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個性 發掘價值
——藝術課堂講述墻上掛畫背后的故事
10月28日晚,“藝術課堂鑒賞篇”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多功能廳開講新篇章,本次課堂特邀北京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先生帶領觀眾欣賞墻上掛畫所代表的家庭藝術品位與審美。
劉先生常年從事文物藝術品經營、出版以及鑒定的工作,有著豐富的經歷經驗,尤其擅長近現代書畫作品的鑒定。當晚,劉先生從為身邊人的辦公室掛畫提建議開始講起,娓娓道來自己對于挑選、購買與鑒定家庭藝術品的種種心得。

劉尚勇先生講解墻上掛畫的藝術
首先,關于如何選擇墻上掛畫,劉先生強調了考慮所處環境的重要性。他以人民大會堂的巨幅畫作《江山如此多嬌》為例,講解了其創作始末和作品內容與人民大會堂的莊重氣氛的協調統一性。
此外,劉先生還提到,自古以來寺廟和教堂就有以壁畫裝飾的傳統,但其內容主要是為了傳播宗教教義,并非以個人審美為導向。然而時至今日,經濟條件允許人們自由選擇家中的墻壁掛畫了,個人的品味和審美就逐漸開始起到關鍵的作用。劉先生認為,欣賞藝術品不能夠人云亦云,要學習培養自己的鑒賞眼光,讓家中或辦公室內的藝術品更好地體現自己的個性特征,這樣才能做到讓來客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講解不同場合的藝術品裝飾
隨后,劉先生又從歷史淵源講起中國家庭墻壁上常懸掛的裝飾品:從最具傳統風味的年畫,到體現時代特征的領袖肖像,再到如今人們開始競價購買種種原版國畫與油畫,可以看出多年來中國社會從落后的農業社會,到統一制式的工業社會,再到高度個性化的商業社會的顯著轉變。
除了提倡大家依據個人的風格裝飾墻壁,劉先生也指出在購買畫作時應當考慮其作為藝術品的商業價值。他鼓勵大家多參與藝博會和藝術品拍賣會等活動,一方面能夠利用專業人士的眼光對琳瑯滿目的藝術品進行初步篩選,另一方面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作品商業價值的高低。在這些活動中,即使是藝術界的門外漢也可學習到如何選擇藝術水平高、未來升值空間也大的優秀畫作。

回答觀眾提問
劉先生的講解節奏流暢,語言幽默,引人入勝。講座內容也是條理清楚,深淺得當,許多生動的例子讓觀眾能夠輕松掌握要點。講座結束后,劉先生又特別安排了較長時間的觀眾提問與交流環節,對觀眾提出的關于購買家庭藝術品的問題都進行了耐心的解答,相信參與本次課堂的各位聽眾都會受益匪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