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高自畫像
最近有本新的梵高傳出版,兩位作者(都是普利策新聞獎得主)作出驚人的宣告:梵高是被幾個青少年意外開槍致死的。簡直不可思議,經過120年各種對梵高的研究,居然還會忽然出現這樣翻轉歷史的發現!
我還沒有看過那本書,不過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10月16日播出的《60分鐘》節目,記者對《梵高的一生》(又一本梵高傳紀!將近一千頁!)兩位作者的采訪報道,他們經過多年實地訪察,研究過許多文獻和資料,最后作出這個驚世駭俗的結論。
對他死亡一般的傳說
一般的說法(包括1956年的《梵高傳》電影)是,在1890年7月27日早晨,梵高照常在所居住的旅舍樓下用餐。然后,他帶著畫具到瓦茲河畔歐韋田間去寫生。在傍晚的時分,他捂著肚子,很痛苦地回到旅社。雖然經過兩個醫生檢查過(其中一個就是他畫過肖像的嘉舍醫生)他的槍傷,可是沒有開刀。弟弟西奧也從巴黎趕來看他。本來似乎還算穩定,但是在受槍擊30小時以后突然死亡。

《嘉舍醫生》
作者的新發現
節目中提到作者幾個發現,很值得考慮:
1、那支槍后來就沒有人找到過,也從來沒有人見過梵高帶槍。那個時代,帶槍是很不尋常的事。當年有人說,因為梵高討厭那些烏鴉,帶槍為的是要嚇唬它們。這與人們所了解的梵高有異。他熱愛自然和鳥類。
2、傳說中他在田間開槍自殺,受重傷后還能從那里走一英里多非常不平坦的路程回來,似乎不太可能。
3、根據嘉舍醫生的診斷,子彈射入的角度很不尋常,而且據他判斷,開槍與身體有段距離,不太可能是他自己扣動扳機。
4、作者去瓦茲河畔歐韋調查,發現當地有個家庭流傳著一個故事。有個人在梵高受傷之前看到他。梵高當時不在田間,而是在城里面。那位婦人說,她的祖父告訴她,他不但看到梵高,不久后也聽到槍聲。可是,過后等他走出去看的時候,什么都沒有看到。從那個地方走到旅社大約是半英里路。
5、當警察過來問梵高,你是否試圖自殺,他說:“我想是的”。可是,他又接著說:“請不要譴責別人。”這句話很奇怪。
6、作者提到1930年代,有位相當有名氣的歷史學家John Rewald來到瓦茲河畔歐韋。那時,經歷梵高去世的人中有很多還活著。他們中流傳著一個謠言,說是梵高沒有自殺,是兩個青少年不小心誤殺了他。梵高為了保護這兩個孩子,就謊稱他是自殺。這個謠言似乎與其它事實很相符。
7、作者們也找到一些輔助的證據。在紐約的圖書館里,他們找到一冊1956年法國的醫學刊物。這份刊物記載著一個訪問談話,對象是一位很成功的法國商人,叫做Rene Secretan。在訪談中他講到,他們兩兄弟和一些朋友在1890年暑期去到瓦茲河畔歐韋遇到梵高的故事。這批巴黎有錢人每年來到瓦茲河畔歐韋尋樂子。他們一直在作弄梵高,乘他不注意時會把鹽放進他的咖啡里。看到他吐出咖啡的窘狀就哈哈大笑。他們會把蛇放進他的畫盒,開心地看著他嚇得幾乎昏倒。不但如此,他們還讓女朋友們去奚落梵高,讓畫家非常不自在。可是寂寞的梵高還是忍讓著,跟他們相處。Rene Secretan還打扮成美國西部牛仔,腰間還掛了支借來的槍。(作者在巴黎還看到一張梵高畫的Rene Secretan,帶著牛仔帽的草圖。)雖然訪問者并沒有問他們是否與梵高的槍傷有關,他們自動說,他們把槍借給了梵高,于是就離開了那個城市。書的作者認為他們在說謊。這位Rene Secretan在次年就去世了。

《麥田的烏鴉》
把這些片斷拼湊起來,我們就有一副景象,梵高在受傷前不在田間作畫。他是在城里,有幾個青少年拿著槍,不知什么原因,槍支走火了,梵高中彈受傷。當時警方并沒有仔細調查,更沒有人驗尸。
如果新傳記的作者是對的,那么很明顯地,梵高在替這些青少年兇手掩蓋事實。這是為什么他說:“請不要譴責別人”這句話了。
梵高曾經說:“作為一個畫家,我很確定,我不可能成名。”因為沒有人購買他的畫,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但是,本書的作者并不認為梵高會自殺,因為他曾說過,自殺是個道德上錯誤的行為,他絕不會自殺。作者們認為,他感覺自己一直靠著弟弟養著,弟弟身體也不好,對弟弟是個累贅。所以很可能心里想,就這樣去了也好。如果真是這樣,他是個無己的人啊!
他們還有一些結論與我以前在《梵高的精神面貌》一文中的論點相仿的:
第一、他們肯定梵高沒有發瘋。他患的是遺傳性的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epsy)。他所有的表現都與這種病的癥狀符合。
第二、很多人描述《麥田的烏鴉》是他最后的作品,而且表現出精神錯亂,或者絕望。其實不然。在7月10日畫了這幅畫后,他又畫了幾幅很開朗的畫。這段時刻正是他繪畫的高峰,每天至少要畫一張。
不同意的地方

《道并尼花園》
不過,這本傳記的作者認為,梵高在1879年被解除傳教職務后放棄了基督教信仰。我覺得這個結論絕對是錯誤的,我們只要去讀讀他跟西奧的通信就可以看出來了。只不過,他的信仰從“傳教性”的模式走入“存在性”的模式。他不再試圖去說服別人去信仰上帝,而是自己去經歷。上帝的光和愛成為他生命中的渴望,是他靈感的泉源,一再從繪畫里面展現出來。
要知道,在不發病時,梵高思考力旺盛,廣泛地閱讀,包括許多當代人的作品。所以在視野上遠遠超過一般的畫家,或是一般的信徒。然而,他不善于話家常,非常地孤獨,除了借著信件與弟弟分享內心世界,他周圍沒有一個可以談心的對象。這是所以他當初那么衷心盼望高更的到來。
他有一顆炙熱的心,也有一顆柔軟的心。繪畫雖然提供了一個表述的機會,但是因為沒有受到欣賞,就更加增了他的孤獨感。所以,他的死亡,雖然不是自殺,或許也是一種解脫吧?才37歲,不過比另一位天才莫扎特多活了兩年。
梵高從來就不知道怎樣平和地活著。他當初燃燒的是自己,可是后來照亮的是別人,就是那些原來不了解他的人。不但如此,他也照亮了我們,讓我們不但看出他作品的可貴,更看出他這個人偉大的地方。求他們歸還畫作。據她所稱,這幅畫作是當年納粹軍隊從她家掠走的。該畫作于2000年作為Weitzenhoffer收藏的一部分被贈予了博物館。然而因為一些法律追訴和管轄原因不了了之。
AAM方面稱,檢查和認證博物館對于館藏的持有資格并不是他們的工作。然而不少人認為AAM在促進其成員的倫理管理方面還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