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梅》 于希寧
畫廊聲音:
堅持“精品”路線,以不變應萬變
濟南齊香齋畫廊經營近二十年,在業界具有良好的口碑,面對書畫調整期對畫廊經營帶來的沖擊,齊香齋總經理齊光芹表示:“經營畫廊首先要樹立為客戶服務的意識,以客戶需求為上,最終讓藏家受益,畫廊與藏家相互信任,為以后的長期合作奠定基礎,這在任何時期都適用。書畫市場處于調整期,其實也是‘存貨’的好時機。齊香齋一直走‘精品’路線,專注于經營自己熟悉的老畫家的作品,每個畫家都有創作高峰期,此時收購其創作高峰期的佳作,藝術價值和升值潛力都很高。此外,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很多家庭追求卓越的生活品味。家庭裝修是目前畫廊運營的一個新方向,以四尺對開、小品為主打,裝飾性強,價位上一般家庭也可接受,需求量在不斷攀升。”
面對同樣的市場沖擊,濟南華陽藝術中心的王文祥也提出了自己的經營觀點,王文祥說:“任何行業在經濟大潮中都有冷熱起伏,這是市場規律,書畫市場也不例外。藏家中最成功的往往是那些有恒心、有定力的人,畫廊的經營運作亦是如此,不能為市場所左右,自己看好的藝術家就要一直堅持做下去,樹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等待市場的好轉。再者,書畫市場出現調整期也不是壞事,前幾年書畫市場的浮躁虛高,也需要這樣的正氣之風吹一吹,我們畫廊現在會舉辦相應的學術展覽和公益性展覽,提升畫廊的學術內涵和社會影響。”
拍買行聲音:
以藏家需求為根本,以市場為向導
本月16日,恒昌秋拍將在山東政協大廈維景大酒店如期舉行。秋拍在即,山東恒昌拍賣公司的楊寧表現得比較樂觀,他談到:“恒昌拍賣一直堅持以‘買市場不熱的,賣市場熱的’為運營原則,買潛力,而不是買人氣。書畫調整期主要對兩種類型的作品影響較大,一種是作品質量不好的,另一種是過去幾年因為炒作價格虛高的作品。從今年春拍的情況來看,成交比例雖然出現小幅下滑,但是總體影響不大,真正喜歡藝術品的藏家,關注的從來都是作品質量,而不是作品價格。上品佳作,始終受到藏家青睞。現在我們會根據市場和藏家的需求在拍品上進行調整,開拓藝術、歷史、文獻、考古等領域,還包括歷代文人政要和學者的作品,讓拍品的類型、內涵更加豐富多元。”
當藝術品市場遇上蓬勃發展和日益創新的衍生品和金融業,三者的特質和優勢在相互碰撞中生發出新的化學變化,生成新的商業運營模式。除卻畫廊、拍賣公司等傳統運營機構,商會、銀行也加入到藝術品運營的隊伍中來。
商會聲音:
“文化”搭臺,企業“唱戲”
2011年,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攜手國內30多位著名書畫家共同創作了《萬里黃河頌》,這是山東山西商會梁文旭會長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策劃的成功范例。梁文旭在接受采訪中談到:“踏足山東的文化產業項目是從開發東平水滸旅游業做起的,我并不靠名氣賺錢,也不炒字畫和股票,我做這些項目是想以‘文化’搭臺,為企業樹品牌、做宣傳。山東是文化產業大省,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些都應該被運用起來。”今年,山西商會又以“國泰民安中國夢、文化交流進軍營”為主題,邀請百位將軍在《國泰民安》長卷國畫上題名,這幅巨作已經和百位將軍的書法作品開始了全國巡展。“我們還相繼推出了國泰民安汾酒,海參等系列產品,提升商會的文化品味和社會影響,對商會資產的多元化增值大有裨益。”
銀行聲音:
已開始探索藝術金融之路
目前,濰坊銀行已經推出了藝術品質押融資,藝術品倉儲庫等多個藝術金融合作項目,但是我省其他銀行卻少有涉獵,一位資深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書畫市場處于調整期,禮品市場逐步轉為收藏市場。以前被炒得虛高的書畫作品價格逐漸回落,真正優質的名家作品漸漸浮出水面,占據書畫市場的高地。真正喜歡書畫的高端客戶有投資藝術品業務的需求,但是現在銀行并沒有真正從事于藝術品運作,只是充當一個中間人的角色,邀請高端客戶參與藝術品鑒賞活動,與會現場會安排書畫知識的講解工作。”
面對藝術金融的發展瓶頸,山東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范正紅教授指出:“濰坊銀行合作模式目前還屬于個案探索,濰坊地區擁有成熟的書畫市場,擁有精通藝術和金融的綜合人才,其他銀行還沒有意識到專業人才儲備的重要性。再就是受外部環境和條件的制約,沒有緊迫感,發展起來很被動。藝術與金融的有效合作,銀行首先應該重視專業人才的吸收,其次是要關注藝術品市場的特點,結合書畫市場的現狀。藝術金融產業的發展整體處于初級階段,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金融服務業將是其發展方向所在。”
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發布的《2013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顯示:2013年,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會成交率50.61%,較2012年增長21.64%,截至2014年5月15日,拍品結算進度56.63%,較去年同期略有提高;但從市場中所呈現的買賣雙方信任度降低,成交量下滑,人氣減弱等各種跡象來看,藝術品市場仍處于調整期中。面對疲軟的市場大環境,藝術品運營機構如何在經營運作中平衡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尋求新的機遇與商機?近日,記者走訪了畫廊、拍賣公司、商會及銀行在內的多家藝術品運營機構,幾家機構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應對之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