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國內地秋拍正式拉開序幕,國內知名拍賣行,如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都將從這個月陸續開拍。與以往不同,由于藝術市場的不景氣,現在拍賣行越來越重視拍前的推廣工作,這也使得很多拍品開拍之前就被廣泛關注。

黃胄 高原子弟兵 鏡心
1962年作
尺寸:185×143cm
中國書畫板塊歷來是拍賣行經營的重點,其中的近現代書畫和古代書畫即使在市場調整時期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抗跌性。就今秋的書畫市場表現來看,“走弱”的勢頭已經相當明顯。僅有的亮點是在香港蘇富比以6620萬港元拍出張大千《驚才絕艷》。香港風向標的作用向來對內地藝術品市場影響頗深,根據香港今年秋拍所反映出的市場趨勢,國內拍賣行更加的重視挖掘名家重量級拍品的潛質,比如更深層的歷史價值、創作背景等,讓拍品價值更豐富飽滿,來吸引真正藏家的目光。在內地即將的2014年秋拍中,中國嘉德就重點推薦的黃胄作品《高原子弟兵》,北京匡時推出傅抱石《毛澤東〈到韶山〉詩意圖》,保利推出吳昌碩《花卉十二條屏 》等。
中國嘉德2014年秋拍夜場將拍賣黃胄作品《高原子弟兵》,這幅作品是創作于1962,年,黃胄當時正在前線隨軍寫生,而連黃胄可能都沒想到,這次的中印邊境采訪會誕生一幅未來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大作--成為一代歷史印記的《高原子弟兵》,這幅史詩般的巨制也成為新中國美術史上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巨幅主題性創作。在這幅丈二對開的巨幅畫作上,描繪了近50個人物,不僅細致地描繪出了人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現出軍民相擁時那一瞬的感情。對黃胄而言,繪畫沒有最完美,只有更完美。“要攻沖,要集中自己的生命力去進攻”。《高原子弟兵》誕生在中國那個重獲新生的澎湃時代,更重要的是,他超越了那個時代。當它在秘藏五十年后重新出現在我們面前時,依然讓我們似乎在一瞬間回到畫家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而對一個藝術家“必攻不守”的精神如此深深感動。

傅抱石 萬竿煙雨 鏡心
尺寸:105×60.5cm
傅抱石所作山水畫中,尤以雨景最為擅長。寓居金剛坡下的那段時期,使他領略到巴山夜雨的氣勢。傾盆而下的暴雨得以蕩滌心中的陰霾,表達畫家的心境。雨景山水也成為傅氏山水畫中最具特色的題材之一。此作《萬竿煙雨》所營造出的,是山雨驟至時的氣氛。萬竿竹林隨呼嘯的山風急速搖擺,溪橋的行人身背紙傘吃力前行,通過礬水留白表現的大雨在狂風中連成斜線,層層的群山也迷失在茫茫的雨勢中。畫中近景的竹林以細筆寫成,片片竹葉清晰可見;遠山則淺施皴法,一片煙雨蒙蒙,表現蜀中山雨特有的景致。一前一后,一工一寫,通過礬水的效果,有機的統一在一起。此作款署“新喻傅抱石金陵講舍寫”可知是作于傅氏自重慶返回南京,于中央大學任教期間。這段期間也是他對于金剛坡下近十年的藝術總結整理的時期,這段時期的作品可謂代表著金剛坡下風格的最高水平,此作中亦有“抱石得心之作”一印,足見傅氏對于此件作品之喜愛。
此件作品原為捷克外交官高乃義先生舊藏,傅抱石所贈予,曾為香港蘇富比2007年春拍拍品。

傅抱石 毛澤東《到韶山》詩意圖
紙本立軸 1964年作
69×92cm
傅抱石重量級作品《毛澤東〈到韶山〉詩意圖》將于11月29日亮相匡時2014秋拍。1964年8、9月間,為了迎接國慶十五周年,傅抱石以毛澤東詩詞三十七首為題材創作了一系列的大幅詩意畫,譬如《芙蓉國里盡朝暉》、《乾坤赤》、《虎踞龍盤今勝昔》、《登廬山詩意圖》等,以供各種展覽。期間,他也創作了一件與上述尺幅相當的《毛澤東〈到韶山〉詩意圖》,就是今天匡時即將拍賣的重要作品。關于這件《毛澤東〈到韶山〉詩意圖》的著錄與流傳的過程,值得一說。葉宗鎬先生在編撰《傅抱石年譜》時,將其收錄于該書2004年9月出版時的第300頁,或許因為僅看到了作品照片,沒有說明作品的尺寸,也未能識別作品上朱文長方印“甲辰所作”、朱文方印“不及萬一”兩方印章,而僅注明為香港私人藏品。北京匡時重點推薦這件重要作品,介紹其創作緣起、風格淵源以及流傳經過等,希望引起廣大藏友的關注。

徐悲鴻 十二生肖冊
紙本冊頁 1946年作
28×37cm×12
除了推出《毛澤東〈到韶山〉詩意圖》外,北京匡時還重磅力推徐悲鴻《十二生肖冊》。此套《十二生肖冊》隨主人一起客泊異鄉,直至2006年,香港蘇富比“霧明樓”藏畫專題,隨張蒨英、費成武夫婦的其他珍藏一起面世,1942年至1946年的重慶是“霧明樓”收藏之精華所聚。其中徐悲鴻的作品又在其中占據絕對多數,而《十二生肖冊》的出現被譽為是“稀若星辰”,即便算上博物館和紀念館,也是徐悲鴻這一題材的罕見露面。

吳湖帆 仿古山水冊二十開
冊頁 設色紙本
28×23cm×20. 約0.6平尺(每幅)
大凡有成就的畫家,基本都是從臨摹前人名作入手,也都留下了諸多佳作,不論是元四家中王蒙的《溪山風雨圖冊》十開,還是松江領袖董其昌的《仿古山水冊》八開,更不用說清代四王各冊仿古冊頁,相比之下,吳湖帆的摹古冊頁二十開可稱煌煌巨制,不讓古人須眉。我們可以從此套冊頁中一窺吳湖帆高超且深厚的擬古能力,作為近代一位繪畫大家,同時又是收藏大家,吳湖帆的藝術道路是后世無法復制,也無法超越的。與吳湖帆認真創作的成熟精品比起來,這套冊頁難能可貴地彰顯了吳湖帆擷取歷代文人畫家之精髓而為己所用的一面,加之今年是吳湖帆誕辰120周年,此套冊頁的價值更是不可估量,誠是不可多得之佳作。
溥儒《觀音像》
今年秋拍,銀座國際推出重點推薦“冬皇故物”專場,并舉辦各種活動為專場拍賣造勢。據了解,此次“冬皇故物”拍賣專場呈獻了一批伴隨孟小冬大半生的珍貴名家書畫、原版錄音帶、首飾、家書、生活用品、老照片等50余件珍貴物品。其中最大的亮點當屬著名繪畫大家溥儒在香港親贈孟小冬的《觀音像》,畫作畫面樸素簡潔,筆意連貫流暢,墨色濃淡相宜,造型精準生動,為溥儒的用心經典之作。如果喜歡“一代冬皇”孟小冬藏品的藏家不妨加以留意。

文徵 明溪橋覓句圖 手卷 設色絹本
嘉靖己酉(1549年)作
引首21.5×78cm;畫30.5×245cm
在中國書畫板塊中,古代書畫市場歷來表現堅挺。在今年春拍,由于精品難以征集和資金鏈的緊張,表現卻差強人意。近一半的古代名家名作遭遇流拍,這讓今年秋拍古代書畫拍賣增加了一層陰霾,而《功甫帖》的真偽之爭更加劇了買家對古代書畫板塊的擔憂,這也讓買家更加的理性和成熟。所以今秋拍賣中拍賣行也不得不下些功夫,推出精品拍品同時更注重真偽的辨識,讓買家更加的放心。中國嘉德秋拍中要推出的古代書畫夜場中,董其昌、祝允明、王翚、文徵明等名家書畫都堪稱精品并傳承有序。
文徵明,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近年來文征明書畫受藏家追捧,中國嘉德秋拍古代書畫夜場精品頗多,其中就有文徵明《溪橋覓句圖》手卷。此卷為弟子陸師道畫,興來而作,“興闌而止”,斷續作輟者十有三年,其不愿率意茍且如此。卷前引首亦其的筆,合之遂成雙美。此卷曾經清嘉、道時陶澍及近人李鴻球、楊凡等遞藏,上世紀七十年代影印于臺北歷史博物館出版之《明代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四大家書畫集》,識者其珍之。

王鐸 自書詩卷 手卷
壬午(1642年)作
尺寸:書法23×218cm;引首24.5×90cm;后跋23×130cm
今年中國嘉德秋拍夜場中特別推出了黃胄和王鐸個人專場,黃胄作品前文已提到,而說到王鐸,中國書法史上有“先王后王”之說,“先王”即王羲之,“后王”即王鐸。王鐸(1592-1652年)是明末清初的大書法家,其取法高古,其行草書,恣肆狂野,揮灑自如。享有“當代草圣”之譽的林散之評價王鐸是“自唐懷素后第一人,非思翁、枝山輩所能抗手”。我們常常在拍賣市場看到王鐸書法屢拍高價,其中許多書法作品成交價比估價溢價幾倍。今年中國推出王鐸個人專場,匯聚了王鐸20件書法精品。此專場中有王鐸一幅書法手卷《自書詩卷》,為王鐸盛年自書詩卷之上品。劉正成這樣評價道:王鐸謂五十自化,此卷應為盛年自書詩卷之上品也。戊寅(1998年)初夏,旅次扶桑獲觀于東海,可謂眼福。正成識。除了這副外,還有扇面書法值得關注,在以往的拍賣中,難得見王鐸的扇面書法,而這次嘉德就征集到了十一幅。

靳尚誼 和平的講壇上 布面油畫
1956年作
尺寸:112.5×86.5cm
油畫雕塑板塊在內地相對于書畫板塊較弱,但也不乏精品,也屢創拍賣記錄,而新晉藏家也關注這一板塊較多。此次秋拍嘉德延續以前的"精品戰略",推出了四個油畫專場。北京保利秋拍推出了三個當代藝術夜場,北京翰海也推出兩個油畫雕塑專場。
靳尚誼《和平的講壇上》是中國嘉德重點推薦的拍品,為靳尚誼先生于“馬訓班時期”的第一件得意之作,也是其人生中第一張油畫肖像畫創作。這張畫在文革中不知去向。90年代末,香港一畫商拿著一張畫到詹建俊先生處,請他辨認是否是此作品,靳尚誼才重新見到了這張畫,并補簽了自己的名字。2004年11月,嘉德秋季拍賣預展上這張畫又出現了,后來被一位浙江的企業家收藏。2007年,國家征集革命歷史題材作品,靳尚誼又拿起筆,準備重新畫一幅周恩來《和平的講壇上》。這張畫的歷史就象中國和平的歷史一樣,雖然經歷的波折很多,但是卻永遠存在。

毛焰《古典女子》
布面油畫 1994年
200x140cm
《古典女子》為北京保利秋拍推出精品畫作?!豆诺渑印房胺Q毛焰早期肖像繪畫佳作,亦是藝術家較為罕見的女性肖像作品。畫面的背景是深褐色與鮮紅色構成的三度空間,畫面的視角略高于女子,應是畫家站立的高度,暗示了畫家與女子似乎在某個瞬間的不期而遇。女子著白、紅兩色衣衫,灰褐色長褲以及黑色布鞋--如此裝束似乎與“古典”一詞相去甚遠,然而女子隨意隨性的打扮,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卻讓藝術家深深動容。

陳逸飛《幸福家庭》
油彩畫布
100×120cm
西藏,是畫家陳逸飛畫筆下的重要題材。早在1985年,美國《紐約時報》就稱陳逸飛的“畫風融合了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叫人想起歐洲大師的名作。” 陳逸飛游覽了西藏,創作了一系列以西藏民俗為主題的油畫,刻意凸顯藏民的質樸、野性、粗獷、原始、空靈、神秘。用奇異的民俗去演繹古老中國的浪漫故事以喚起西方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在畫作《幸福家庭》中,人物可親可感,一方面強烈地表現出了藏民的人性化的情感,同時也描繪了他們世界的粗獷純樸的真實。這些作品的輝煌戲劇性對比的色彩,這是自現實主義大師以來的一種強烈的新現實主義。并以簡練穩定的藝術風格塑造了一位哺育嬰兒的藏族婦女的健碩形象,表現了希望與生命的永恒主題。在今年的秋拍中陳逸飛將亮相榮寶齋(上海)2014秋拍。

周春芽(b.1955)青花瓶與桃花
布面油畫
60×73cm
北京匡時油畫雕塑部一直以精確的美術史與當代文化價值定位,為藏家提供了諸多具有重要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的重要作品。在此次秋拍中,匡時甄選了中國最知名且市場最為活躍的當代藝術家周春芽、王興偉,郝量、劉韡、歐陽春、屠宏濤、陳飛、陳可。本次匡時秋拍將重點推出來自王興偉創作于2006年的力作《小海軍》,參加過2009年荔空間“文本:活在當下的中國繪畫”以及2013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王興偉”個展。代表中國傳統文人精神與西方表現技法完美融合的周春芽也在此次秋拍中有精彩作品亮相?!肚嗷ㄆ颗c桃花》創作于自九十年代中后期,開始走出新表現的影子。

清乾隆 釉里紅團龍紋葫蘆瓶
瓷器雜項從來都是創造拍賣記錄的強項,就算書畫板塊進入調整期,瓷器也能創造一個個億元記錄,例如春拍中“成化斗彩雞缸杯”、“北宋定窯劃花八棱大盌”。今秋香港拍場古董珍玩部分明清瓷器依然為主打,香港蘇富比本季拍賣中,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蒼龍教子”圖罐就以9420萬港元成交額刷新單色釉拍賣紀錄。國內秋拍市場也延續香港秋拍,以明清瓷器為主打,宋元瓷器可能會發展比較好,除了各常規專場外,各拍行也注重一些特色專場的開發和設置,如保利的掐絲琺瑯器及明清織物專場。
在今年的秋拍中,中國嘉德推出““明清瓷器”專場中,則集納了一批造型經典、釉色幽雋淡恬的單色釉瓷器。清乾隆釉里紅團龍紋葫蘆瓶呈葫蘆式樣,外壁以釉里紅作裝飾,葫蘆之上下腹紋飾構圖相同,均以團龍紋作為主題紋飾,分為四組,間以花卉紋相隔。細觀之,則可發現上下腹之團龍紋略有不同,二龍的上下方位有所調換。外足底部中央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章法規矩,嚴謹大氣。此器釉面肥潤,釉里紅發色典雅,紋飾筆觸纖細,堪稱乾隆時釉里紅品種的經典之作,殊為難得。配有木座。2009年春季在中國嘉德《瓷器工藝品》專場中,以1332.8萬元的價格拍出的一件清乾隆釉里紅團龍紋葫蘆瓶,在造型、紋飾、構圖等方面與此件拍品如出一轍,可資比較。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
北京保利秋拍將隆重推出兩件元代重要的瓷器: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及元定窯刻蓮花魚紋大碗。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此罐時代工藝特征鮮明,腹部內外所見接胎痕明顯,內腹壁斑駁粗獷,可見一道道極不規則的慢輪修坯痕,此為元青花獨特的成型工藝所致,并且有部分釉漿罩掛于胎上,流淌自然。通身內外施釉,釉色白中帶青,積釉處呈現鴨蛋青色澤,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鎮瓷器釉色。底部澀胎,留有明顯的墊燒粘結高嶺尾砂的痕跡,為元青花裝燒工藝的重要特征。另,本品有多處青花紋飾出現漫散跡象,尤其以肩部纏枝蓮紋最為明顯,此現象為元明青花瓷器在施釉階段造成的技術缺陷,或是施釉之際不小心碰到青花紋飾,或是上釉時用力過猛沖松了部分表層鈷料,此部分鈷料迅速隨著釉汁漫下所致。目前存世所見與本品同類的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總數不過十余例,翻尋各方公私典藏資料,本品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青花纏枝牡丹紋罐(《故宮博物院藏文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上)》,頁7,圖6)器型、紋飾幾乎如出一轍,唯有腹部主體紋飾存有差異。上海博物館亦藏有一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并展覽于“幽藍神采”元青花特展,著錄于《元代青花瓷器特集》,頁75,圖版7。2006年3月30日,紐約蘇富比拍出的一件與此同類的“元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罐”,成交價472萬美元。另一件與本品同類器,唯口沿裝飾為海浪者,由倫敦佳士得于2010年11月10日拍出,lot 32,成交價261萬英鎊。

元 定窯刻蓮花魚紋大碗
元定窯刻蓮花魚紋大碗器形較為獨特,碗型極大,燒制極為不易;圈足較寬,碗呈墩式,于宋代器物中極少出現之品種。宋代定窯器以刻劃萱草紋較多,其次為荷塘游魚紋。如此器的魚藻紋往往輔以篦劃水波紋,清宮舊藏一件刻劃雙魚紋大碗,魚身劃線作鱗,塘中水藻飄浮,均與本件的紋飾相若,形制與本品極為相同,外壁亦飾有刻三層蓮瓣紋飾,載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上》,1995年,圖版56號。其他近似例子可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收藏一件定窯蓮瓣大碗,形制與本品極為相近。臺北故宮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亦各館藏一例定窯大碗,外壁與內壁魚藻紋飾與本品一致。幾例所見定窯器中,大多都以傳統雙魚紋飾為主題紋飾,本品之單魚剔刻主題魚藻紋紋飾者極為罕見。另一例外壁亦剔刻蓮花,但花瓣較本品稀疏,內壁為雙魚紋飾者,可見香港佳士得,2005年11月28日,lot 1448。一例與本品形制,紋飾完全相同,外壁剔刻三層蓮瓣,內壁刻魚藻紋者,本之本品唯圈足微有外撇,可見香港蘇富比,1995年10月31日,lot 343。

清雍正 粉青釉淺浮雕刻纏枝蓮紋碗一對
對碗侈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底署六字雙行楷書款,為雍正御瓷顏色釉當中常見的寫法。。內外均施粉青釉,釉質晶瑩,足邊無釉。胎體輕盈堅致,器形秀巧獨特,外壁裝飾四朵連枝牡丹花,為淺浮雕技法精制而成。其花飾疏朗有致,布局之妙,獨見匠心。剔刻精湛細致,富具立體感,所施粉青一色,溫潤厚腴,秀美天成,淡淡的嫩翠色,予人無限嬌美之感。脛部凸飾變形蓮瓣紋一周,內外施淡淡的粉青釉,積釉處釉色清澈瑩亮,極類宋代影青瓷之特征,傳世器中相當少見。這對碗源自何東爵士家族基金會舊藏。Eumorfopoulos珍藏中有一類似瓷碗,現藏倫敦大英博物館。此件瓷器將上拍北京匡時2014年秋拍。

清乾隆 御窯洋彩蟠桃九熟天球尊
在此次秋拍當中,北京東正拍賣推出日本私人珍藏--清乾隆御窯洋彩蟠桃九熟天球尊。天球尊始燒于明代永樂、宣德朝,有青花品種。清代雍正、乾隆時期較為流行,多作宮廷陳設用瓷。桃紋裝飾寓意長壽,雍正裝飾八桃紋器物有盤、碗、橄欖尊、天球尊等,乾隆時期亦承襲有大量相同題材的粉彩瓷器。粉彩桃紋天球尊正是其中的代表,此種尊式兩朝均有燒制,畫意內容相同,但是蟠桃的數目有別,雍正多為八枚,乾隆則是九枚,故有“雍八干九”之說,各有取意。粉彩桃紋天球尊是乾隆粉彩器中的精品,全器形體高大,氣勢宏偉,紋飾祥瑞,構圖疏密有致,清麗雋雅,敷彩嬌艷奪目,釉彩濃淡相宜,畫意生動,意境閑適恬靜。邵蟄民在《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清瓷至乾隆而極盛,器式之多亦莫與倫比”。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亦贊“……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至,幾于鬼斧神工……”。

宋代連環畫拓本《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參問變相經》

《妙法蓮華經》
2012年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調整期,書畫市場出現疲軟現象,拍品征集難成為拍賣行共同的難題,相比一級拍賣行,二級拍賣行更顯得吃力。越來越多的拍賣公司推出各種能夠吸引買家的“小門類”,如古籍善本、名人新招、影像、金石印章等,以減輕或彌補藝術市場不景氣帶來的影響。
一部現存最早、也是唯一的宋代連環畫拓本《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參問變相經》、宋刻《妙法蓮華經入注》,將在12月中旬西泠秋拍十周年慶典中登場。日本佐伯文庫舊藏的宋拓畫帖《變相經》,是一件中土失傳甚久、極其珍貴的宋代佛教文物。它以“連環故事畫”的形式講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朝圣歷程,與宋刊本《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現藏日本大東急記念文庫)一直并稱為“善財五十三參”的宋代文物雙璧。《變相經》中描繪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風情,保存了豐富的的歷史信息。揚之水對這部宋代畫帖高度評價,認為它“既為佛教藝術之遺珍,亦為北宋畫跡之星鳳也”。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范景中指出,《變相經》的字體風格、氣韻與蘇州博物館所藏瑞光塔出土的北宋版《妙法蓮華經》相近,認為當刻于北宋。背部的宋版襯經,對研究宋代典籍裝裱具有重大意義;《妙法蓮華經》素有“經中之王”的美譽。此次西泠秋拍中的這部《妙法蓮華經入注》是將經文和注解合刻的第一個版本,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宋版《妙法蓮華經》,原裝十厚冊足本,初刻初印。書中所用的顏體字極為精美傳神,在存世宋版中非常罕見。此書為海內外孤本,見于傅增湘、長澤規矩也、阿部隆一等著名版本學家的重要著述,流傳有緒;曾經日本頂級財閥收藏,并由日本書志學會在宋本特展上展出,堪為日藏宋版書中的精品。

杜修賢等 毛澤東照片選集手稿照及展覽照片(附選集+檢查)(596張)
影像一直都是北京華辰拍賣的強項,此次秋拍中征集到許多“紅色影像”,其中毛澤東照片選集手稿照及展覽照片一組共596張,其中毛主席大幅展覽照片,彩色照片70張,一張為手工上色,并附有毛澤東照片選集底稿,毛澤東照片選集一本,及鐘巨治文革時期手稿一份。這些照片,多數來自多年在毛主席身邊的著名攝影師,包括徐肖冰,侯波,吳印咸,呂厚民,呂相友,石少華,杜修賢等。記錄了作為建立共和國的世紀偉人一生中重要的時刻,也記錄了這位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毛澤東選集底稿則更為珍貴,帶有制作選集的過程中人工甄選和批注的證明,其唯一性使其有了極高的收藏價值。大幅黑白展覽照片是用作展覽所精選的毛主席照片?!睹珴蓶|主席照片選集》是在毛主席逝世后不久出版的,包括了毛主席自二十年代開始的經典照片。這本照片選集出版在中國剛剛結束文化大革命,人民的生活正在經歷巨大變化的年代,而毛主席正是當時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偶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