當時他猶豫了沒賣,現在可好,本錢都收不回來,幾乎打6折賠錢賣,幾個月都碰不到一個買家。張老板說,看這勢頭,現在賠錢再不出手,別說本錢連零頭能保住就已阿彌陀佛了!年初還有人來買,現在連問的人影也見不到了,別說賺錢了。沒辦法,像年前劉文西的一張四尺帶顏色的《陜北小姑娘》最少也在300萬朝上,如今100萬沒人接手,年前劉老師四尺黑老頭120萬一張,如今50萬沒人敢接手。其他一線畫家、書法家價掉得更是離譜。張老板坦言他準備撐到年底,進軍手鏈市場,因為手鏈人人都能買得起,市場需求量大。
行業現狀
既差大錢又缺大貨
家住城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家最近表現得有些糾結,他笑著對記者說:“搞收藏,說白了永遠都在后悔當中。”他最近為自己應不應該出手購買一幅徐悲鴻的作品而苦惱。2011年這幅徐悲鴻的《雙馬圖》出現在某拍賣公司的拍場上,結果以1800萬元的價格被一企業家收購。眼下,這位企業家迫于形勢的壓力準備打八折,以1500萬元的價格出售,為此,企業家找到了他。這位藏家考慮再三,還是放棄購買。他說,今年秋拍形勢不容樂觀。一旦市場繼續下滑,那么書畫行情還將下落,所以現在購買顯然不是最好的時機。沒想到,沒過多久這幅畫又被他另外一個朋友以1400萬拿下,在廣州一家拍賣會上拍后又被一位大老板以2000萬收入囊中,短短數月,他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這件作品轉出手,他現在真是后悔死了。
策展人薛洪濤告訴記者,如今市場處于一個矛盾的階段:既差大錢,又缺大貨。不過所差的是關注重點藝術品的大錢,所缺的是市場中讓人眼前一亮的大貨。矛盾的狀態凸顯了這個行業的浮躁情緒:偏離市場正常發展的逐利心理和為數字欣喜的面子工程。市場矛盾的存在導致經營者的“逐名逐利”的需求受挫,進而影響經營者的市場判斷預期。薛洪濤說,為什么在市場不好時,蘇富比、佳士得的生意仍然紅火,而每一場成交的性價比明顯高于國內。為什么中國富豪寧愿去境外揮金,也不愿在國內培土種植?在一片質疑聲中,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實際上進入了嚴冬,體制上應給予支持。
業內聲音
本土藏品依然是市場主角
盡管今年以來的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略顯低迷,但從此次中國嘉德2014年秋季拍賣會上來看,前來參加拍賣的人絡繹不絕,現場人氣旺盛,藏家熱情不減。盡管有些藏家出價相較過去更加謹慎,但對于精品的爭奪依然非常激烈,各個精品專場亮點不斷,頻現遠超估價成交的拍品。像本次嘉德秋拍中的“一粟山房”、“印藪大觀”、“逸云齋”3個專場100%成交,而另一個私藏專場,“嘉木堂”明式家具專場也以成交率100%、總成交額1.05億元的成績,成為嘉德本季的第五個白手套專場。
業內人士邢磊告訴記者,近些年,對藏家資源的挖掘成為各大拍賣公司的工作重點。特別是對傳承有緒藏品的深挖過程中,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系統性、家族式的收藏受到市場的廣泛青睞。比如,長安畫派大師作品,依然穩中上升。藏家構成上除去爭買書畫大項的實力買家,新入場以及新進的年輕買家也在各個專場中頻頻亮相。在當代水墨專場中,記者看到,有很多實力不俗的青年買家參與競爭。特別是近些年市場持續火熱的新水墨、新工筆畫作,受到場內中青年藏家熱捧。
邢磊說,王中軍先生豪擲億金的壯舉,的確點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這把火能否燎原?進而點燃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熊熊烈焰?如果你把收藏當做是投資理財的話,又誤把這一個案當做是市場向好的一個訊號,那么,這可能是一個危險的判斷。
薛洪濤說,中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已經告別了昨天,不是靠幾位富豪能夠拉得動的牛車,也不是僅憑一些自稱專家的商人們,用嘴巴能夠忽悠起來的市場。它已經是一個經濟產業,而決定一個國家產業的發展與變化,取決于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和政策。
市場分析師牛源坦言,今年的藝術品秋拍市場面臨著外部經濟環境多變的情況。一方面,國家為了刺激經濟,而采取了降息等多種手段,這使得市場的資金面有所寬松。另外一方面,股市、樓市等市場的再度火爆,使得藝術品投資的機會成本大大增加,特別是面對著一些普通藝術品價格紛紛原地不動,甚至回到前兩年的水平,投入這么多資金進入拍賣市場,還不如到股市和樓市去尋找機會。加上藝術品的變現能力又差,這也使得許多人在今年秋天的藝術品投資中多了一份猶豫。
專家把脈
書畫市場將迎來新高峰
記者電話連線了保利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旭,他認為,藝術品市場不會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市場有一批特定的藏家,不會因為經濟大勢的影響把資金拿去投資證券、房產等其他行業。反而有很多從能源、證券、地產等行業套現出來的藏家,對收藏保持著持續的熱度。今年,就有很多新老買家在購買大件藝術品。比如王中軍、劉益謙都在購買國內外重要的藝術品,經濟環境對于收藏沒有太大影響。藝術品收藏在中國有廣泛群體,全球收藏家中中國藏家占90%以上,市場是巨大的。
另外,市場是具有自我調節和修復能力的,當一些藏家離開市場的時候,另外一些藏家卻會發現其中的機會。收藏家唐炬表示:“想買的拍品基本沒有漏掉,代價也相當的舒服。對于藏家來說,在整個市場處于調整的時候,無疑是重新審視市場的價格體系,今年是買畫的最好時機。前提是有閑錢的條件下,書畫回暖還需三五年。”
收藏鑒賞家張正欣對書畫市場充滿信心。他告訴記者,未來十年間,書畫市場將迎來新的高峰。目前的中國整體經濟形勢是理性回歸時期,書畫藝術品無可爭辯地成為資本投資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中國的書畫市場和中國的經濟市場是息息相關的。中國經濟在持續快速的增長過程中,必然帶動中國書畫藝術品市場價位的不斷增長。此外,藝術品市場的資本不斷注入,使藝術品不斷漲價,貨幣的不斷貶值,無形中又起到了堅挺書畫藝術品價值的因素。
張正欣預測,2012~2014年,書畫藝術品市場仍處于平靜期;2015~2016年的漲幅將會達3倍左右;2017~2018年又將是一個平靜期,也會有一倍左右的增長率,而到了2019~2021年,將又會有一個4倍左右的增長率。未來的十年間,中國的書畫市場將會有一個10~20倍左右的增幅,而不會像前十年間30~200倍這樣一個大的瘋漲。結果到底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書畫市場前路漫漫 專家看好未來十年走勢
書畫市場前路漫漫 專家看好未來十年走勢
書畫市場前路漫漫 專家看好未來十年走勢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