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軒2014秋季大拍將于12月21日在成都錦江賓館舉槌,此次秋拍匯集張大千、齊白石、潘天壽、黃賓虹、鄧小平、郭沫若、于右任、聞一多、康有為、林則徐、茅盾等五百年以來全國各地區(qū)狀元、政要、名流、學者、藝術(shù)大師800余件精品書畫。
綾本書法大致盛行于明代中晚期至康乾年間,清中期后,綾本書法幾乎絕跡。在綾本上創(chuàng)作的多為高官貴胄,名賢鴻儒,故綾本書法少且精,十分之珍貴。
縱觀目前的全球華人藝術(shù)品市場,凡是二米左右的大板綾條幅,王鐸、張瑞圖、魏象樞、來復(fù)等大開門的書法立軸,價位基本已經(jīng)漲上來了。這些“硬通貨”被世人所青睞,本是情理之中。此次德軒秋拍眾多的綾本書法以超低價位起拍,絕對是給有學問有眼力有實力的學者型收藏家一個絕佳的機會!

Lot 150
王鐸(1592-1652) 書法
明手工織花板綾本 立軸 1647年作
165×49.5cm 約7.5平尺
RMB: 1,600,000-2,600,000
款識:丁亥五月初七,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煙潭漁叟
鑒藏印:獨山莫祥芝圖書記
釋文:眷與時長。寒嚴足下何如。想清豫耳,賢從當不疏,日就羸頓,加復(fù)風勞,諸無無意賴,促膝未近,東望慨然。
展覽:
1.2003年3月“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書畫展暨日本青山杉雨收藏中國近代書畫展”(安徽合肥 安徽省博物館);
2.2004年12月“直面精典,感受博大精深書畫展”(山東濟南 山東省圖書館);
3.2005年4月“青山杉雨收藏中國近代書畫展”(浙江寧波 邵洛羊藝術(shù)館);
4.2005年11月“青山杉雨收藏中國近代書畫展”(廣西南寧 廣西藝術(shù)學院);
5.2005年12月“青山杉雨收藏中國近代書畫展”(廣東廣州 廣州美術(shù)學院);
6.2006年4月“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書畫展暨中國書畫海外遺珍展”(江蘇南京 南京美術(shù)館);
7.2006年11月“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書畫展暨日本青山杉雨收藏中國近代書畫展”(上海 劉海粟美術(shù)館);
8.2014年1月“均可寶也-中國書畫聯(lián)展”(江西南昌 江西畫店)。
出版:
1.《中國近代書畫》P7,青山杉雨主編;
2.《均可寶也-中國書畫聯(lián)展精品集》P55,江西畫店,2014年;
3.日本近代書道研究所80年代限量復(fù)制精裱該作品100件,用以傳播、光大王鐸書法藝術(shù)。
備注:清代著名學者莫祥芝、日本書壇泰斗青山杉雨舊藏。
簡介: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癡庵、癡仙道人、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天啟二年進士,授翰林編修,禮部尚書。清朝入關(guān)后被授予官弘文院學士,順治三年仕清,官至禮部尚書,博學好古,工詩文、書畫。其書法名重當時,與董其昌并稱。

LOT 149
王鐸(1592-1652) 學書帖
綾本 立軸 1650年作
171×54cm 約8.4平尺
RMB: 2,200,000-3,800,000
款識:庚寅二月卅夜,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煙潭漁叟
釋文:吾學書非第一事務(wù),少年戲操觚,遂成一急事,然古書法豈如是?魯莽可獲,雖勉應(yīng)嘩然口贊,非吾心所愜足也。
按語:此件王鐸綾本書法,體現(xiàn)了王鐸“漲墨法”的典型風格;其書寫內(nèi)容是“王鐸體”書法理論的直白性表達,該書法理論對于研究王鐸以及晚明清初書法具有重大的文獻價值。如果我們的眼眸近觀該件法貼,會發(fā)現(xiàn)其筆力扛鼎、行氣矗立、墨韻淋漓穿透感染觀者心脾。綾本的酥油黃歷經(jīng)近300多年,似乎有精氣溢出。收藏家宜珍視該件極具藝術(shù)價值和書法理論價值的珍品:《學書貼》。
簡介: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癡庵、癡仙道人、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天啟二年進士,授翰林編修,禮部尚書。清朝入關(guān)后被授予官弘文院學士,順治三年仕清,官至禮部尚書,博學好古,工詩文、書畫。其書法名重當時,與董其昌并稱。

LOT 151
王鐸(1592-1652) 彥和帖
綾本 立軸
180×48cm 約7.9平尺
RMB: 1,600,000-2,600,000
款識:王鐸。
鈐印:王鐸之印、煙潭漁叟
鑒藏印:謇齋曾藏、頤熏廬秦通理藏書畫印、少石審定
釋文:彥和吾友,祝公相見,為呼名喬提舉。臨行留一,急足取字,尋不見。刻字人來辭,托他送字去,昨得祝公書,云不到。
簡介: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癡庵、癡仙道人、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天啟二年進士,授翰林編修,禮部尚書。清朝入關(guān)后被授予官弘文院學士,順治三年仕清,官至禮部尚書,博學好古,工詩文、書畫。其書法名重當時,與董其昌并稱。

LOT 152
張瑞圖(1570-1641) 書法
綾本 立軸
182×52.5cm 約8.7平尺
RMB: 500,000-1,000,000
款識:果山人瑞圖。
鈐印:張瑞圖印、大學士章
鑒藏印:謇齋曾藏、頤熏廬秦通理藏書畫印、少石審定
釋文:簡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爐。寒天留遠客,碧海掛新圖。奕看連山好,兼對絕島孤。群仙不孤思,冉冉下蓬壺。
簡介:張瑞圖,字長公、無畫,號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福建泉州晉江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禮部尚書兼大學士,擅山水畫,效法元代黃公望,蒼勁有勁,作品傳世極希。為明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董其昌、邢桐、米萬鐘齊名,有“南張北董”之號。

LOT 153
沈荃(清順治探花,康熙帝書畫老師) 書法
綾本 立軸
179×50.5cm 約8.2平尺
RMB: 250,000-350,000
款識:慧卿親翁,華亭沈荃。
鈐印:沈荃之印、宮詹學士之章、奉恩堂
鑒藏印:謇齋曾藏、通理珍秘、少石審定
釋文:揚帆載月遠相過,佳氣蔥蔥聽誦歌。路不拾遺知政肅,野多滯穗是時和。天分秋暑資吟興,晴獻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箋書盡剪江波。
簡介:沈荃(1624-1684),字貞蕤,號繹堂、充齋,華亭(今上海松江)人。順治九年探花,授編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侍郎,卒謚文恪。學行醇潔,書法尤有名。他工書法,宗法米芾、董其昌,是康熙年間最重要的書法家之一。

LOT 154
祁豸佳(1594-1683后) 書法
綾本 立軸
183×43.5cm 約7.3平尺
RMB: 350,000-500,000
款識:祁豸佳。
鈐印:祁豸佳印、止祥父
鑒藏印:謇齋曾藏、通理珍秘、少石審定
釋文:極目高無際,盤摩路轉(zhuǎn)修。鳥飛蒼澗外,花發(fā)碧云頭。夢入游天姥,星占犯斗牛。帝居應(yīng)不遠,只此是瓊樓。
簡介:祁豸佳[清]字止群,號雪瓢,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彪佳(1602-1645)弟。天啟七年(一六二七)舉人,仕吏部司務(wù)。明亡后,當局禮聘,卻之,與董瑒、王雨謙、陳洪綬、羅坤等結(jié)“云門十子”社,日與老衲蒲團相對,談世外煙霞。甲申(一六四四)后,隱梅市賣畫代耕。字學董其昌,山水仿沈周,氣勢淋漓,筆力挺拔,自有一種不可羈勒之概。間作花卉,亦多逸致,詩文詞皆有致,至於歌、弈、圖章,百戲俱善。

LOT 155
朱常湁(明代金溪王) 書法
綴花板綾 立軸
179×53cm 約8.7平尺
RMB: 550,000-650,000
款識:書似如定大禪座,金溪王擎寵。
鈐印:金溪王印、為善最樂
釋文:慧命原無量,師今大衍初。安心只法法,閱世自如如。經(jīng)藏三乘備,莊嚴萬行余。從蓀看廣大,濟度作居諸。
說明:上款人“如定禪師”,明代江西建昌府建昌縣高僧。1634年東渡日本,成為日本國第一個唐寺——長崎興福寺第二任住持。他不僅精通佛法,誦經(jīng)講學,還深諳寺廟建筑技術(shù),興福寺的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堂、鐘樓都是他住持修建的。而著名的長崎眼鏡橋,也是如定禪師在任期間主持建造的日本最古老的綿石雙孔橋。這座橋是日本重要文物,如定禪師的銅像至今樹立在橋畔。
簡介:朱常湁,明朝金溪王,朱翊鑠嫡子,在位時間1591-1621年前。

LOT 156
魏象樞(1617-1687) 自作七言律詩
綾本 立軸
175×47cm 約7.5平尺
RMB: 650,000-850,000
款識:嘉平三日,為衍一任年兄祝。魏象樞。
鈐印:魏象樞印、五福堂
鑒藏印:念先審定、念圣廔收藏書畫記
釋文:曾向余門策帝前,于今高臥卜陽巔。弘開壽域添遐筭,羅列堂階燕子賢。渤海已征三異績,西河更頌九如篇。欣逢南極星輝耀,永祝華封慶肆筵。
按語:魏象樞的綾本書法真跡,據(jù)考證,存于大陸的除黑龍江省博物院保存有數(shù)件綾本以外,恐怕目前僅見此件作品了。魏象樞作為一品大員,書法汲取了王鐸傅山的精髓,又自成一家。最讓記憶深刻的是美國華人楊志遠(雅虎創(chuàng)人)在2012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展出了他的私人收藏,最讓人眼目為之一亮的就他那一件魏象樞。
簡介:魏象樞,字環(huán)極(一作環(huán)溪),號庸齋,又號寒松,蔚州(今河北省蔚縣。在清康熙三十二年以前隸屬于山西省大同府治)人。順治三年進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書。魏作為言官,敢講真話;作為能臣,為平定三藩之亂立下大功;作為廉吏,他“誓絕一錢”,甘愿清貧;作為學者,注重真才實學。后人以“好人、清官、學者”六字,對他的一生進行了概括。現(xiàn)有魏象樞《寒松堂全集》九卷存世。
收藏者簡介:丁念先(1906-1969),字守棠,齋號念圣樓,浙江上虞人。擅長書畫,尤精于隸。二十年代加入上海題襟館,后從丁輔之、高野侯等人另組“古歡今雨社”,歷任中國畫會總干事等職。其“念圣樓”之書畫文物與古籍碑帖庋藏量豐質(zhì)精。1961年丁氏曾精選百件,在臺灣省立博物館舉辦“念圣樓書畫展”,并出版《念圣樓讀畫小紀》。

LOT 158
江朝賓(明萬歷三十二年進士) 錄唐詩
綾本 立軸
159×48cm 約7平尺
RMB: 200,000-300,000
款識:江朝賓。
鈐印:江朝賓印、如見父
釋文: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杯(原詩為瓢字)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簡介:江朝賓,明,字如見,福建福清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殿試金榜第三甲第197名同進士出身,為合肥豐城知縣,后為南京戶部員外郎,有文名。

原裝木盒,題字與立軸

包裹立軸之織花黃綾內(nèi)面題字

Lot 159
來復(fù)(明代萬歷年間名臣) 書法大中堂
綾本 立軸
163×32cm 約4.8平尺
RMB: 350,000-550,000
款識:偶然作,復(fù)。
鈐印:來復(fù)、來氏陽伯、耦園主人
釋文:一年強半混塵纓,牛后相夸雞肋爭,盡道纛牙開國貴,阿誰冠珍玉京行。偶然作,復(fù)。
盒內(nèi)題字:此書溫雅淳正,含君子之氣象……丙子十一月觀并題于鴨坡草堂之流水聲中,如意山人。近時好文者……遂題此,信天翁。
綾本題字:1.來復(fù),字陽伯,三原人……歲在丙子十一月錄于碧梧館,天江楂客。鈐印:圣欽私印、偶然耳。2.今觀此墨跡……於其印章清快可喜,頑仙史。鈐印:頑仙史。3.昔在萬歷年間,張二水董華亭……丙子歲十有一月觀于鐵馬山房因題,梅村老逸山亥吉。鈐印:梅邨、小田園主。4.真疑之論智者自知之矣,得菴居士題。鈐印:肝膽一古劍。
題者簡介:天江楂客,室名萬生園,畢室。光緒十二年進士。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