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軒2014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將于12月17日至19日在上海四季酒店隆重舉槌。內容涵蓋中國書畫、金石印章、瓷器雜項、名人信札、古籍版本、油畫雕塑等19個專場。
康有為,一個永遠的話題人物;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無論如何沒法繞過的人物。
塵封了整整一百一十年以后,一批有關康有為、康同璧在1904年至1905年海外經歷的珍貴文獻,將在2014年上海朵云軒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完整亮相。特別是1905年秋康有為在美國針對孫中山所制定的暴力計劃詳情的披露,很難預料國內外學術界對此將會引起怎樣的震動,但真實可信的史料,會告訴人們當時所發生的一切。
這批文獻是康同璧旅美時寓居康涅狄科南溫莎期間形成的,主要有:
一,記錄康有為從出生至戊戌變法(1858—1898年)四十年間經歷的《年譜》手稿。這一稿本,與已知的《康有為自編年譜》抄本、刊本或《自寫年譜手稿本》比較,起訖時間完全一致,所記內容則互有相同,也有不同;其不同者,大都未見于已刊的“自編”或“自寫”《年譜》。稿本出自多人之手,既有康同薇、康同璧姐妹和其他六七人的筆跡,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還有康有為親自修改、抄錄的筆跡,并且數量不少。但是,文稿行文卻全部采用第三人稱。這是目前所知的惟一在內容上與“自編”“自寫”本相似而人稱完全不同的一種康有為年譜。根據種種跡象,經初步分析,可能是所有康有為年譜中最早的稿本。
二,康有為寫給康同璧、容閎及其學生、追隨者的三十余通書札,以及康有為學生給老師的十余封信。此中所透露的,不僅有政治活動信息,也有師生之間的情誼,還有父女之間的親情。更為重要的是,康有為針對孫中山在美國開展革命活動而制定的暗殺計劃的披露,可能是這批文獻中最為驚人的發現了。這些文字,將大大豐富以往關于康有為生平經歷和思想的文獻記載。
三,他人致康同璧的各種信札、電報等二百余件。細讀這些文獻,康同璧在保皇會組織中所起的中心支點作用,在北美華人女性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顯而易見的。
四,康同璧的生母張氏、干媽沈氏和康同薇、康同荷的信。康門家信,極少見到。產生于動蕩時期,遠隔重洋而得以保存下來的家信,更屬珍稀。
五,康同璧與羅昌的通信。羅昌被康有為視作“奇才”,同璧則是他最愛的“弱女”,1904年秋到1905年,是這兩位年輕人從相識到相知、相愛的關鍵時期。
六,康同璧在美國、加拿大的女友給她的信。她們有的是與其志同道合著名僑商之女,有的是美國傳教士之女,信中無不洋溢著對康有為的仰慕,對康同璧的欽佩,以及對中國的一顆摯愛之心。
至于大批與美國保皇會有關的檔案文件,以及十余幅照片,細細梳理,皆有其獨特價值。康有為與美國一個劇團全體成員的合影,從未披露。他在美國期間購買槍支彈藥的單據,是康有為試圖發展期武裝力量的有力佐證。保皇會內部的組織機構,運作細節,成員分工,事業推動等,均可從那些看似雜亂,實則條理清晰的單據、收條、通告、記錄中一一體現。
無論是研究近代中國政治,還是關注于海外華人活動的史家、學者,也許都可以從這批文獻中整理、爬梳出極有意義的學術材料,甚至可能賴以改變某些傳統結論;
無論是鍾情于康有為天馬行空般的墨跡,還是偏愛于儒雅溫文的書札文獻的藏家,也都不會輕易地低估其價值;
但凡還記得曾經在中國那段慘痛歲月里無數為之呼號,為之奮斗,為之拋棄個人得失的先驅們的當代中國人,更可從中看到當年政治風云的起伏跌宕。
毫無疑問,作為今年朵云軒秋拍的一個亮點,即將公布于眾的康同璧舊藏康有為及保皇會珍檔,將為深入推進近代中國的研究,提供毋庸置疑的重要依據。




康有為年譜謄錄本手稿 紙本?兩冊合訂七十五葉(選四)
1.開本,16.5×24.5cm?2.版心,14×19cm
年代:己亥暮春(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春)
作者:“同門弟子”(撰者待考)
謄錄:康有為、康同薇、康同璧等九人
康有為致康同璧書札(三十選二)
紙本 尺寸不一
說明:此札內容為研究康有為及其保皇會與孫中山及其革命黨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線索。按照已知史料,孫中山在1904年8月中旬由舊金山到紐約,再去圣路易,10月12日左右到華盛頓,25日復回紐約,不久去波士頓等地活動,次年1月8日離美赴倫敦。但從康有為寫于1905年10月的這通書札來看,孫中山在1905年下半年又去過一次美國。康有為此時也仍在美國,因此制訂了針對孫中山的這一暗殺計劃,甚至將他當時幾個最信任的學生,以及康同璧、容閎等人都列入了執行者名單中。有關這一計劃的具體實施情況,還可參看本專場“陳岳崧致康同璧書札之三”。


梁啟超致康同璧書札
紙本 信封:7.9×13.4cm?信紙:24.3×16.2cm
甲辰四月二十日(1904年6月3日)?一頁(附信封)
款識:名心
說明:一、此札用毛筆書于印有拿破侖戎裝全身像的木版水印箋紙,版刻甚精。箋紙上方印有“拿破侖,帝者魁桀,民權精神震天撼地,千古一人”字樣,下方印有“NOPOLEN,TRE KMPEROR.OF FRANCN(1769-1821)”。
二、名心,舊時書信落款方式之一,即寫信人不署真實名號,收信人通過內容、筆跡即知寫信者為誰。如“知名不具”、“兩隱”之類。這種方式,通常用於雙方極其熟悉的關係人之間。

容閎致康同璧
乙巳四月十七號(1905年5月20日)? 一頁
紙本 20.4×28cm
說明:容閎書信流傳甚少,諸札所述之事,與保皇會事務及康有為訪美行程安排等有關,故史料價值甚高,尤顯珍貴。

康同璧日記手稿(1904年6—7月) 紙本 一冊 21.4×17.5cm
說明:康同璧日記一冊,記事從1904年6月17日至7月23日。時間雖短,但內容卻很豐富,特別是以其親身觀感對美國1904年圣路易博覽會的記載,不但詳實,而且站在一個愛國青年的立場上對中國參加此次博覽會的狀況給予了獨特的評價,是研究世博會歷史的珍貴資料。

康有為等在歐洲、美國舊照兩幅(選一)
銀鹽紙基黑白照片 20×16.2cm
1905年9月29日康有為(右側樓梯扶手邊著中裝者)在美國蒙大那州比尤特與美國某劇團同人合影(背面有標識)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