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佴旻

畫作《周末》
【馬奈草地·展訊】走向未來--楊佴旻水墨畫展
展覽時間:2014年12月1日-12月14日
展覽地點: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橋西杏石口路6號馬奈草地美術館
展覽內容:楊佴旻
開放情況:周一至周日11:00-20:00
出品人:金錫順
策展人&學術主持:陶詠白
“楊佴旻在傳統中國繪畫的技法和材料基礎上,融合西洋繪畫的構成及色彩因素。創造出了屬于他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的探索不但在中國,也在世界繪畫領域發現了新的可能,較之傳統中國繪畫形式,他的作品是大不一樣了,從構圖、題材、造型、筆法、光線,到用墨、用彩。但其精神內涵是中國式的,他保持了水墨畫的獨特性。他的作品有一種超越世俗的禪境,田園詩般的典雅。在這躁動不安的世界,昭示著安祥與寧靜、善與美、愛與和平。他選擇的角度平常而獨特,筆調樸素而從容,茶杯、水果、餐桌、小徑、樓房、海灘、女人、鮮花,藝術家用心去描繪,一個花瓣、一只蘋果……,這里沒有生命燃燒,是涓涓細流,沁人心脾。”
——《東方與西方的融合——中國藝術家楊佴旻的藝術》高馬吉(美國)
“他的作品是用他創造的獨特的繪畫語言作的造型基礎,這在他以前的中國畫家里是看不見。在他的作品中,你已經看不見傳統墨線的基礎造型。在他的作品中,墨里有色,色里有墨,克服了傅抱石在墨色中用朱砂提亮、或劉海粟先潑墨在破彩的墨和彩各自獨立、相互干擾的技法。他拓展并豐富中國畫的技法,使水墨畫這一畫種有更大的包容性,這是一種有著國際背景的眼光和胸懷的人才能做到的。風景、人物、靜物代替山水、人物、花鳥;這不是簡單的概念替代,而是由于繪畫語言的變革和創新帶來的必然結果。在他風景、人物、靜物的繪畫作品中你能看見一種統一的“筆觸”,傳統中國畫的墨線被這種筆觸替代后給人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畫面顯得更單純、更凝練、更豐富、也更能打動人。這種變革后的新水墨畫語匯,也改變了傳統中國畫中,筆、水墨、色彩、宣紙各自獨立的問題。”
——慕新華《此岸·彼岸——解讀楊佴旻新水墨語匯》
藝術家簡介
藝術家楊佴旻
楊佴旻,中國曲陽人,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學博士,藝術家。北京文藝網總裁,南京藝術學院校董、南京藝術學院新水墨研究所所長、美國圣賽德藝術中心客座研究員、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等。
楊佴旻是當代中國畫的重要畫家,他長期致力于中國畫的革新與開拓,對中國繪畫的傳統與未來發展具有深刻的思考,他即創新又堅守——創新水墨畫的形式結構,堅守在宣紙、毛筆、墨、國畫色等傳統中國繪畫材料上的藝術探索。他長期旅居海外,具有豐富的國際學術背景。他堅韌不拔地探索東西方繪畫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致力于水墨畫的現代化發展、進行了不懈地多層次的深刻實踐,發展并成熟了具有獨特楊氏特色的水墨畫新技法,風格鮮明,影響廣泛;楊佴旻還從事裝置和觀念藝術,詩歌及雕塑的藝術創作等。
楊佴旻為2014年胡潤藝術榜上榜藝術家,少壯派國寶藝術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