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拍場中對青年一代藝術家的強烈關注成為了新一輪的市場焦點,而作為國內(nèi)最早關注青年一代藝術家成長的拍賣行,北京匡時這一板塊深耕多年并在業(yè)內(nèi)一直占據(jù)領先地位。數(shù)位青年藝術家的市場最高紀錄都曾在匡時誕生,而且在多年的市場驗證中,青年一代藝術家的領袖也不斷經(jīng)受住考驗,得到更多,更為廣泛的市場認知度。此次秋拍,匡時將繼續(xù)為藏家精心甄選全新崛起的一代藝術家中精彩紛呈的重要之作。

郝量(b.1983) 科學的世界 2009年 絹本水墨 估價: 800,000-1,100,000元
曾獲2009年羅中立獎學金獎的《科學的世界》一作是郝量精研古法融會貫通的代表之作。研究素描與傳統(tǒng),關注布局與形式。作品呈現(xiàn)出藝術家探索中國兩宋“隔物圖知”與西方古典科學透視“重疊”之后的邏輯關系,并營造出撲朔迷離的觀感。

劉韡(b.1972) 紫氣NO.4 2006年 估價:1,500,000-1,800,000元
《紫氣》是劉韡作品系統(tǒng)中最受歡迎的繪畫系列,簡潔平面化的圖像,讓人感受到城市的動感,有序而充滿生機。他將光影、色差、遠近等風景繪畫中的元素抽象化,放棄文學和情節(jié)性表達,毫無贅述,給個體從創(chuàng)作、思考、觀看方式到感受的各種與之前的時代渾然不同的感覺。展現(xiàn)了藝術家對色彩關系、結構邏輯梳理的掌控力。

王光樂(b.1976) 水磨石NO.11 2003年 估價:1,500,000-2,000,000元
“水磨石”系列是王光樂畢業(yè)以后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系列作品,在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水磨石”有著里程碑的意義,是他作品的重要轉折點,同時亦打開了近年當代中國藝術追求極簡或抽象的潮流。《水磨石NO.11》正是這一系列的重要代表作。作品遠看似抽象,但近看其實是非常寫實的作品。藝術家用完全寫實的手法描摹了每一顆小石頭,他甚至還畫出了水漬在石子間洇開的效果,一種樸素的終極關懷已經(jīng)潛伏于作品中。對藝術家來說,極度精細及仿真的細節(jié),除了給予觀者視覺上的震撼,更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時間的具體記錄與時光流逝的見證。

陳可(b.1978) 植樹 2010年 估價:1,800,000-2,200,000元
卡通文化虛幻的親近感恰恰填補了人類情感的空缺,成為當代人逃避現(xiàn)實的途徑。陳可的《植樹》是難得一見的大尺幅,敘事完整,人物豐富的精品之作。作品描繪的典型形象圓鼻頭的小女孩,憂郁、自我封閉,單純地生活在虛幻的空間里。她用親近直接的方式訴說植樹這件事情,并力圖呈現(xiàn)出一種迷惑、哀傷且優(yōu)美的狀態(tài),是表現(xiàn)其成熟老練技法的代表之作。

孫遜(b.1980) 休克時光 2005年 估價:80,000-120,000元
這套《休克時光》DVD及25張動畫原稿是他于2005年創(chuàng)作的,“休克時的記憶是空白的,休克的時光也可以理解為休克的歷史”。作品用的都是一些五六十年代的舊報紙、舊刊物,這些報紙刊物上面記載的是當時中國的信息,這些已經(jīng)成為歷史,再也無法回去。孫遜通過他的作品使這段曾經(jīng)真實過的歷史成為一個充滿疑問的傳奇。我們所有人的“歷史的概念”都主動或者被動地或多或少地被扭曲了。在孫遜看來,歷史僅僅是我們思考“歷史”的過程,而不是“歷史本身”。我們有“考古學”,我們有“博物館”,就算這樣,我想當我們真正的面對任何“歷史”的時候,還是充滿遺憾。

陳飛(b.1983) 反擊 2007年 估價:500,000-800,000元
在女權運動日益發(fā)展壯大的背景下,在“她”時代中,陳飛用一位“懷孕的男性”,對“過于被宣揚”的女性主義理論及運動進行自己的“反擊”,無關乎態(tài)度,黑色幽默式的表達了自己切身感受,。他始終相信有一群人喜歡“不那么美”的事物,而這種美學取向往往比漂亮的東西更為歷久不衰。藉由他的作品,陳飛試圖以藝術震撼感官并激發(fā)情感。《反擊》中的“懷孕男性”解剖圖像是用其一貫風格的簡約線條勾勒而出,營造出一種充滿矛盾和震撼的藝術氛圍,使觀眾在觀看時產(chǎn)生看似熟悉卻又陌生,最終豁然開朗的感受。

歐陽春(b.1974) 捕鯨船(二) 2006年 估價:450,000-550,000元
歐陽春《捕鯨船2》創(chuàng)作于2006年,參加了藝術家在德國的重要展覽,歐陽春將精力付諸敘述本身,從別具一格的視野來觀察世界,以他特有的圖像方式向人述說著水手的英雄故事,展現(xiàn)了他對“故事”極具個人魅力的經(jīng)營能力。此外他以色彩寫故事,在種種色彩里尋找并感嘆著他所創(chuàng)造的新世界。正如歐陽春所說,“我在我的繪畫中所試圖捕捉的是我生命中的碎片。意義并非存在于藝術品中,而是它能夠從內(nèi)心發(fā)出聲音的這種能力。重要的不是繪畫,而是感受一個人自己生命的能力。”

屠宏濤(b.1976) 鏡子2007年 估價:300,000-400,000元
在《鏡子》中,屠宏濤堅持了傳統(tǒng)寫實繪畫的技法,如電影導演一般,從生活的具體感受出發(fā),利用他的作品構造一個個超現(xiàn)實的場景。有意讓空無人煙的城市背景帷幕與獨自出現(xiàn)的玩偶并置,呈現(xiàn)出舞臺效果,不僅暗喻了人與現(xiàn)代都市的不協(xié)調(diào)性,也強調(diào)了人的孤獨無助感。

仇曉飛(b.1977) 廢物之塔 2008年 估價:500,000-600,000元
《廢物之塔》創(chuàng)作于2008年,帶有濃濃的歲月氣息,仇曉飛首先用裝置藝術標志性的玻璃鋼做成座椅、暖壺、電話機、汽油桶等帶有時代特色的符號形象,后用丙烯隨類賦色,使作品達到逼真的觀感效果。這些舊物件按照他的順序堆疊到一塊,營造出一種“虛假”的真實,極易勾起觀者關于時代的集體記憶。嘲諷和玩世主義過后,中國的藝術開始沉淀,年青一代藝術家關注的焦點慢慢回歸到對人本身的關懷上,更加相信唯有文化和情感永恒不變。仇曉飛用手工復制圖像的方式,成就了一種尋回失去的感情與記憶的途徑,關懷人類情感,讓藝術與觀眾產(chǎn)生共鳴,大概這就是仇曉飛能夠倍受歡迎與關注的原因。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