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蓮堂主人郭雪
如果拿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古人的生活做一番對比,一定會發現很多差異,除了物質條件和經濟、科技發達程度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是天差地別。例如,我們的業余時間多數用來上網或擺弄手機,而古代很多文人雅士,除了吟詩作對,還有更具生活情趣的四般雅事:點茶、插花、掛畫和品香。
舊時雅事今安在?
品香對于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外觀氣質都是一種鍛煉和提升。中華民族自用香以來,經過長久的發展,形成了悠久而豐富的香文化。一般認為,香文化形成于秦漢、發展于六朝、完備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廣行于明清。
雖然在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中,品香已經不再像香道鼎盛時期那樣普遍,但仍然有一些人在熱愛并傳承著詩意的香文化--沐蓮堂主人郭雪女士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
作為資深沉香收藏家、鑒賞家,郭雪女士對香文化有其獨到的見解,其所創辦的沐蓮堂,也長期致力于香道和香文化的繼承與傳播。
此次就品香之雅,我們與郭雪女士進行了深入探討。
品香儀式有講究
品香作為"四般雅事"之一,過程中充斥著濃濃的儀式感。據郭雪女士介紹,品香的講究很多,甚至用香的場所、時間等,都有考究的規定。用香一般有篆香、燜香、焚香、蒸香、熏香和煎香等幾種方法,根據香品不同,用香的方法和程序也各不相同。其中最能體現傳統香道文化韻味的當屬隔火熏香法,從松灰、燒炭、入炭、壘灰、壓灰到打筋、開火窗、切香、入香、品香,各個環節都有規范的手法。置身其中,會讓人在內心產生一種肅穆的神圣感。
"繁瑣"的儀式意義何在?
與茶道類似,有些人認為,喝茶只要解渴即可,沒必要大費周章。被問及"如此繁瑣的程序是否真的很重要"時,郭雪女士回答道:好的香品會因為用香方法和程序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狀態,急切的焚燒很可能會損失香品的韻味;更重要的是,品香雖然也有許多養生功效,但其精髓在于心境的平和、修為的提升和智慧的參悟,這些一定是真正靜下心來才能領略到的,所謂"雅事"就"雅"在整個過程的從容不迫、優雅有致。
"'品'字三口,其中包含著辨別、分析、感悟之意,必再三回味,方能稱'品';品香也是如此,只有調息寧神,三回其味,才能真正領悟到香的韻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