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一貫的經營理念,北京藝融國際拍賣精心籌劃,廣泛征集,在海量珍貴藝術作品和珠寶中甄別遴選,定制了極具收藏、升值價值的高端秋拍專場,本次拍賣分中國油畫雕塑、文房雅集、翠羽明珠&如琢如磨三大專場,共計600余件精美藏品,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準備了一場饕餮盛宴。
2014年12月8日下午15:00“文房雅集”專場,首場起拍,在標的過程中按照題材、材質、功能分:手串、書房案頭、玩玉、文雅之器、張泰中、紫砂、賞石、家俱、玉雕等小專題,總共上拍185件,第一個專題為手串,在材質上分:南紅瑪瑙、纏絲瑪瑙、青金石、紫檀珠、松石、軟玉、骨珠,款式時尚,比較迎合當代大眾需求。第二個專題主要突出書房案頭清賞這一部分適用于書房或辦公室放置的實用性較強的文房用品:筆筒、小案幾、筆架、擺件、合具、小多寶閣、棋類等等。在此專場中重點推出第520號拍品 清中期 小葉紫檀束腰素筆筒

此件作品圓筒狀、材質寬厚、口部內凹,呈弧線,中間束腰,底心鑲臍。包漿厚重,整體素雅無雕飾,而以紫檀木天然紋理取勝,紫檀紋理生動,就如一幅天然的繪畫,不事雕琢,自有風采。第524號拍品

出自明晚期——清早期之間 海南黃花梨素筆筒 此件不雕不飾、簡約大氣、富有含蓄的線條美,原木紋理如行云流水,盡顯文房雅韻,像如此類筆筒對于酷愛收藏文房的玩家來講都極具吸引力。案頭等此類有陳設裝飾作用的黃花梨鑲嵌大理石插屏、紫檀鑲嵌大理石插屏同樣也是此專題中的亮點。在第三專題中我們推出玩玉,例如:筆架、扳指、印石、水滴,石之美者以為玉,自古中國就是美玉之國,在文房雅玩中,玉質的文房用具便成為文人墨客的心頭摯愛。標的533號拍品,白玉雕鹿街靈芝扳指,

清朝物件,玉質細膩溫潤,鹿紋浮雕精妙生動,口銜靈芝,形成福壽安康,幸福合樂之境界,扳指本是一種護手的工具,帶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時,在放箭時,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清入關以后,舉天下以奉養八旗,不勞而獲,待遇優厚,八旗風氣日漸奢靡,扳指這種軍事器械漸漸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飾品,八旗子弟爭相以貴重材質制作扳指,相互攀比炫耀。最終,形成了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風雅的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風氣。玉質細膩溫潤,鹿紋浮雕精妙生動,口銜靈芝,形成福壽安康,幸福合樂之境界。本次“文房雅集”專場特別推出第四個專題“文雅之氣 ”文有文化、文字之意,此專題特別推出晚晴到民國時期名人銘文的文房賞玩,552號拍品,

民國時期 吳敬恒、王師子竹雕竹雀圖行書成扇;554號拍品,民國時期,李若虛徽刻竹扇骨


550號拍品,民國時期,蔣介石的家庭教師周蔭堂用過的竹雕眼鏡盒及鏡子;還有來自一位資深藏家友情提供的在20——30年前從蘇州文物商店流出,清末 楊渭泉的錦灰堆銅刻掛屏,楊渭泉紙墨類作品偏多,此銅刻掛屏在國內極其罕見,素雅的版面,見其可憑信懷古。此專題拍品均蘊含充實的文化底蘊、散發怡情養性的藝術意味。
吳門竹刻大家張泰中,字太中,號竹道人,精繪事,善竹刻。在本場拍賣推出的作品中推出了他典型的竹雕淺刻的藝術表現手法,無論靜物花鳥還是人物,刀法縱橫中,“刀光之味,鋪面而來”,本次拍品有幸征集三件臂擱作品,一件2009年建國六十周年竹刻擺件《濂溪意趣》榮獲慶祝建國六十周年09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展評比金獎,為其藝術做出了十分全面的詮釋,為了更好的表現出竹刻臂擱的藝術感,在創作中以陰刻為主,以刀為筆通過線條、陰陽等出奇制勝。其它兩件臂擱均為其與當代著名畫家的合作且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分別與南京名家吳冠男、津籍名家馬駿合作竹刻,風格各異、是竹刻藝術與美的融合,極具藝術型、收藏性及增值空間。
宜興紫砂自誕生之日起,幾百年的歲月,造型各異、千姿百態,被人譽為“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人間珠玉安足取,何如陽羨溪頭一丸土”說的就是紫砂,在紫砂專題中,我們推出的絕大部分作品都出自于臺灣資深藏家早年的收藏或藏家得自于藝術家本人的作品,其多件作品曾得到出版,這對于藏家來講無疑是很有把握的收藏機會。

重點要推出的拍品是第578號拍品 顧景舟制井欄壺,此壺泥料細膩,壺身呈井欄狀,造型簡潔、明快、素雅、精煉雅致,整器制工細致連貫流暢。

另一件是第579號拍品顧景舟制矮僧帽壺,僧帽胡原為元明時期景德鎮窯所產的瓷器,也是宜興紫砂歷史上的經典名作,從時大彬到李茂林乃至今日,僧帽胡一直是紫砂傳統工藝中成型技法難度最高的作品之一。在此專題中除顧景舟大師的作品外還有現在處于創作黃金階段的呂堯臣、吳群祥、謝曼倫、咸仲英、何道洪等制壺大師的經典力作也亮相本次拍賣會現場。
中國的石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豐富多彩。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賞石文化應運而生。人們把能給人視覺快感、引發美的啟悟和聯想的、具有一定觀賞價值、裝飾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石頭統稱為觀賞石。賞石專場我們力圖突破大眾對賞石的認知,在部分拍品上配合畫或木質的掛匾有遙相呼應之妙感。
明清家具同中國古代其它藝術品一樣,不僅具有深厚的漢族文化藝術底蘊,而且具有典雅、實用的功能,令人回味無窮,符合文人心靜自然、優美簡練、古韻芳馥的審美意趣。家俱作為本場拍賣最終要的專題,推出第601號拍品,明代黃花梨卡子花大畫桌.

此桌通體由黃花梨制就,色澤明亮,版面材質寬大,較為罕見。整器形制規整、保存完好,器型挺拔,姿態優美,外形質樸處處可見精工細作,彰顯風雅大氣之獨特韻味。

第599號拍品,清代,黃花梨雕龍二聯櫥,此物系紐約佳士得2010年秋季拍賣會拍品,通過此件拍品足以證明,明清家具同樣受到海外人士追捧。除黃花梨材質家具、紫檀寶座、清早期紫檀禪凳均能體現出不同時期明清兩代從統治者士大夫到白丁的喜好。
中國當代玉雕名家黃振國、范同生、趙顯志、瞿利軍眾多作品亮相拍賣現場,其個人藝術造詣不同,黃振國以仿古題材入手,且在仿古基礎上融入自身元素,開拓創新.

第620號拍品,和田碧玉雕“盛世長樂牌。質地華美的和田碧玉,細膩光潤,方形篆書的鏤雕“長樂”二字為圓璧增添了華貴風采。整件作品端莊高貴,精美絕倫,象征盛世太平,長樂未央的美好愿景。其姐妹作品懷瑾握瑜是2013年應“中國對外友好協會——聆聽中國中韓文化交流活動”要求特別制作的作品,并作為此次活動的國禮敬贈韓國總理樸槿惠,為中韓友誼作出了貢獻。其作為蘇作仿古工藝的頂尖代表,融合了新的設計思路,為蘇作仿古風格的創新拓展跨出重要一步。
此次秋拍推出的范同生專場,是第二次與其合作,他的作品在風格上不拘一格,構思巧妙,形神兼備。“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其玉雕作品將蘇玉工藝的“空、飄、細”體現的淋漓盡致,在本次專場推出的作品已經打破了他自己原來“擅長利用原籽原皮巧雕人物和小動物雜件”的固有模式,開始向海納百川、兼容并蓄、貼近生活又高于生活、并極富時代感的玉雕新領域進發。

第625號拍品范同生新疆和田玉雕“渡”插排及籽料香爐,雕藝精湛,佛像想和,香爐形制優雅,細膩圓潤,木質立牙更烘托了高貴之感。
本次拍賣推出的最后一個專題命名為“如斯尤物 清風徐來——文人桌上的石頭”“如斯尤物,絕非筆墨能進其名狀”這是著名書畫篆刻家潘主蘭對壽山石的贊嘆。本場拍賣推出的境外回流壽山石雕作品,大部分由充滿傳奇色彩的臺灣工藝美術家劉北山先生創意制作。劉先生被稱為“完美主義者”他從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汲取營養,把壽山石雕由民間工藝提升到了文人藝術的層次境界。劉先生的作品,預設了觀者的知性修養,提示了壽山石雕這一古老藝術在當下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
第二場為“中國油畫雕塑”此場預設在2014年12月8日晚19:00 中國的油畫最早出現在棺槨器具之中,據周禮、漢書等文獻所記,二千多年前的中國已有用“油”繪畫的歷史。 通常的說法是1581年利瑪竇攜天主、圣母像到中國后,才開始了中國的油畫,其中一幅“木美人”作品,雖歷時五百年,仍依稀可見畫風的古樸厚重。
康熙年間,傳教士郎世寧、潘庭章、艾啟蒙等以繪畫供奉內廷,從而把西方的油畫技法帶入了皇宮; 雍正,干隆年間,宮廷的包衣(滿語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傳教士學習油畫,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跡。 到了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西文化大沖撞,民間的畫坊、畫館興起,畫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時由于畫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養也有限,使他們的作品未能進入文化的高層次,形成一個獨立的新文化。
清末維新變法后,許多青年學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國學習西洋油畫,他們中有:李鐵夫﹑馮鋼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師)﹑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顏文梁﹑潘玉良等。
這些人歸國后帶來了西方及日本先進的教學方法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歸國的周湘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1912年劉海粟創辦上海圖畫學術院,并第一次起用人體模特寫生;1919年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先生倡導開辦了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北京美術學校,(校長林風眠);1927年,中央大學開設藝術科(徐悲鴻任主任);1928年杭州創辦了第一所大學制的國立藝術院校(林風眠任院長)等。
這一時期的主要三個畫派分別為:寫實派(徐悲鴻);新畫派(林風眠﹑劉海粟);現代派(龐熏琴)。
中國油畫雕塑專場分七個專題:自然之聲、毛澤東詩詞意境油畫作品、寫實油畫、當代藝術、當代水墨、中國新攝影、寫實新經典。
風景油畫是以自然景物為描繪對象,用油畫材料進行繪畫創作,16世紀,風景油畫才作為獨立的繪畫題材出現于歐洲畫壇,并得到極大發展。自然之聲以風景為主,以寫實和表現主義手法為主的風景作品。

本次上拍的作品001號來自金一德的《春色》金一德先生畫了大量的秋葉紅花,這些這些艷色的花枝與古樸的器皿形成一種對比,帶出一分時光的風塵。
本次拍賣推出的第二個專題為毛澤東詩詞意境油畫作品,本主題推出的拍品有8件是來自《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大展上的優秀作品。同時也推出兩件雕塑作品,分別是第022號拍品來自李鶴的《毛澤東1948》跟第023號拍品來自瞿廣慈的《工農兵》。


第三個主題為寫實油畫,“寫實”最早被用于繪畫藝術的描述起源于西方,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寫實油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繪畫藝術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歐洲繪畫發展史上,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經歷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印象主義,再到現代藝術諸流派,對西方文化精神和藝術傳統作出了重要貢獻。幾百年來在這個領域內藝術大師林立,閃耀著人類創造才能的智慧和光芒,歷代經典作品更是人類藝術寶庫的瑰寶,備受世界各國觀眾的熱愛。是我國油畫發展史上第四代油畫家的經典作品。

第030號拍品 來自艾軒的《有風從兩肩掠過》,是其80年代的經典力作,而且是其人生創作生涯中極具代表性跟學術價值的一件,有別于他現在創作的女孩系列,體現只有通過時光的瞬間去感悟無線的空間。那干枯的大片草原戈壁,一望無際的遠山,冷徹的空氣,與那條充滿神秘的地平線,是在草地繪畫方式上的創新。艾軒這張作品用美的魅力把觀眾帶進那有”大自然同起伏,離塵埃而登蓮邦”的宗教情緒和神秘氣氛的藝術世界里,同時我們也推出艾軒近幾年創作的兩張國畫作品亮相本次拍賣現場。

第031號拍品是來自冷軍的《香風》冷軍的油畫作品,以其獨到的構思結合非凡的藝術技巧在畫壇獨樹一幟。他用作品強烈表達著他作為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他創造性地將復印機引入繪畫,被業內人士評價為“具有開創性,具有藝術史上的斷代價值”。采用復印技術的冷軍,在藝術追求上沒有復制過去。冷軍的作品以其獨到的構思結合非凡的藝術技巧在當今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其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極端寫實。而本次拍賣上拍的《香風》一反冷軍繪畫常態非極端寫實的細膩手法,但同樣在色彩上的巧妙變化,將竹子刻畫的妙趣橫生。

第035號拍品來自徐芒耀的《巷子里的阿娟》這件作品能清晰的看到吸收了大量的西方十八、十九世紀法國學院派的技法,并同時含有具象與抽象互相咬合,以細膩的筆觸與抽象的思維巧妙組合成一幅幅帶有現代意味的作品。

第036號拍品來自張利的《搖經輪的信徒》他的作品均是以少數民族為題材。

第043號拍品來自龐茂琨的《巧合之六》此作品是其2010年創作的轉型期作品,龐茂琨作為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其作品極具拍賣價值及升值潛力。
第四個主題為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在本場拍賣中占據較大比重,其包含:觀念寫實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等藝術流派。

第048號拍品,來自王亞彬的《無題》整幅作品充滿灰紅色機調,有極高學術價值。第051號拍品,來自梁銓的《太陽輪》此作品用拼貼等技法的藝術探索,梁銓從早期便開始創作表象主義的繪畫作品。

第053號拍品,是來自于趙無極的《01.05.92》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等都是林風眠的弟子,均留學于法國,本次上拍的這件作品三澗直式構圖這種特殊的構圖形式,以中國水墨畫的垂直構圖為藍本,畫中深海的湛藍和黑褐色逐漸逼近并交融,如煙云搬的灰白色調子制造出宛如水墨交融般的景象。迷茫的灰白和鈷藍、礦石褐色透過對比表現出來,并不斷地向彼此滲透、擴張,橫生的氣韻流動其間,位于畫面左上角的那一道豎長而又鮮明的粉色調,為通篇畫作增加了無盡的聯想,也使得畫面更加豐滿更加完整。湛藍色和黑褐色在畫布上的激烈交融,好似湛藍色在拼命的要保護那背后美好的粉,粉色也悄悄的躲在畫布的邊緣,為整幅繪畫增加了更強的完整性和更深更廣的聯想空間。
本次秋拍最新加入的板塊為:當代水墨,上拍的作品有7件,主要有85時期實驗水墨領軍人物谷文達、王川的作品;新文人水墨劉慶和、朱新建的作品;第085件拍品谷文達的虛構的文字

觀念攝影的名字是沿襲 1997 年批評家島子做的一個展覽,叫中國觀念攝影展。后來大家就把這種形態的攝影都叫做觀念攝影。也有部分藝術家和批評家覺得稱之為新攝影會更嚴謹一些。這個形態產生的比較早,因為在西方和美國這種攝影的形態大概形成于 20 世紀 80 年代到 90 年代之間,而中國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當時很多人不約而同在做攝影方面的創作。可以說,中國這種新的攝影形態是和西方同步的,是中國目前唯一和西方現代同步的現代藝術形態。中國新攝影是2014年秋拍最新增加的專題,當代攝影在國內只有嘉德做過嘗試,本次征集到的第92號拍品來自郎靜山的秋池夕照。郎靜山用中國畫里的“定景”,其實就是攝影里所說的“構圖”來攝影。

中國畫的繪事六法里,有所謂的“經營位置”與“傳模移寫”,在用筆的時候可以取舍萬疏,去蕪存菁,而攝影則限于機械與環境對象,唯有采取“集錦攝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謂“集錦”,就是“集合各種物景,配合成章,舍畫面之所忌,而取畫面之所宜者。
郎靜山的集錦攝影,仿國畫、重意境、師古法,在形式上模仿傳統國畫,題材和主題意趣,多取自古畫、古詩詞,是中國繪畫風格和攝影技法的統一,既具有個人的藝術風格,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國攝影學會會長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年郎先生為中國人,并且又研究中國繪畫,所以他是以中國繪畫的原理,應用到攝影上的第一個人。本專題同時上拍洪磊、王勁松、繆曉春、鄭國谷、劉錚、翁奮、曹斐等具有時尚先鋒性的作品。
寫實油畫在歷史的傳承發展中有許多新的面貌呈現,包括經典寫實,中國寫實畫派等都有優秀作品將在美術史上留下印記,今天還有這樣一批年輕的藝術家在社會急劇轉軌的今天,敏銳的感覺到了社會對經典藝術作品的需要。這種感覺是建立在藝術家們對社會生活的切身體驗之上的。他們意欲反映和揭示當下社會上存在的種種現實狀況,他們希望用手中的畫筆喚醒人們這種因道德迷失而日益缺失的人性。這種尋求道德復建的藝術理想,使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成熟的藝術創作手法,避開了嘩眾取寵的前衛藝術手段。他們希望自己的作品成為“經世的典范” ,已成為“新經典”而努力!在這一板塊我們帶來的是國內 13 位年輕藝術家經典之作,這些作品順應了時代的需求,正在創造由他們的新經典藝術,年輕藝術家群體這幾年的崛起,昭示著中國他們日趨成為當代中國新的藝術風景線。他們不僅注重個體存在,更關注理想的實踐,從容,自信,穩健而成熟,希望在個體生存的經驗和希望中實踐價值重建的終極關懷,遠離了精神的漂泊無根,在積極拓展藝術視野中新的無限生機。他們沒有太多歷史的負累,但并不是沒有思想的一代。他們既沒有前人生活甘苦的切膚之感,也沒有像后來的更年輕藝術家那樣過早把自己的藝術觀拋入市場。他們喜歡真實而透明的生活,自由自在地讀書、繪畫,平心靜氣地思考、創作,從多元的當代文化語境中尋找適合個人的表現方式。在新時期寬泛的文化視野、豐富的藝術形態里,他們追求的目標更具體、更真實。他們的真誠,不僅是作畫,更是做人。就如他們特別討厭“假唱” ,哪怕嗓音沙啞、電聲刺耳,但只要是自然自在,自我原創,就是他們最喜歡、最稱道的生活。這些藝術家更看重自然的生活狀態,追求純粹的藝術。他們在生活和藝術中,尋找純粹,感受快樂,還原現實生活的本真。他們描繪生活中的細節觸動,在喧囂和繁華中尋找靜謐的世界。上代藝術家所創造的藝術光環正在逐漸褪去,玩世的態度已經不再適于這個需要質疑的時代。新的創造精神呼喚后來者的主動實踐,理想和自信需要重新回到藝術的本體邏輯中……
跟“中國寫實油畫雕塑”專場同時進行的為“翠羽明珠&如琢如磨”專場,緬甸是翡翠的主要產地,產翡翠的緬甸勐拱、密支那一帶,距我國云南邊境只有150公里。被稱為“東方瑰寶”的翡翠經云南騰沖、瑞麗等邊城輸入我國。俗話說“黃金易得,翡翠難求”,翡翠產地的惟一性、成礦的復雜性、產量的不確定性使翡翠比鉆石更加珍稀,更具有收藏價值。特別是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東南亞經濟形勢好,翡翠的需求增大,于是從香港到臺灣,從深圳到昆明,一批批做“石頭”生意的人趨之若鶩,演義出許許多多悲喜故事。
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很深的歷史文化積淀,乾隆是個酷愛收藏的皇帝,對玉石情有獨鐘,“楚王好細腰,國人多餓死”帝王之好,上行下效,而老佛爺駕崩之后葬于寢陵的翠玉白菜更是成為傳奇,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道:“蓋物之輕重,各以其時之時尚無定灘也,記余幼時,人參、珊瑚、青金石,價皆不貴,今則日.......云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如藍田乾黃,強名以玉耳,今則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
“外行看色,內行看種”,鑒定翡翠分:種水、色、地、工,不怕沒有色,就怕沒有種,這樣的說法,并非綠色不重要,而是只有綠色的翡翠給人一種干巴巴的感覺,缺少一種靈性,因此有種的翡翠不僅可使顏色淺的翡翠顯得溫潤晶瑩,更使綠色均勻、飽滿的翡翠水淋明澈,充滿靈氣。
傳統上將翡翠的種分為老坑種和新坑種,所謂老坑種是指綠色純正、分布均勻、質地細膩、透明度好的翡翠,新坑種是指透明度差、玉質粗糙的翡翠。現在的分類方法可將翡翠的種分為以下幾類:龍石種、玻璃種、冰玻種、冰 種、糯冰種、糯種、冰豆種、豆 種。查其種,觀其色,富含(Gr)鉻者為翠色。其中以帝王綠價值連城,綠色色正,色濃,與祖母綠一樣,感覺綠中泛出藍色調,但不偏色。而具有鮮艷之色者為“陽綠”。富含釩(V)者為紫羅蘭,含鐵者為鐵銹紅。而從工藝來講香港作為亞洲的珠寶中心但凡精致、細膩、復雜便稱之為香港工
《詩經?衛風》有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翡翠之美,美自億萬年的積淀,美自玉雕師傅們發現美的慧眼,此次藝融秋拍“翠羽明珠&如琢如磨”專場隆重推出亞洲珠寶工藝美術大師李趙彬先生力作,李趙彬先生精于巧雕,能夠在不同的玉料中做分色雕刻,并利用玉石的機理,施以適合材料的雕琢,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使作品的造型與色彩達到完美的效果。出自李趙彬先生之手的翡翠作品,其選料高檔、設計古典、獨具匠心,堪稱玉雕大師中的佼佼者,陽美翡翠玉雕界中的翹楚瑰寶。在本次秋拍“如琢如磨”專場中推出的珠鏈、手鐲、項鏈、手鏈、戒指等。而在翡翠珠鏈是最難得的翡翠飾品,你別看一顆顆的翡翠珠子圓潤光滑,閃閃動人,要把他們一顆顆的切割出來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因為大部分的翡翠原石種質都不夠幼細,或者滿布,裂紋和雜質,要找到能切割出大量合適翡翠圓珠的原石太少。而且翡翠的結構多變,找到顏色種質配合的原石實在是非常困難。此外,切割圓珠浪費很多石材,一串珠鏈需要大量原石,而且整個切割過程要求很高的技術,使得制作翡翠珠鏈的風險非常高,因此,一條質量上乘的翡翠珠鏈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的。故而在飾品定價上也是最高的,今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來自傳奇名媛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舊藏之天然翡翠珠項鏈(The Hutton-Mdivani Necklace)以2億1,400萬港元成交,刷新任何翡翠首飾世界拍賣紀錄。翡翠之形色分:春代彩、三彩,春帶彩是指一塊翡翠上或一件翡翠首飾上有紫有綠,十分稀少。三彩是指一般來說翡翠上出現一個色塊,隨即升價百倍。但在這些彩色翡翠中,一般為有翡無翠,或有翠無翡。如果同時出現“翡”、“翠”兩色,已屬相當難得,如果再加上紫或白色,則非常罕見。即使在清代上貢的緬甸翡翠中,能在一塊玉中同時有三色的,也是少之又少,任何三色一起即為三彩翡翠。

在此次“如琢如磨”專場中推出的拍品款式新穎,老少皆宜,集中西方設計元素于一體,打破傳統造型工藝的窠臼,讓翡翠以更加完美的形式呈現。尤為推崇的是本次拍賣的重點拍品“滿綠翡翠花型手鐲”此款手鐲從設計到雕刻歷時一年時間,其鏤雕蝙蝠、銅錢雕花的紋路,更是蘊含著“福到眼前”的寓意。其色彩濃郁飽滿、顆粒細膩、造型優雅、雕工嫻熟,無柳絮飄花、氣泡、裂紋之狀,從材料、設計到雕工,盡顯大師風范,是老坑種滿綠之杰作。
2014年,在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下,北京藝融高舉“專而精”的行業旗幟,順應藝術發育的脈絡,優中選優,將最有升值潛力的藝術精品推薦給廣大藏家。實現藝術品的良性傳承。
12月6日至8日,600余件精美藝術品將于北京亞洲大酒店靜候歸宿,其中6日、7日為預展,8日舉槌。屆時,一場藝術盛宴將點亮京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