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甘雨》
10月31日下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在廣州外商活動中心舉行以《嶺南畫派的歷史傳承和當前新崛起》為主題的專題演講。在演講中,許欽松回顧了嶺南畫派百年來的輝煌歷史,也剖析了在新時期嶄新的文化語境下嶺南畫派所面臨的歷史機遇。許欽松指出,重提嶺南所擁有的豐厚思想文化基礎與藝術美術傳承,有利于建立我們的文化自信。
據悉,許欽松此次演講是應僑鑫集團的邀請進行的。該集團舉辦的僑鑫秋季書畫藝術品拍賣會預展也于今日同時舉行。11月2日下午1時,此次拍賣會將在廣州外商活動中心3樓富麗宮響槌。
嶺南畫派的第一代代表畫家“二高一陳”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時期,社會需要新的藝術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在時代精神的推動下,嶺南畫派在題材內容上大膽革新,提出“折衷中外,融合古今”,這是嶺南畫派最重要的主張與藝術原則,也是“嶺南畫派”革新的途徑、發展的動力。
在當年傳統畫風統一中國畫壇的歷史語境中,嶺南畫派提出從西方美術中汲取營養,具有高度的意義,引領了藝術潮流,一百年之后,當中西美術交流已經成為常態,全球化已經成為每個藝術家都在思考的問題時,嶺南畫派這一特征似乎變得不再鮮明獨特。近些年來,對于嶺南畫派的存續與精神內核的討論層出不窮,在今天重提嶺南畫派的傳承與崛起,是否意味著要為嶺南畫派尋找新的精神內核呢?

《南粵春曉》
許欽松說:“嶺南畫派‘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核心理論百年來逐漸被全國接受,當其個性理論成為普遍真理之后,如何再次崛起便成為需要進一步理論思考的核心問題。在今天的時代背景下,嶺南畫派再崛起具有三個巨大優勢:首先,改革開放前沿地的地緣優勢、改革開放理論體系在廣東的提出,提升了廣東近幾十年來逐漸被邊緣化的文化身份,讓嶺南畫派找到了再度發展的文化背景與時代背景;其次,我們廣東已經擁有一批理論名家,理論力量在全國范圍內有領先優勢;第三,經過數代廣東美術家的傳承與積淀,我們具有了變革與崛起的內在推動力。在這三個文化背景支撐下,我們應當在一段時間內進一步進行理論研究,為嶺南畫派注入新的活力。”
在講座中,許欽松回顧了他與關、黎二老以及眾多老一代嶺南畫家長期交往的經歷,引起了聽眾的濃厚興趣。自2005年擔任廣東美協主席以來,廣東美術界陸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與此同時,許欽松本人在中國畫創作方面也不斷取得突出成就:2008年,他的巨幅山水《南粵春曉》進入北京人民大會堂;2012年,《吞吐大荒·許欽松山水畫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目前,許欽松受國家博物館的委托,正在創作以萬里長江為主題的大型畫作,完成之后將在國家博物館永久懸掛陳列。
許欽松介紹說,這是一項用160個創作題材描繪中國5000年歷史文化的國家重大文化項目,其中與廣東有關的兩個創作題材分別是六祖惠能與十三行。“這160個題材中只有三個山水畫題材,長江是其中之一,全國所有的優秀山水畫家都在競爭這一光榮使命,我能夠最終獲取這一重任,是全國山水畫界對嶺南畫派新時期下山水畫成就的一次肯定。”
應現場聽眾要求,許欽松介紹了他的創作對傳統山水畫創作與嶺南畫派范式的補充與貢獻:從傳統“可居可游”的山水觀中提煉出“此岸·彼岸”的、帶有對大自然敬畏情懷的天人觀;對灰色調的創造性使用對傳統“墨分五色”的補充與發展;與傳統中國畫散點透視、西畫定點透視截然不同的“環視”觀照世界的方式……獲得了全場聽眾的陣陣掌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