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谷戰國紅
上漲,下跌,不論是什么產品,終究難逃市場規則的約束。甚至,有時過快地上漲就是泡沫破裂的前兆,但是,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消費產品的種類卻沒有相應增長,這就造成了現今的主要矛盾,不斷增長的消費產品需求和落后的創新力之間的矛盾,這一點在文化思想領域尤為凸顯??要解決這一矛盾,就要不斷培養小眾產品,并最終做大做強??
繁華褪去
2014年,文玩市場的從業者感到了10年未有的透骨涼意。連年上漲的翡翠、和田雖然還在小幅上行,但是有價無市;珊瑚、蜜蠟價格近兩年大幅上漲,但已可看出頹勢;青金、綠松常常讓業內人士大呼天價??
數年間,文化收藏領域被法人股大鱷劉益謙、影視巨星李連杰等一批先富者炒得如火如荼,在此影響下,普通民眾也開始收藏和佩戴文玩飾品。醒目的賺錢效應下,一批文玩珠寶城應運而生,創造了大批相關從業者,影響輻射中國各個省市縣,將一度紅火的文化收藏領域的固有發展趨勢完全打亂,截止到目前,固有的文玩雜項品種大都已上漲數十倍之多。
一個個外形內容相似的古玩城被不斷復制到中國各二三線城市,各省市電視報紙也在不斷重復宣傳收藏帶來的超額收益和諸多好處,讓缺少投資手段的中國百姓滿心向往。與此相對,諸多文玩礦產短期間無序開發,亂挖亂伐,使得產地環境迅速惡化,把當地經濟推向了竭澤而漁的境地。
不過即使如此,短期內,文化產品的供給依然難以滿足需求。一位長期行走在俄羅斯加里寧格勒與中國西北的內蒙古漢子王計告訴本刊記者:“近兩年來,我回來攜帶的東西只有琥珀、蜜蠟了,但即使我不斷上調著賣出價格,依然是回來后就被一搶而空。”王計在德國留學期間去過加里寧格勒,被當地的琥珀吸引,是第一批運琥珀回國賣的80后。“剛去時琥珀很便宜,甚至自己都可以海邊碰到琥珀原石,當地人根本不當它是寶,但現在不行了,隨著中國琥珀需求的大量增加,大量中國人來此淘寶,加里寧格勒的琥珀市場也紅火起來,價格漲了兩三倍。”
對此,劉益謙認為核心在于文化滯后:“現在這個市場很多人來參與,有錢人越來越多,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后精神上是空虛的。藝術品是承載中國文化的一個載體,能裝個門面,就像我一樣,我可以裝個門面,讓人感覺我這人還是有點品位的。”
現實情況與劉益謙判斷的差不多,市場需求在短期間爆發出來,供給一時難以滿足需求的快速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開始思考如何能滿足不斷增長的文玩精神需求??傮w看來,解決的道路有三種:第一種是加大現有供給,滿足市場需求,但這條道路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很多文玩礦藏好開采的已經開采殆盡,剩下的是不好開采的部分,如果不加以限制,環境破壞帶來的損失難以估量;第二種是加大人工種植或合成產品的開發力度,供給中低消費端的需求;第三種是深度研究歷史,挖掘文化傳承中斷裂或消失的東西,分散現有資源的供給壓力。
在這三種模式中,第一種開發模式基本已無可能,很多固有礦藏由于多種原因已被中國政府限制開采,現在的情況下很難短期加大供給力度;第二種模式失去了收藏的功能,只能吸引中低端客戶,當這些客戶收入增加后,依然難以擺脫升級收藏的實質,另外,由于文玩行業去偽存真的特殊性,在正常情況下,該道路并不能分流走多少需求,相比而言,第三種模式雖然開發難度大,但由于文化收藏群體分流,提供更多產品滿足小眾多樣化需求或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趨勢,上谷戰國紅就屬于這一種開發模式。
誰在開發上谷戰國紅
2011年7月,河北省宣化縣江家屯,47歲的李軍或許正像往常一樣坐院中的板凳上修理農具,想象秋末收獲時的樣子,身旁的小孫子們正在互相嬉鬧著。
而此刻,離此不遠的寶石溝里,一隊探險驢友在做下山后的整理。無意間,一位驢友發現大山的崖壁上鑲嵌著一種紅黃相間的瑪瑙,這位驢友興奮地呼喚他人,想把這種瑪瑙從崖壁中摳出來。也許是命運使然,隨行的一位玩攝影的在旁把這一切記錄了下來,返回后把這些照片在戶外資料網的論壇分享了出來。
一些東北阜新做瑪瑙生意的人敏銳地通過圖片感覺這種瑪瑙與當時紅火的北票戰國紅可能是相似質地的瑪瑙,并相約來到宣化做考察找實物,高燕夫婦與其姐夫正是其中的一員。考察的結果出乎意料的理想,這些人把瑪瑙帶回去加工后做成珠子在當地市場混同北票戰國紅一起銷售,結果非常好。于是高燕夫婦他們開始去宣化收料,并起名蒙料戰國紅在北京潘家園市場內銷售。
隨著上谷戰國紅的銷量節節攀升,阜新人開始在宣化大肆收料,很多村民也開始認識到這種“石頭”會給自己帶來額外收入,于是農忙后去山上鑿石成了很多人的另一項工作,李軍正是其中之一。“每天中午吃罷飯,我就叫親戚們一起去山上鑿石頭,那時候好鑿,石頭蛋子大多嵌在山壁上,三兩下就能刨出一個來,一天下來能攢一麻袋。就是價格不高,一麻袋能賣個兩三百塊錢。”李軍回憶說。
但這樣的收入已足以讓當地人認識到石頭的不凡。李軍的外甥梵文波(李軍是梵文波的姨夫)就是最早想對“石頭蛋子”深加工的當地人之一。最初他和他舅舅包了個山頭開采戰國紅原石,但隨后他發現賣原石只能聽任阜新人開價,他決定自己找師傅在當地自己加工。其后,梵文波在江家屯中學對面開了家小柒戰國紅瑪瑙店,開始自己加工這些開采出來的瑪瑙。
這時,時間來到了2012年年末。從事南紅生意的宋為有些心煩,一方面,南紅的連年上漲讓他感覺這一市場的瓶頸期快要到了;另一方面,他遲遲沒有辦法找到新的投資項目。在這時,他的一個朋友拿了串上谷戰國紅去找他聊天。宋為后來回憶說:“我拿在手里心里一驚,一股既興奮又懊悔的心情蕩漾開來,宣化戰國紅??”原來,早在2012年初,宋為就在論壇見過驢友的帖子,當時就覺得這個瑪瑙有投資價值,但是在前期做調查工作室咨詢過一個學地質的朋友,這個朋友告訴他,看照片上面的地質條件不太好開采,估計也不會有太大的儲量。
當時正為后續項目犯難的宋為決定直接去宣化市場掃貨,并與拿手串來交流的朋友一拍即合,相約周末同去,但到了宣化當地卻傻了眼,發現賣料的人并不多,與網上所了解的情況完全不同。失望之余,他的朋友提議去看看網上找到的宣化江家屯實體店,結果路上因為導航出問題走錯了路,不過,這個錯誤卻使他們歪打正著,發現了路上掛著戰國紅市場的一塊大牌子。
這個院子就是后來在當地鼎鼎有名的二臺子戰國紅市場(青泉戰國紅交易市場),但在當時還處在試運營階段。接待的賈經理告訴他們,這里每周六日的上午半天營業,下午人全都回家伺候莊稼去了。宋為一聽大感興奮,追問有沒有成品。賈經理說,有,而且剛出來第一批,還沒拿出來賣。三人一拍即合,當即去工地看了貨,宋為當時就買了近萬元的產品。
與宋為第一次接觸宣化戰國紅截然相反,守龍齋的關守龍在宋為初去宣化時已經在潘家園市場挑揀買貨近兩三個月。由于關守龍之前做的是黃金生意,資金比較雄厚,所以一般都是在市場上拔貨尖來賣,而且銷路不錯,但是隨著喜歡上谷戰國紅的人越來越多,北京市場的尖貨已經不足以滿足他的需求,關守龍也有了去產地走走的念頭。關守龍告訴記者:“當時市場還只有塔村市場成規模,石頭大都鋪在地上,我就撿顏色鮮亮,質感通透的買,一般不還價。”
宣化戰國紅的第一輪炒作
隨著時間慢慢流逝,買戰國紅的消費者逐漸開始認識到北票戰國紅與上谷戰國紅的不同。如果說戰國紅像一幅圖畫,那么北票戰國紅就是嚴謹的工筆畫,講究絲絲分明,繁而不亂,其中色正有動絲、閃絲的為上品;而上谷戰國紅卻另辟蹊徑,像極了西洋油彩畫,講究濃墨重彩,其中有象形、風景圖案的為上品。經過這樣的區分,兩家幾乎又有了各自喜愛的小眾群體。而其中有意思的是,北京的消費者比較認上谷戰國紅,而阜新的消費者比較認北票戰國紅。對此,高燕認為并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哪種先入為主罷了。但實際上這種觀點并不太被消費者所認可,藏家趙志峰認為,北京是中國文化之都,接受各方文化比較深,很多大學生都或多或少接觸過印象派的油畫,并對梵高、莫奈的表現形式有著高度的認可,這才是兩者明顯分界的核心所在。
不管正論如何,2014年年初,上谷戰國紅開始在陳海龍、宋為、關守龍和高燕等商家的推廣下紅火起來。而此時,宋為也正式搬進紅石坊做起了戰國紅的生意。2014年年中,在宋為和關守龍等人的帶領下,上谷戰國紅開始劃分等級標準,以象形、色彩等因素為核心劃分了各個等級??傮w來說,上谷戰國紅的紅可分為錦紅、蘋果紅,黃可分為明黃、土黃、黃綠(蘋果綠),其以圖案石為特色,其中以草花為主,但也不乏象形、纏絲和純色;草花以圖案清晰、不雜不亂、玉質感強且無砂眼為最佳;象形以具象為佳,抽象其次;纏絲以線條流暢且絲絲分明顏色多為最佳;純色以滿色錦紅和滿色明黃為最佳??
與此同時,網絡上關于上谷戰國紅的討論越來越多,很多人開始知道,所謂上谷戰國紅,指的是產于河北宣化一帶的紅縞瑪瑙,它色彩豐富而艷麗,質地細膩油潤。宣化在戰國時期為中國古郡上谷郡,因此宣化戰國紅也被行內叫做上谷戰國紅。在春秋到戰國晚期500多年中,紅縞似乎成為了整個社會高端審美追求體現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整個中國北方都涌現了諸多的紅縞珠和紅縞環,并且在考古記錄的統計中,出土墓葬檔次很高。戰國晚期到秦漢時期,紅縞瑪瑙不再作為純裝飾品與其他玉器類制品配合使用,這是其真正獨立作為玉器一個品種的重要的里程碑,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北票、宣化出產的紅縞瑪瑙才被稱為戰國紅。
2014年7月21日,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理財節目《財富晚間道》播出了兩期戰國紅探訪,在節目中,陳海龍詳細講訴了其如何在市場淘到個汗血寶馬馬頭象形勒子的故事。節目播出后,前來紅石坊問價的人絡繹不絕,這枚勒子更是被人出到了15萬的高價,北京市場的戰國紅商家知道,上谷戰國紅——火了。
事實也確實證明了他們的猜測,其后上谷戰國紅價格不斷走高,市場日漸火爆。到今年年中,潘家園內賣上谷戰國紅的攤販數量達到了去年年初的三倍以上,遼寧十家子瑪瑙市場60%以上開始賣上谷戰國紅,而在原產地宣化,上谷戰國紅精品原石從50元一斤到今天5,000元一斤,暴漲了100倍??
上谷戰國紅的軟肋
發展快的事物大多有一個缺點,快而不穩,上谷戰國紅也是如此,從初具雛形到獨當一面,不過短短的三年時間。其精品價格已經快漲到了中端客戶接受不了的程度,而在其內部,一些問題也在逐漸暴露出來。總的來說,到目前為止,有四大因素開始限制上谷戰國紅的下一步發展。
第一點是,原材料無序開發,價格攀升迅猛。在上谷戰國紅原產地宣化,現在很多鉤機、挖掘機被開上了山進行挖掘工作,更有甚者,由于地表料幾乎開采殆盡,很多村民開始了雷管炸山的開采方式,常常是一挖一片,所過處,寸木不留,碎石遍山。而同時,由于當地村民認識到戰國紅原石越來越難挖,來市場的人越來越多,所以開始自我抬高價格,一塊原石喊價上萬的情況比比皆是,皆以為奇石可珍,實際上只是普通貨色,但新入行者卻愿意高價成交。這樣一來,正常市場價格秩序被打亂,“面粉比面包貴的情況”再次上演,上谷戰國紅的經營者越來越難以承受上游價格無序上漲,最終離開上谷戰國紅行業。
第二點是,產品分類較粗。以關守龍經營的守龍齋為例,其在分類上已走在同行前列,但也只是把15%的精品料按照珠寶的思路做成首飾品,20%做成雕件,剩下50%做成了具有實用功能的觀賞類藏品(印章、平安牌、佛珠手串等),還有15%的原石做成觀賞石擺件,這樣的開發與和田玉和翡翠相去甚遠,也遠遜于近幾年紅火的南紅,所以,如果上谷戰國紅想要持續紅火下去,就必然要深度挖掘產品線,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小眾需求。
第三點是,產品制造不細膩。與南紅多在南方加工不同,上谷戰國紅大多是在北方的手工作坊制作完成的,產品大多粗糙不細膩,這樣的產品在價格提升上有難度。要知道,當初南紅之所以能夠紅火近6年,主要是靠上了蘇雕出山這艘船,當時,有無數的玉雕、木雕甚至核雕名家,轉戰南紅市場,所做產品頻頻在天工獎等各大獎項中獲獎,這是南紅能火很久的原因之一。南紅大玩家之一樓研曾告訴記者:“玩藏品玩的是什么?主要就是大師工,只有大師的作品才能把雕刻東西的神韻表現出來,而且以后即使材料倒了,但大師的牌子不會倒,藏品就依然有價值。”不過,上谷戰國紅的雕刻也確實對雕刻師要求較高,由于上谷戰國紅撞色和多色共存的特性,就要求雕刻師不能墨守陳規,必須一石一做,樣樣不同。
第四點是,上谷戰國紅再次發現時間太短,需要不斷培養自己的經營和消費群體,在這一過程中,一要不斷宣傳自己,二要持續挖掘自身產品的歷史價值,加固產品的定位屬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