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高《雛菊與罌粟花》
當地時間11月4日晚,紐約蘇富比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晚間拍賣舉行,其中,梵高的一幅靜物畫《雛菊與罌粟花》以6176.5萬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幣逾3.77億元,創其靜物畫拍賣紀錄。據了解,買家為華誼董事長王中軍。該作拍前估價為3000萬至5000萬美元,被譽為近年拍場上屈指可數的卓越的梵高作品。
梵高于保羅·嘉舍醫生家中完成了這幅作品,而他在幾星期后就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梵高是表現主義藝術的代表者,借鮮艷的野花表達自己當時的精神狀況正是其標志性創作手法。畫面中流露出梵高這位創作天才的澎湃激情及真摯情感,堪稱其短暫絢麗的藝術生涯中巔峰之作,更是極少數梵高在生前售出的作品之一。梵高在巴黎完成的靜物畫較為保守,風格偏向學院派。此作無拘無束的狂熱力量則清楚展現藝術家畫風的巨大轉變,而畫中花朵恰恰來自幾星期后他企圖自盡的那片田野。
去年,大連萬達在佳士得紐約拍賣夜場競得畢加索代表作《兩個小孩》,成交價為2816萬美元,當時已引發國內收藏圈熱議。
“在國內市場現在想拍出一件上億的精品都不容易,而西方頂級名家的精品價值依舊堅挺。”行家吳先生表示。
這次不僅紐約蘇富比拍得好,紐約佳士得秋拍中的印象主義及現代藝術夜拍總成交額也達到1.65億美元,其中,馬奈的畫作《春天》(Le Printemps,1832~1883)以5800萬美元落槌(估價2500萬到3500萬美元),成交價達到65,125,000美元,成為當晚成交價最高的拍品,并創馬奈作品拍賣新紀錄。過去二十年,馬奈的這幅《春天》一直借展給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是全世界僅存的20幅參加過巴黎沙龍展覽的馬奈作品中的一幅,其余19幅均已收入博物館珍藏,僅此一件被私人或機構收藏,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國內市場機構仍主推寫實油畫

賀慕群《面包系列》
有國外調查機構數據顯示,印象派油畫作品的交易向來被看做藝術的保險投資,也最能反映藝術市場基本走向。
不過,盡管印象派油畫堪稱國際市場的“藍籌股”,在國內市場最受歡迎的卻是寫實油畫。
一位拍賣行相關負責人認為,投資西方頂級名家繪畫,需要較大的資本,還要能玩轉國際市場,倘若想在國內順利流通,學術和市場方面的培育仍不夠。這也再次證明了弱市當中寫實油畫的穩健實力。
對此,華藝國際藝術總監王野夫表示:“國內市場本來就是中國書畫占大頭,而寫實繪畫算是油畫板塊中的大盤股,因為它容易理解,情感普遍能被接受,大部分寫實藝術家的技術過硬,知名度也高,很多買家看了有共鳴,‘看得懂’,而印象派作品對部分收藏者來說‘看上去很美’,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雖然拍手稱贊,但真要買的時候還是會選擇寫實派。”
另一位行家董女士也傾向于選擇寫實畫派:“風格成熟、名家效應、作品數量充足,總體行情穩定,有持續增長的可能,在國內市場算得上是硬通貨。”當被問及是否會考慮出國購買西方印象派大師作品時,她表示自己尚無意涉足其他領域:“誰都知道梵高、馬奈的東西好,但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東西,不是一時說買就買的。”記者獲悉,在即將開始的北京秋拍季中,寫實油畫依舊是機構主推的重點板塊。
印象派作品的幾次漲跌

李超士 《文房四寶》
1982年至1990年之間印象派作品價格上漲了602%,而接下來3年55%的下跌幅度則大大刺激了藝術投機行為。從2005年起至2008年印象派作品價格恢復了1989年至1990年間價格水平的兩倍。
國內市場:
“虛火”仍不時“躥出”

靳尚誼《光照阿爾諾河》
市場的虛火依舊不時“躥出”。日前,上海一家不知名機構宣布,一組由某不知名畫家創作的紅色題材油畫拍出1.1億元:“從1800萬元起拍,經過23輪激烈角逐,最終被一位來自海外的神秘藏家以1.1億元收入囊中。”此消息一出,便被業內人士“吐槽”為炒作行為,要知道在目前行情下,在國內一線拍賣行拍賣一線名家精品,想要成交過億也是難上加難。
專家建言:
中國收藏家應有世界眼光
上周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華人收藏家大會上,與會者一致認為,以企業收藏、機構收藏為代表的新一批華人收藏家群體正在試圖用資本改變著過去以歐美收藏家為主流的全球藝術市場的版圖。有中國臺灣收藏家表示,華人收藏家的參與使中國文物在世界范圍內更受重視,因為華人收藏家出價更高,但一位追高必然造成市場的不合理現象,并呼吁共同維護一個正常的、有信譽的中國文物市場,否則是對中國文物最大的傷害。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則發言稱,當下的中國收藏家應該更具世界眼光,在可能的條件下擴大收藏范圍,不能局限于漢字文化圈或傳統的華夏文化區,在國內要關注少數民族文化和文物、在國際既要關注經典,也要關注現當代收藏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