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哈伊·蒙卡奇的畫作《死牢的最后一天》
懂行的人清楚,每當中華藝術宮里推出特展時,一定是物超所值的,比如此前的“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展”、“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等。這些已經幾百歲的異國珍品,光是漂洋過海來到魔都所花費的路費,就遠遠超過20元的特展門票總額。
如今,又一場特展將揭開面紗,展覽的名字叫《蒙卡奇和他的時代:世紀之交的匈牙利藝術》。展覽由中華藝術宮、匈牙利國家美術館共同策劃,是紀念中匈兩國建交65周年的推薦文化項目。
米哈伊·蒙卡奇,因其批判現實主義的繪畫風格被譽為匈牙利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在布達佩斯、慕尼黑和杜塞爾多夫接受訓練后,蒙卡奇大部分時間住在巴黎。1870年,他以《死牢的最后一天》贏得了巴黎沙龍的金質獎章,并以 《彌爾頓口誦〈失樂園〉》贏得了國際聲譽,成就了他早年的成功。這兩部具有戲劇特點的作品極受收藏家們的歡迎,蒙卡奇成為了當時最富有的藝術家。
《死牢的最后一天》中,雙手緊握的囚犯面色灰暗,腳邊丟著一本《圣經》,人物的內心掙扎躍然畫上。據說在蒙卡奇曾學習過的慕尼黑藝術學院,這種心理學式的創作曾一度非常流行。獲得巴黎沙龍金質獎章后,蒙卡奇在日后又創作過數個不同版本的 《死牢的最后一天》,包括此次特展中的一件1880年的木板油畫。
1882年,蒙卡奇繪制了著名的《基督在皮拉特面前》及系列“三部曲”,后者曾被美國百萬富翁、有“百貨業之王”之稱的約翰·沃納梅克購得,每年復活節的時候在他位于費城的百貨商店展出。
現在,蒙卡奇的風景畫被公認為最出色的作品。他的風景畫雖然不是室外所作,但仍繼承著巴比松畫派的傳統。代表作品有《死牢的最后一天》、《卷繃帶的婦女們》、《夜漂泊者》、《負薪婦》、《攪乳婦》、《告別》、《當鋪》、《畫室》、《彌爾頓口誦〈失樂園〉》、《基督在皮拉特面前》、《找到國土》和《罷工》等。
位于布達佩斯的匈牙利國家美術館擁有全球最豐富的蒙卡奇的精品收藏,展覽以米哈伊·蒙卡奇的重要作品構成展品主體,共將展出95件油畫作品,分為兩個大章節七個片段集中展示19-20世紀之交,匈牙利的繪畫藝術及潮流。其中,“匈牙利現實主義大師 米哈伊·蒙卡奇”,以其精品代表作為切入點,既有生動記錄、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和風貌的現實主義農村題材繪畫,也有靈感來源于巴比松畫派的風景畫,還有深受中產階級上流社會鐘愛的沙龍畫、肖像畫和靜物畫,以及反映信仰的圣經題材繪畫。第二部分“匈牙利藝術四十年(1880-1920年)”,綜合展現了世紀之交在匈牙利產生的多樣的藝術風貌。既有那些追隨蒙卡奇現實主義繪畫傳統的藝術家們所做出的積極探索,也有世紀初期匈牙利的藝術家們在受到法國印象派風潮影響后所衍發而成的匈牙利印象主義繪畫,以及隨之而來的匈牙利后印象派。
特展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從10月28日到明年1月18日。80天,足夠準備迎接一場藝術的盛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