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認為,國家授權的文博機構為民間“掌眼”,固然是件好事,但實際操作中不僅有困難,而且存在一些弊端。
目前對文物藝術品真假的鑒定,要么由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認定,要么由民間鑒定機構來認定。然而根據以前國家相關規定,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只能對國家館藏和發掘的文物進行鑒定,并不承提民間收藏組織或機構的文物鑒定工作,也就是說民間收藏組織和機構的文物鑒定工作只能由民間鑒定機構來承擔。而近年來隨著民間收藏活動不斷發展,人們對文物藝術品的鑒定需求也不斷高漲,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為滿足民間收藏組織和機構對文物真假的鑒定需求,民間收藏鑒定機構如雨后春筍一般在全國遍地開花。但民間鑒定機構作為民間組織,目前國內缺乏針對民間文物鑒定機構和從業人員的管理制度,加之部分民間鑒定機構及人員缺少基本的文物鑒定科學知識和職業道德,以至于各類“專家”粉墨登場,其出具的形形色色的“鑒定證書”不僅擾亂了民間收藏文物鑒定秩序,同時也嚴重地影響了民間收藏者的信心,也造成了民間鑒定機構的形象在收藏界大打折扣。
不過從現在起,國內民間收藏市場一直沒有權威鑒定機構的現象已成為歷史。近日,國家文物局發布通知,批準天津市文物開發咨詢服務中心、黑龍江龍博文物司法鑒定所等7家文博單位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試點工作。據了解,此次參加試點的7家單位均為長期專業從事文物鑒定工作,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良好的行業信譽,可獨立開展陶瓷器、玉石器、金屬器、書畫、雜項等門類的文物鑒定。同時為了保障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各試點單位都進行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學的鑒定流程,防止鑒定失誤、杜絕虛假鑒定,為公眾提供優質的文物鑒定服務。
記者發現,國家文物局的”新政”一發布,立即在國內民間收藏市場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成都資深收藏家張貴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文博機構獲民間藏品的“掌眼權”,標志著國內民間收藏市場擁有權威的鑒定機構之后,民間收藏市場上的文物藝術品就有了獲得文博機構出具的權威的身份證明。不過也有業內專家表示,有了國家授權的可信機構為民間掌眼,固然是件好事,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僅有困難,而且也存在一些弊端。
四川省收藏家協會資深鑒定專家潘保清表示:“古玩鑒定一直以來都是以目鑒為主,屬于主觀判斷。換句話說,目前古玩鑒定沒有統一的標準,其鑒定結果完全取決于鑒定專家的眼力高低和學識,這也是長期以來,同一件藏品,往往不同的鑒定專家也會給出不同的鑒定結果。”潘保清認為,雖然7家文博物機構都獲得了民間鑒定權的資質,但鑒定機構內鑒定專家的鑒定能力誰來考核?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報告,能否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如果同一件鑒定,被不同的鑒定機構給出不同的鑒定結果,到底以哪家文博機構的鑒定結果為準等一系列的問題都亟待解決,因此這就為獲得民間掌眼權的7家文博物機構增加了實際操作的難度。
潘保清同時認為,在民間收藏市場上,文物藝術品在交易過程中對直假的判斷,都是靠市場自裁,而不是靠國家授權的機構來認定。像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收藏家將拍品送到拍賣行時,拍賣公司對市場上出現的各類形形色色的鑒定證書并不會認同,藏品的真假都是由拍賣公司進行鑒定,只有當藏品得到拍賣公司的認可之后才可以上拍。“我個人認為,希望國家文物局這種引導規范民間收藏文物的鑒定行為,如果在各種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時就草率推出,不僅會徒增笑柄,而且會使國有文博物機構的公信力遭到摧殘。”潘保清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