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華2014年秋季拍賣會
預展時間:2014年12月5日~6日
預展地點: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335號天津迎賓館六號樓
拍賣時間:2014年12月7日上午9:30
拍賣地點: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335號天津迎賓館六號樓
專場名稱:
風韻----善緣成扇專場
墨韻----古今書法承集
雅韻----珍藏津派承集
雅韻----傳承書畫專場
臻韻----回歸珍品承集
品韻----扇苑名品承集
津韻----津派書畫承集
廣韻----當代名家專場

張大千(1899—1983)山水千秋 立軸 113x45cm
張大千(1899—1983),男,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 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游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故又并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為張大千日后的特有標志。他曾與齊白石、徐悲鴻、黃君璧、黃賓虹、溥儒、郎靜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畫家畢加索交游切磋。
此幅《山水千秋》蒼蒼茫茫,自然高逸,多以”大斧劈“之法得石溪之蒼茫渾渝,兼具石濤靈動秀逸構圖,則在二石基礎上將景物距離拉開,融平遠于高遠,疏郞空曠,可讀可游!尤其是設色上參用小青綠,花青與赭石的冷暖調的對比,使畫面充滿了溫潤細膩,因之形成了大千北宋畫的峻峭,明麗的獨特個人風貌。

劉奎齡(1885─1967) 熊 鏡心 100x34cm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劉奎齡畫集》第一卷,P6. 1989.12第一版。1995.12第二次印刷。
劉奎齡(1885─1967),字耀辰,號蝶隱,自署種墨草廬主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開派巨匠,動物畫一代宗師,被譽為“全能畫家”,能工善寫,擅長動物、植物、人物畫及山水畫,他描摹的動物種類之多,范圍之廣至今無人可追;他善于“勢”的營造,繪畫作品“虛處不嫌窗框松,實處勿感板結緊”,其畫風華滋清潤,厚勁靈動,意境深邃。 劉奎齡先生,可謂是畫壇奇人,其擅長動物、植物、人物畫及山水畫,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他描摹的動物種類之多,范圍之廣至今無人可追;熊題材與他創造來說還是比較常見的題材,猶如此熊,熊本為兇悍之物,但此熊可謂憨態可掬,而又將其神色特點妙畫惟妙惟肖,用筆精細而工整,他善于“勢”的營造,繪畫作品“虛處不嫌窗框松,實處勿感板結緊”,其畫風華滋清潤,厚勁靈動,意境深邃。

胡佩衡(1892.6—1965.3) 山水 鏡心 130x66cm
胡佩衡(1892.6—1965.3),譜名錫銓,又名衡,字佩衡,號冷庵,外號胡涂克圖,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縣,因祖輩做糧商,遷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師范、私立華北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平藝專任教職,主辦過“中國山水畫函授學社”,又在北京琉璃廠創辦豹文齋書畫店。歷任中國畫學研究會和湖社畫會評議,華北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講師,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 。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畫院畫師兼院務委員。

溥佐(1918-2001) 山水 立軸 71x35cm
愛新覺羅·溥佐(1918年5月7日-2001年9月10日),滿族。中國畫畫家。北京人。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之堂弟。自幼在父親愛新覺羅·載瀛及兄溥雪齋、溥毅齋、溥松窗熏陶下,酷愛書畫。1937年入溥雪齋創辦的松風畫會。1944年與堂兄溥心畬合作在天津舉辦扇面展覽。1946年任北京大學出版部職員。1949年后在河北藝術師范學院、天津美術學院任教。1952年加入中國畫研究會。1959年應聘任天津河北藝術師范學院國畫講師。曾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有《溥佐畫集》出版。與孫其峰、張其翼合作出版《花鳥畫范》,與孫其峰等人編繪出版《翎毛參考資料》等。病逝于天津。 溥佐先生。他擅畫花鳥走獸,尤擅鞍馬,兼作山水,其風格立足于工整精細的宋代繪畫傳統,并吸納元明清以來優秀的花鳥畫家之所長,其畫風典雅富麗,成就卓著。溥佐與孫其峰、孫克綱、王學仲、王頌余、蕭朗、趙松濤、穆仲芹并稱為天津書畫八大家。觀此山水,不難看出其宋代文人繪畫對其影響的深遠。并在其基礎上加以改良,整個畫面更加具有深遠和視覺上的張力。

劉奎齡(1885─1967) 大吉圖 立軸 120x34cm
劉奎齡(1885─1967),字耀辰,號蝶隱,自署種墨草廬主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開派巨匠,動物畫一代宗師,被譽為“全能畫家”,能工善寫,擅長動物、植物、人物畫及山水畫,他描摹的動物種類之多,范圍之廣至今無人可追;他善于“勢”的營造,繪畫作品“虛處不嫌窗框松,實處勿感板結緊”,其畫風華滋清潤,厚勁靈動,意境深邃。 劉奎齡的繪畫藝術大致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受明代院體、晚清嶺南二居影響;第二階段為30年代后期,形成精致柔和的工筆寫實風格,變郎世寧"西體中用",為"中體兩用",用西畫焦點透視原理畫鳥獸,造型準確,富立體感、質感;第三階段是40年代后,畫技又進一步,合勾勒沒骨、皴染為一體,自成一家。劉奎齡擅長動物與草蟲,尤以獅虎見長,師法郎世寧,兼取呂紀、易元吉、惲南田、沈詮諸家,其作品在表現方法上極富創造性,他善于觀察物象的神態精神,能將生動逼真的動物形象,納入幽淡寧靜的大自然中,例如此幅《大吉圖》。在技巧中,他博采眾長,融匯中西,以勾勒填色的傳統技法為生,強化色彩的造型能力,并適當引入投影,從而豐富了畫面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所以劉奎齡的動物作品,不僅品種眾多、造型準確、千姿百態,而且技法嫻熟、描繪精微、形象生動。

范曾(b.1938) 書法 立軸 154x64cm
范曾(1938.7.5-),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江蘇南通人,中國當代大儒、思想家、國學大師、書畫巨匠、文學家、詩人。現為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南通大學惟一終身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是當代中國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種詩、書畫、哲學之著述,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中119種。

沈鵬(1931--)書法-王維詩 鏡片 130x64cm 附證書。
盛世元典 第882號(說明)有合影,有鑒定證書。
沈鵬,1931年出生,江蘇省江陰市人。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
1950年起在《人民畫報》社工作,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室副主任、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并兼任編審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代主席、主席、榮譽主席及藝術品中國榮譽藝術顧問。作品參加2011年8月23日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的“光榮的使命——全國新聞出版行業書畫展”。

吳玉如(1898-1982) 書法 鏡心 124x36cm
吳玉如(1898-1982)早年號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取唐、宋、元、清各朝名家之長,而又以二王為依歸。形成了他端麗秀勁、遒健豪放、空靈飄逸的獨特書風。隸、楷、行、草、篆無不精能。行書、草書,在四體書法中造詣最高。 吳玉如的書法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收藏愛好者的喜愛,他的書法熔合了諸家風格,取唐、宋、元、清各朝名家之長,而又以二王(羲之、獻之)為依歸。形成了他端麗秀勁、遒健豪放、空靈飄逸的獨特書風。隸、楷、行、草、篆無不精能。他的行書、草書,在四體書法中造詣最高, 此行書更是猶如行云流水一般,其以書為畫,極具美感,每個字的布局都是其精心的策劃與安排,或粗或細、或加減筆畫,一次來平衡畫面,此幅作品猶如一場視覺上的盛宴。

賀天健(1891~1977) 萬壑飛云 鏡心 100x50cm
賀天健(1891~1977),中國現代著名中國畫家、書法家。江蘇無錫人。原名賀駿,又名賀炳南,字健叟,別署健父、阿難等。幼年喜歡繪畫,早年通過實地寫生,領悟畫理,善用水墨,設色講究層次,多用復色,尤長于青綠山水,并演變而自成一格,風格豪放跌宕,富有時代氣息。其書法作品《東風吹到好江山》曾獲世界美術博覽會一等獎。出版有《賀天健畫集》、《賀天健山水冊》等,著《學山水畫過程自述》。 賀天健擅長中國山水畫,偶寫人物,亦作花卉,工書法。山水畫風崇尚清代吳漁山、梅瞿山,后期重視寫生,創自家風格。賀天健精研山水畫,功力深厚,法度謹嚴,出入傳統諸法而自創新境。其畫以“師法五代兩宋山水畫法度與精神,為今日創作的路徑”。觀此《萬壑飛云》不難看出其筆墨意境,他的山水畫變化多端,丘壑深具,各家皴法,無不頭頭是道,正所謂“宋人格律,元人筆意”,頗為放縱。他精于設色,此山不管是墨色運用還是對于色彩的渲染,都獨具匠心,認為自然瞬息萬機,本無固定色,宜用復色作多層次表現。

陳半丁1876--1970),蕭謙中(1883-1944),
胡佩衡(1892.6—1965.3),肖俊賢(1865-1949) 山水 立軸 138x33cmx4
陳半丁1876--1970),即陳年,畫家。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家境貧寒,自幼學習詩文書畫。拜吳昌碩為師。40歲后到北京,初就職于北京圖書館,后任教于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擅長花卉、山水,兼及書法、篆刻。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會會長。代表作品有《盧橘夏熟》、《高枝帶雨壓雕欄》、《惟有黃花是故人》、《赤壁夜游圖》,《莫負此生》等。1956年在北京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有《陳半丁畫集》、《陳半丁花卉畫譜》、《當代中國畫全集·陳半丁》行世。蕭謙中(1883-1944)原名蕭遜,字謙中,號大龍山樵。安徽安慶市楊橋鎮龍山村人。早年師從姜筠學習山水畫,成績顯著。后出游西南、東北名勝,行萬里路,開闊藝術視野。1921年重返北京,廣泛涉獵歷代名家作品,深得傳統藝術精華,尤醉心石濤、龔賢、梅清。1920年與周肇祥、金城、陳師曾等人發起成立中國畫學研究會。曾任教北京美術專科學校及中國畫學研究會。胡佩衡(1892.6—1965.3),譜名錫銓,又名衡,字佩衡,號冷庵,外號胡涂克圖,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縣,因祖輩做糧商,遷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師范、私立華北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平藝專任教職,主辦過“中國山水畫函授學社”,又在北京琉璃廠創辦豹文齋書畫店。歷任中國畫學研究會和湖社畫會評議,華北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講師,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 。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畫院畫師兼院務委員。肖俊賢(1865-1949),湖南衡陽人。早年從蒼崖法師、沈詠蓀學畫。應李瑞清聘,曾任教于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圖畫手工科。民國初年居北京,曾任教于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晚年寓滬賣畫為生。長于山水,兼作花卉。與蕭遜并稱為北京二蕭。作品有《碧海青天圖》、《溪山無盡圖》、《山居圖》等。 此為四聯山水分別為四人所作,各有千秋。
陳半丁十五歲在轉至錢莊學徒中開始接觸筆墨,自此一發不可收,自言當時“嗜書畫入骨,饑餓猶不顧也”。十九歲時隨表叔吳石潛(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來上海于嚴小舫之小長廬館拓印為業。20歲時赴上海,與任伯年、吳昌碩相識,后拜吳昌碩為師。40歲后到北京后任教于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擅花卉、山水、人物、走獸,以寫意花卉最知名。除任頤、吳昌碩外,又師法趙之謙、徐渭、陳淳,吸收明清各家畫法而獨樹一幟。作品筆墨蒼潤樸拙,色彩鮮麗、沉著,形象簡練、概括,講求詩書畫印的相互作用。兼善摹印。
蕭謙中初從臨“四王”山水起步,后涉宋元諸家,受明清之際黃山畫派影響較大。對于前賢,最推崇龔半千,從龔半千遺法中融匯、提煉,使其皴、擦、點、染、干、潤、濃、枯綜合表達極為優美,筆下境界氣勢蒼莽,雄渾深秀所作山水往往山重水疊,構圖飽滿,但層次分明,用墨及賦彩(包括淺絳、青綠)皆相當精致。在作品中其成就可見一斑。
胡佩衡幼喜繪事,早年得西陵山水畫家李靜齋指點,大量臨摹明清繪畫。20歲后開始與北京名畫家姜穎生、林琴南、金城、陳師曾、陳半丁、蕭謙中、湯定之、賀履之相往來,并得到他們的指導,其藝術風格分為三個時期,在其1927年前后,先生的畫風日趨成熟,此后的作品此后的作品大抵有兩種面貌,一種結構繁復,勾皴細密,大體是從王蒙、石溪、吳歷一路畫風綜合變化而來;一種多濕筆,結構有繁有簡,多用潑墨,筆線粗壯,以潑辣奔放為宗,可以看到沈周特別是石濤的影響。秦仲文在談到1962年8月在北京舉辦的“胡佩衡遺作展覽會”時,用兩句話概括胡佩衡前期作品:一是“精細可愛”,二曰“不斷致力于繼承古人和吸收先進筆精墨妙的技法”。

陳少梅(1909—1954) 山水 扇面 19x54cm
陳少梅(1909年4月至1954年9月),男,漢族,名云彰,又名云鶉,號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個書香之家,自幼隨父學習書畫詩文,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5歲加入金北樓、陳師曾等發起組織的“中國畫學研究會”,17歲成為名噪一時的“湖社畫會”之骨干,22歲主持“湖社天津分會”,成為津門畫壇領袖。1930年他的作品獲“比利時建國百年國際博覽會”美術銀獎,以后開始在畫壇嶄露頭角,成為京津一帶頗有影響的畫家。新中國成立后,他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主席、天津美術學校校長。


梁琦(1909年—1996) 扇面 鏡心 31x42 cm 19x49cm
梁崎,字礪平,號聵叟,別署幽州野老、燕山老民、鈍根人等稱謂。河北省交河縣人,回族。1945年移居天津。是我國著名書畫家。生前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畫院畫師、天津文史館館員、廣西石濤藝術學會名譽理事等職。

慕凌飛(1913.5-1997.12) 虎嘯圖 鏡心 67x44cm
慕凌飛,名倩,字凌飛,別署虎翁,齋名云起樓。生于山東省煙臺。拜張善孖、張大千為師,為大風堂入室弟子。擅山水、人物、花鳥、走獸、敦煌佛釋等,筆墨細膩清潤,講究法度,追求意境。山水以金碧、潑墨潑彩見長,尤擅畫虎,所作形神兼備,氣勢動人。


慕凌飛(1913.5-1997.12) 峰出云巒青山圖 20x52cm
慕凌飛,名倩,字凌飛,別署虎翁,齋名云起樓;生于山東省煙臺;拜張善孖、張大千為師,為大風堂入室弟子;擅山水、人物、花鳥、走獸、敦煌佛釋等,筆墨細膩清潤,講究法度,追求意境;山水以金碧、潑墨潑彩見長,尤擅畫虎,所作形神兼備,氣勢動人。


劉奎齡(1885─1967) 花卉 成扇 設色紙本 19x49cm
劉奎齡(1885─1967),字耀辰,號蝶隱,自署種墨草廬主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開派巨匠,動物畫一代宗師,被譽為“全能畫家”,能工善寫,擅長動物、植物、人物畫及山水畫,他描摹的動物種類之多,范圍之廣至今無人可追;他善于“勢”的營造,繪畫作品“虛處不嫌窗框松,實處勿感板結緊”,其畫風華滋清潤,厚勁靈動,意境深邃。


吳湖帆 (1894—1968),馮超然(1882~1954)
松風琴韻--書法 成扇 水墨紙本 19x48cm
吳湖帆,江蘇蘇州人,為吳大澄嗣孫(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駿,后更名萬,字東莊,又名倩,別署丑簃,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馮超然(1882~1954),名回,號滌舸,別號嵩山居士,晚號慎得;原籍江蘇常州;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嵩山路,署其居室為“嵩山草堂”;自童年始酷愛繪畫,十三、四歲賣畫已有所收;早年精仕女,以唐寅、仇英為法,筆墨醇雅;晚年專攻山水,饒有文徵明秀逸之氣;好吟詠,工行草篆隸,均骨力神韻并具; 偶刻印;一生賣畫為生;淪陷時期,為避免敵偽人士求畫故意抬高潤筆,有一漢奸不惜重金,仍糾纏不已,無奈,草率揮毫,并題一絕,內有“不是不歸歸未得,家山雖好虎狼多”之句,把敵偽譬作虎狼;與吳昌碩、吳湖帆、顧鶴逸、陸廉夫多往還 ,對己作頗自矜貴;三、四十年代,馮超然、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在上海畫壇被譽為“三吳一馮”。


劉奎齡(1885─1967)、趙元禮(1868-1939)
春風得意--書法 成扇 設色紙本 18x48cm
劉奎齡(1885─1967),字耀辰,號蝶隱,自署種墨草廬主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開派巨匠,動物畫一代宗師,被譽為“全能畫家”,能工善寫,擅長動物、植物、人物畫及山水畫,他描摹的動物種類之多,范圍之廣至今無人可追;他善于“勢”的營造,繪畫作品“虛處不嫌窗框松,實處勿感板結緊”,其畫風華滋清潤,厚勁靈動,意境深邃;趙元禮(1868-1939)字幼梅,號“藏齋”,近代詩人,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曾任直隸河北高等工業學堂監督,1921年與嚴范孫、金息侯、王守恂等人組織“城南詩社”,以“天津近代詩壇三杰”享譽津門。李叔同曾從其學,著有《藏齋集》《藏齋詩話》等。


吳湖帆 (1894—1968) 竹 成扇 18x49cm
吳湖帆 (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駿,后更名萬,字東莊,又名倩,別署丑簃,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一位重要的畫家,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意義其實已遠超出他作為一名山水畫家的意義;著有《聯珠集》、《梅景畫笈》、《梅景書屋全集》、《吳氏書畫集》、《吳湖帆山水集錦》及多種《吳湖帆畫集》行世。


啟功(1912—2005)秋林遠山晚景 成扇 19x50cm
啟功(1912——2005),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此幅《秋林遠山晚景》一面:啟功畫山水;一面:潘素寫林樹,孝同寫近坡,仲文寫遠山,君坦補釣舟,叢碧題。“重”家雅成之精品。


溥伒(1893—1966) 秋林游山圖-行書 成扇 18x46cm
溥伒(1893—1966),字雪齋、學齋,號松風主人;近代書畫家,與兩個弟弟愛新覺羅·溥佺、愛新覺羅·溥佐均以畫名,有“一門三杰”之稱;宣統二年(1910),任愛清門行走;辛亥革命以后,不再涉入政界,以書畫為生;正背所及上款“少芹先生”:貢少芹(?~1925后),名璧,以字行,筆名少芹,別號天懺生,室名天懺室。江蘇江都人。南社社友,鴛鴦蝴蝶派作家。


王雪濤(1903--1982) 果蔬 成扇 19x51cm
王雪濤(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鈞,字曉封,號遲園,中國現代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歷任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屆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屆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聯絡委員會委員及北京市委委員 ;著有《王雪濤畫集》、《王雪濤畫輯》、《王雪濤畫譜》、《王雪濤的花鳥畫》等。

溥佐、溥伒 馬 成扇 設色紙本 19x51cm
愛新覺羅·溥伒(1893—1966),字雪齋、學齋,號松風主人;惇勤親王奕誴(道光帝旻寧第五子)之孫、貝勒愛新覺羅·載瀛(奕誴第四子)長子;正藍旗;封賞固山貝子爵;是道光帝的直系后人,據傳為可能繼承皇位的三太子之一;近代書畫家,與兩個弟弟愛新覺羅·溥佺、愛新覺羅·溥佐均以畫名,有“一門三杰”之稱。

孫其峰(b.1920) 一擊萬里 鏡心 95x178cm
孫其峰,師從徐悲鴻、黃賓虹、汪慎生、李苦禪習花鳥、山水。擅長山水、花鳥、書法、篆刻,兼通畫史、畫論,曾任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繪畫以花卉、翎毛、山水著稱,書法于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各體所無不擅,其中以草書、隸書、造詣最高,師古而不泥古。

孫其峰(b.1920) 小溪鸕鷀 鏡心 70x46cm
孫其峰,師從徐悲鴻、黃賓虹、汪慎生、李苦禪習花鳥、山水。擅長山水、花鳥、書法、篆刻,兼通畫史、畫論,曾任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繪畫以花卉、翎毛、山水著稱,書法于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各體所無不擅,其中以草書、隸書、造詣最高,師古而不泥古。 孫其峰先生重視寫生和造型,并且努力從寫生中創造形象,他摒棄古人保守主義,但卻不主張以素描改造中國畫,由此表現了他“師法舍短”有取有棄的態度。作品中一只鸕鶿立于石上,欲展翅而飛。翅膀大筆擦出,蒼勁有力,表現了鸕鶿雖是溪邊小鳥,但卻有堅韌不拔,想要振翅飛翔的決心。一枝紅楓從畫面的右上角橫貫畫面,為畫面增色許多。正如沈鵬先生所說"孫其峰先生善于表現動物在運動過程中的剎那,引而不發”。

何家英(b.1957) 耕種 鏡心 70x42cm
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中國畫,1980年畢業后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當代工筆畫協會副會長、天津美術學院何家英工筆畫研究所所長、天津畫院名譽院長、天津美術館名譽館長。 曾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文聯“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宣部“四個一批”文藝人才、2012年在巴黎盧浮宮“2012沙龍展”中獲繪畫類金獎等榮譽。擅長當代工筆人物畫創作。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馬嵬》、《秋冥》、《朝*露*桑》、《舞之憩》、《楊開慧》等。 20世紀90年代初,何家英先生在工筆畫創作之間,便已開始嘗試小寫意人物畫創作。準確地說,他幾乎是在黃胄豪闊雄健畫風的震撼下步入寫實人物畫大門的。他在選擇工筆人物畫創作的同時,又以元代文人畫為啟迪,創作了一種兼工帶寫的小寫意水墨人物畫,更著意于畫面語言的典雅性和意境的醇和。此幅作品便是他的藝術風格的真實寫照,生活勞作中最平凡的一瞬間,以水墨寫意的形式表現的生動而又真實,整個畫面以黑灰色調來表現,給人一種心情上的沉重感,近處人物線條運用粗狂,人物的滄桑感躍然紙上,遠處人物以淡墨平涂暈染為主,層次分明,由此可見其筆力之深厚。

徐展(b.1971) 鐘馗 鏡心 73x42cm
徐展,1971年8月生于安徽蕭縣1990年考入天津美院國畫系1994年畢業,現為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講師19949《為西藏祝福》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199510《畫室》天津市第四屆青年美展19977《小區》建國五十周年天津市美展1998年天津美院中國畫系教師作品聯展--青島2000年慶澳門回歸天津美院中國畫系教師作品。 鐘馗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也是古今以來畫家所鐘愛的題材,因其造型夸張富有張力和戲劇性,更易表現出畫家的繪畫風格與筆力。在這幅畫作中,徐展主要是擬照任伯年所繪鐘馗,人物衣折多以釘頭鼠尾描,遒勁有力。布局用意深刻,畫中人物以三分側臉相對,髯須根根分明,猶如張飛之須富有張力,使人物神形畢露,筆墨傳情。而整幅圖設色以紅色為主,旨在突出渲染所繪人物的性格特征。

孫震生(1976--) 人物 鏡心 74x58cm
孫震生(筆名:雨辰):男,1976年7月生于河北唐山。1999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助教研修班。現就讀于天津美院中國畫研究生班。1998年《向日葵》獲文化部第八屆群星獎優秀獎。2002年《紅蜻蜓》獲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2003年《繁花謐波濃》獲第九屆燕趙群星獎一等獎。2004年《春天的約會》獲首屆中國畫電視大賽工筆人物組金獎。2005年《花季·雨季》之一、《初春》入選中國美協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2005年《結婚日記—晨妝》獲“2005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2005年《今夜有雪》人選全國中國畫“百家金陵展”。2006年第六屆中國工筆畫大展北京·中國美術館。 孫震生的作品無論工筆人物、寫意人物,還是沒骨花鳥,無不洋溢著一種清新、淡雅、靈動、出塵的氣質,呈現出一種心靈的美。此幅作品設色清新淡雅,花卉以沒骨畫法而就從右上角而出斜慣整個畫面,人物端坐于花前,淡墨勾勒輪廓而后施色,人物面部著意刻畫,整個人物在花的襯托下更加的恬靜唯美。

劉新華 《故鄉的記憶》 鏡心 117x91cm
創作于2003年
作品材料:日本白麻紙三號、石色、胡粉金泥
出版:《劉新華現代花鳥畫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07-01出版)
劉新華,畢業于京都藝術大學大學院等,文學碩士、美術碩士、美學博士學位。曾參與2010時代畫風-中國工筆畫20家藝術作品展,且多次于國內外專業性展覽中大獲溢彩。現為天津大學工筆重彩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部現代工筆畫院副院長;全國政協文史館花鳥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美協重彩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專家委員。

李津《潤澤清涼圖》鏡心 67x136cm
李津,1958年生于天津,1983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現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教授。2013年被AAC藝術中國評為年度水墨藝術家。2014年被權威藝術雜志《藝術財經》藝術權力榜評為年度藝術家,作品被波士頓美術館、西雅圖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等機構收藏。
作為新文人畫家的李津,風格形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雖然晚出,但卻卓然獨立于同類畫家之中。李津天性散淡、詼諧、愛玩、愛吃、愛喝酒、愛女人,還有點玩世不恭,他的作品多艷情和吃喝題材,這正是李津的創造。
很多新文人畫家尤其是李津在作品中所創造的形象,反叛了歷代文人畫的清凈意象,給了現代人一種新德“享樂美感”讓人在藝術里“吃盡人間美味,悅盡人間美色”尤其對于現代消費社會,現世享受往往只是一張虛幻的口號,作為壟斷資本的陰謀,現實享受實際上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異化力量,把追求現實享受的人們,拋到欲望膨脹和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里而高度緊張。從這個角度說,也許只有藝術上的“享樂美感”。才是人類精神的一種新德治療劑。

賈廣健(b.1964) 秋荷鴛鴦 68x135cm
賈廣健,1964年生于河北省永清縣。1984年畢業于河北工藝美術學校。1991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94年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研究生畢業并獲碩士學位。被評為天津市文藝新星。獲天津市魯迅文藝獎。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百名優秀青年文藝家”。中國文聯第一屆“德藝雙馨”會員。被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 1997年中國畫壇百杰。現為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花鳥畫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青聯委員。
關于梵華
天津梵華拍賣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具備藝術品拍賣資質的專業機構。主營中國書畫、當代油畫、古董文玩、玉器瓷雜、名酒珠寶等業務。公司總部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區,使用面積700平方米,分辦公區、會客區和展廳等部分,交通便利,設施完備,集拍賣、銷售、展覽于一體。在此基礎上,公司下設“梵華美術館”,自發擔負起藝術品展示、學術交流和文化普及的責任。
作為行業的后起之秀,梵華融津、京、臺三地藝術品市場的專業優勢于一爐,誕生伊始就顯現出視角多元、視野宏闊的格局和氣度。為實現“專家型”藝術機構的目標,梵華特延請業界專家擔任藝術顧問,又招募博學有為的高學歷人才加盟,組建起一支掌握高端知識水平的業務團隊。
梵華立足天津,面向海內,以“精致、專業、規范”的態度,竭誠為各類藏家提供拍賣及相關的服務;以“求真、求實、求信”的理念,致力于為熱愛藝術的各界人士打造問道、交流和研討的平臺;以“堅韌、執著、蓬勃”的精神,奮起直追,力爭上游,用優秀的業績、卓越的成績回饋大眾、回報社會!
梵華全體同仁真誠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天津市梵華拍賣有限公司
天津市和平區河北路50號信德大廈1207
電話: +8622 27305122 27305055
傳真: +8622 27302577
郵編: 300020
官方網址:www.fanhuapm.com

梵華拍賣有限公司,是一家具備藝術品拍賣資質的專業機構。主營中國書畫、當代油畫、古董文玩、玉器瓷雜、名酒珠寶等業務。公司下設“梵華美術館”,自發擔負起藝術品展示、學術交流和文化普及的責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