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晚間,北京保利2014年秋拍近現代書畫部分的夜場精品拍賣在四季酒店正式舉槌,這個晚上的三個專場的拍賣,分別為苦樂齋之夜、六家臻品之夜、博物館典藏之夜,共計111件拍品,而這個晚上的拍賣也被認為是近現代書畫部分的“風向標”,經過四個小時的競拍,晚間的夜場也提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三個近現代書畫夜場的總成交為5.04億元,總成交率為81.4%,其中,“聘懷——苦樂齋之夜”共計19件拍品,成交率達78.95%,成交額為6647萬元;“御風——六家臻品之夜”共計53件拍品,成交率達88.68%,成交額3.08億元;“典藏——博物館之夜”39件精品佳作,成交率達76.92%,成交額1.29億元;

北京保利2014年近現代書畫夜場拍賣現場
鮮貨、稀缺題材成為本夜場拍賣會中競拍最為激烈的部分,這也是2014年秋拍保利近現代書畫夜場的特點,同時有多位近現代大師刷新了個人拍場的最高紀錄。而從藏家的情況而言,記者在現場觀察到能容納800余位人的拍賣大廳,在最高峰時段容納人數一度突破千人,而在當晚的競拍中,手持特殊號牌的買家不在少數,并且多出了新進場的買家,在對于多件拍品的競拍中,這些手持特殊號牌的買家都有競拍和收藏。而這個晚上一個最大的特點就在于“無漏可撿”,“搶出版和著錄”成為藏家之間“公開的秘密”,一件生貨的釋出估價雖然很低,但顯然買家們都做足了功課,在藝術品資源越來越難征集的當下,“搶一件精品就是一件”的心態越來越明顯。
“其實藝術品市場并不差錢,只是在這樣的調整時期,一方面也是因為很難出現早幾年的那種精品,所以我們往往看到高估價的拍品比較少,但是不代表沒有好的作品,像是今天晚上的徐悲鴻的人物、齊白石早期的山水,現在競拍咬的特別緊,以至于很多人都頂不住,這樣的價格就算是放在早幾年也是非常理想的價格了,所以說只要有好的東西出現,誰都不差錢。還有現在的買家做功課都很充足,我相信現場肯定多數人在拍賣前查到的不少的出版和著錄,所以出現這種精品爭搶的現象,到任何一個時期都是正常的”,一位現場參與競拍的藏家和記者說到。
估價調低也是這個晚上的拍賣中所做出的及時調整,也正如北京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在拍賣前的宣傳中所說到的:“現在的經濟形勢很差。要保證成交量,首先我們要考慮到一定要壓價錢,委托方要把價錢壓的低一點”趙旭坦言,“不一定賣幾千萬,可以先賣幾百塊錢、幾萬塊錢的,量可以大。經營方面要想很多措施,要適應現在的經濟環境。
千萬級拍品的高成交率
從早些時候的預展中看到,近現代書畫的精品估價顯然不如早兩年的價格,在估價上甚至要“五折”,但是這卻絲毫沒有影響到晚間的千萬元級別的作品,在保利今秋近現代書畫夜場中,有六件估價過千萬元的作品全部成交,吳昌碩、傅抱石等人的作品甚至以超出估價兩倍的三千萬的價格成交,對于這樣的一個現象,帽子哥李笠早前的“雅昌帽哥帶你看預展”中也提到——現在是建倉藝術品的大好時機,在目前行業內普遍經濟比較低迷的情況下,真正握有現金的土豪們應當抓住時機果斷介入,用不了幾年再回首,必定會發現這是人生中文化與財富雙重積累的正確選擇。

吳昌碩《花卉屏風十二扇》
1917年作 水墨紙本 137×48cm×12
本場兩件估價待詢的作品分別來自于吳昌碩和傅抱石,其中吳昌碩《花卉屏風十二扇》早在預展中已經是藏家們關注的重點了,這件作品高調的“估價待詢”也新增了本秋的高估價拍品的一員。值得一提的是,這件吳昌碩十二條屏在四年前北京保利拍賣中曾經出現過,當時是以3696萬元的價格成交,時隔四年之后,這件作品再次出現,雖然成交價格上沒有太多的變化,但還是刷新了吳昌碩個人拍賣的最高紀錄。在當晚的拍賣中,這件作品的起拍價為2200萬元,最終是以3350萬元的價格落槌,加上傭金,最終是以3852.5萬元的價格成交,由8989號的電話委托競得。

傅抱石《遵義頌》
1964年作 設色紙本 鏡心 104x148cm
另外一件估價待詢的作品來自于傅抱石《遵義頌》,20世紀60年代(1964—1965年作)創作的《毛主席詩意》八開冊頁在2011年北京翰海秋拍中以2.3億元成交,創傅氏畫作最高紀錄。20世紀60年代是傅抱石的一個創作高峰期,這個階段他的作品主要以革命圣地和毛澤東詩意為主題,而這件《遵義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當晚的拍賣中也是極具戲劇性,當拍賣師報出起拍價格為2000萬元,場內一度只有委托席有響應,2、5、8的競價階梯也只是叫到2200萬元,當拍賣師準備落槌之時,場內買家同時報出價格,引發了這件作品的第二次競拍熱點,而最終是以3000萬元的價格落槌,由797號買家競得,最終成交價格為3450萬元。

張大千《初唐大士像》
鏡心 設色紙本 116×60cm
另外,齊白石《持缽僧人》也在齊白石專題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最終落槌價為1000萬;作為本次秋拍通訊封面的張大千作品《初唐大士像》也超過最高估價以1550萬落槌。而手持797號牌的買家還在現場競得了張大千的一件千萬級的作品《初唐大士像》,現場以760萬起拍,最終成交價為1782.5萬元。而傅抱石作為今晚拍賣的成交最大的近現代藝術大師,他的另外一件千萬級作品《王維詩意圖》現場以720萬元起拍,最終成交價為1288萬元,由場內的935號買家競得。
稀缺題材——拍場爭奪的焦點
晚間拍賣中最大的亮點來自于一個估價只有60-80萬元的徐悲鴻罕見的人物題材作品《寒山拾得》,這件徐悲鴻創作于1944年的作品,正值徐悲鴻在重慶時期,尺幅約5.2平尺的作品,在保利拍賣前的宣傳中,并未標注有任何的出版和著錄,當拍賣師在現場報出56萬元的起拍價格之后,場內的買家一度把價格舉至500萬元,這樣一件“毫不起眼”的作品掀起了場內的第一個高潮,在500-800萬元的持續戰中,來自場內的買家和場外的電話委托展開了激烈的爭奪,50萬元一口的競拍階梯,把這件作品頂至860萬元的落槌價,而最終持808號的買家成功競得這件徐悲鴻難得的人物題材作品。

徐悲鴻《寒山拾得》
1944年作 鏡心 設色紙本 100×58cm

齊白石《握蘭簃裁曲圖》
1933年作立軸 設色紙本 64×47cm
無獨有偶,晚間接近尾聲時期的最后一個高潮也是由手持808號牌的買家創造,而這樣的一件作品來自于齊白石早年間的山水作品《握蘭簃裁曲圖》,和徐悲鴻的《寒山拾得》所不同的時,這件作品在拍賣前就已經引起了買家們的興趣,首先在于這件作品是齊白石先生作品中的早年山水風格的代表作,最重要的是早在1933年時,這件作品就著錄于《握蘭簃裁曲圖詠》圖3。保利也是有意把這件估價并不高的作品當作本個小專場的圖錄封面作品,拍賣現場從140萬元起拍,經過幾十輪的激烈爭奪,最終以880萬元落槌,這件作品的買家同樣是來自于808號牌的買家。

齊白石《雜畫冊八開》冊頁
設色紙本 28×17cm×8
而在早些時候進行的苦樂齋之夜中,另外一件齊白石創作于早期的《雜畫冊八開》,也是本個小專場的封面作品之一,出版著錄于三件早年間的出版物,同時也是在齊白石作品中罕見的這類題材的作品,值得說明的是,這件作品早在2003年的是就曾經出現在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中,但當時并未成交,而后在上海嘉泰2005年秋拍中,以107.8萬元成交;2010年北京誠軒秋季拍賣中,這件作品再次上拍,當時的成交價僅為336萬元。時隔兩年,這件題材少見的冊頁在北京保利上拍,最終以782萬元成交,對于這件數次上拍的作品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價格。

黃胄《新疆樂舞》
1988年作 鏡心 設色紙本 81×152cm
筆者也精選了當晚三個專場中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八百萬左右成交的作品,也都在拍賣現場引起買家的競爭,如傅抱石的《海天落照》為其1957年在羅馬尼亞訪問時所作的海景圖,既有西畫的寫實性,亦不乏傳統山水畫的筆墨情趣,拓展了山水畫的題材與表現技法。此件作品以660萬元落槌、以759萬元成交;在博物館典藏之夜中,這些來源有序的作品更是競拍的熱點,其中尤以黃胄的作品為主,黃胄的《草原逐樂》、《馴馬圖》、《新疆樂舞》均受追捧遠遠高于底價分別以500萬、560萬、730萬落槌。
千萬級別的另外一個小插曲則是來自于張大千的《峒關蒲雪圖》,拍賣前高達1000-1500萬元的估價,但在拍賣之前估價將至650-850萬元,將近二分之一的降幅,最終的起拍價為650萬元,而最終的落槌價則為700萬元,甚至還不到原來最低估價,由293號買家競得。
傅抱石之夜
正值北京保利拍賣紀念傅抱石先生110周年之際,在當晚的拍賣中共推出了17件傅抱石先生的作品,也讓傅抱石成為當晚的拍場明星,17件作品成交13件,并且均已估價的最高價格成交。傅抱石是20世紀中國傳統繪畫進行現代化轉型的關鍵人物、“新山水畫”的代表畫家,隨著歲月的推移,這座藝術高峰,令后世仰之彌高,越來越受到當今藝術界藏家的重視與鐘愛。

傅抱石《海天落照》
1957年作 鏡心 設色紙本 37×44cm
而回顧傅抱石與保利拍賣的緣分,與傅抱石家族的淵源始終伴隨著保利成立至今這九年,從傅小石、傅二石、傅益璇、傅益瑤、到傅蕾蕾,保利拍賣和其家屬聯系緊密,2012年,傅抱石作品的世界紀錄價格便誕生在保利,那年春拍,《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以9200萬元高價成交。2014年北京保利春拍,傅抱石三件畫作精品《二湘圖》、《消夏圖》、《瞿塘煙月》分別以3507萬元、1552萬元、1495萬元高價成交。
而在當晚的拍賣中,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傅抱石《遵義頌》、《王維詩意圖》、《海天落照》之外,《煮茶圖》、《丹臺曉望》、《龔半千與費密游》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傅抱石《丹臺曉望》
1944年作 立軸 設色紙本 110×62cm
其中,傅抱石《丹臺曉望》以1100萬元起拍,1550萬元落槌,最終成交價1782.5萬元,由場內277號買家競得?,F藏家2002年自香港佳士得競得后,十余年的時間珍藏,并未釋出,這次的上拍,也是引起了藏家的關注。傅抱石曾以黃山煉丹臺為題材創作過多幅畫,此幅屬于較早者,在1956年他寫有另幅同題材作品,構圖簡潔,較具寫生味道,與金剛坡時期所出,已經大異其趣。
傅抱石畫人物畫同一題材會畫多件,如“高士圖”、“醉僧圖”、“對弈圖”等。“煮茶圖”這一題材也不例外。此次上拍的這件創作于1947年夏天的《煮茶圖》便是其中佳作,在201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620萬元成交,在當晚的拍賣中,這件《煮茶圖》以800萬元的價格起拍,850萬落槌,最終成交價977.5萬元,由8786號牌的委托競得。
正如帽子哥李笠所言,當下是建倉的好時機。筆者也在現場觀察到,整體上的高價作品并不多,但是相比較前兩年,價格已經將至一個相當合理的時期,同時對于場內出現的一些生貨雖然沒有相關的研究,但是并無漏可撿,這也說明了藏家功課做的非常充分,再加上越來越理性的出價,以及拍賣公司在征集過程中越來越缺乏資源的時候,好作品的出現更加會引起激烈競拍,這種調整時期的藏家習慣,雖然不能讓場內再出現一口五百萬甚至一千萬元的豪氣,但穩步上升的作品價格顯然更加的穩定和合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