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云:“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與水一直為聰明、仁德之士所向往和喜愛。山水畫作為傳統中國畫的一種表現形式,歷來為人們所推重。因為山水畫不但可“咫尺萬里”、悅目而澄懷,亦可“臥游”而怡神。秋天以及秋天的山色、白云也是眾多山水畫家樂以描繪之美景。

陸儼少《秋山圖》 69×45cm
此幅山水《秋山圖》便為已故著名山水畫大師陸儼少(1909—1993)先生所繪。此幅作品創作于1979年,是陸儼少先生剛調入浙江美院(今中國美院)任教時所作,是其中、后期山水畫的佳作精品。
《秋山圖》中,畫面山體以線為主,山勢、樹石、點線安排得法,構成嶙峋崢嶸、奇崛之態;采用墨塊皴法,以排比的筆墨和留白的方法表現云山,線條渾厚、用筆富于變化。
畫面前景寫山體、兩叢松樹,一縱一橫,有立有破,破立結合;中景山體、林木、白云相互掩映,林木若隱若現;遠景了了幾筆,層云盡顯 。天空、白云、山體、山色、林木融為一體,雖無朱熹夫子所說的“半畝方塘”,但尺幅之內,確有令人頓生“天光云影”、倏忽多變、徘徊轉側之感。
此幅作品,雖尺幅不大,但布局緊湊、氣勢磅礴,起、承、轉、合一氣呵成。用色古樸、典雅,山體植被覆蓋處略施暖紅色,與云影冷青色相襯;冷暖對比,突出“秋山”,主以黑色墨塊,穩重大氣、相得益彰。整體畫面渾厚蒼潤、豪放簡約、氣勢如虹。尺幅雖小,個性鮮明、氣象萬千,乃“陸家山水”成熟時期之典型風格。
觀此作品,令人心潮澎湃而又心情澄凈、心胸開闊。《秋山圖》從技法、形式上都作了大膽突破,是陸儼少先生所創勾云、勾水、墨塊、留白等技法融會貫通的完美體現,可謂是“畫到了自由王國的境界”(李可染語)。
文/安徽盤龍企業拍賣集團 藝術品部 梁至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