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上午,福建東南2014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圓滿結束,六大門類9個專場合共拍出685件藝術珍品,總成交金額高達1.34億元,并創歷年最佳。東南拍賣藝術總監夏湞女士在拍賣結束后表示:“這些數字的背后,既要感謝團隊的共同努力,更要感謝業界同仁和各界藏家多年來一路支持和信任。”據了解,此次拍賣共辦理競買號牌近200張,內地及香港、臺灣收藏家均有到場競拍,更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華人收藏家遠道而來,可謂盛況空前。受此次拍賣吸引,各地收藏愛好者也匯聚榕城,令福州藝術品市場熱鬧不已。

回顧此次秋拍,在經濟嚴冬藝市蕭條和外來石種傾銷的雙重影響下,市場一度籠罩在濃厚的觀望氛圍當中,直至拍賣前一刻仍有聲音唱衰此次秋拍。但絕大多數業界同仁對東南都寄予厚望,希望此次拍賣能一掃市場陰霾,對后市市場走向起到健康的引領作用。在業界同仁的期許之下,東南首日告捷,“印象萬千——金石篆刻專場”、“尚臻——重要私人珍藏專場”率先舉槌,兩個專場分別成交924.49萬元、3670.8萬元,尤其“尚臻”專場, 2/3以上的拍品均創造了十次以上的競價,焦點拍品甚至超過四十次競價,交鋒之激烈、場面之火爆令人驚訝,在現場近500人的共同見證下,田黃、芙蓉引爆市場熱點,陳達作田黃石第一把玩、將軍洞芙蓉、結晶性芙蓉等熱門拍品成為當日矚目的焦點。在首日買氣帶動下,熱點于昨日繼續升溫,“補天遺珍——壽山石雕珍品夜場”、“石帝天驕——田黃珍品專場”再創佳績,尤其田黃專場中壓軸四大田黃定鼎東南,其中黃金黃田黃石薄意隨形章以1035萬元成交,位列此次秋拍成交價格榜首;鄭世斌作田黃石春江水暖薄意擺件與林文舉作田黃石漁樵耕讀薄意擺件分別以805萬元、609.5萬元成交,分列二、三。自此,此次秋拍壽山石專項以總成交金額9646.78萬元完滿結束,田黃、芙蓉等品種迅速成為近期業界討論的焦點話題,有藏家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熱情洋溢的寫道:“秋色田黃千金貴,盛世芙蓉百萬紅,東南秋拍給寒冷的石市帶來秋意闌珊般的感覺,百萬芙蓉印象更是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




在壽山石取得完滿成績的同時,其他品類在今秋東南拍場也呈現增長態勢,“印象萬千——金石篆刻專場”在首日取得開門紅之后、“紫泥茗芳——紫砂茶器專場”也在昨日上午結束,名家大師作品受追捧,是這兩個場次的重要看點,篆刻專場按拍賣先后順序,吳樸堂、陳巨來、陳子奮、鄧散木、趙叔孺、黃世陵、吳昌碩以及胡菊鄰等大家作品均引發藏家的激烈競爭,而此前大熱門吳讓之刻自用印、齊白石刻虎威上將軍印因起拍價較高,市場反應較為保守,不過仍以207萬元和60.95萬元價格順利成交。此專場中田黃印章也是一大亮點,尤其周尚均作田黃石鳳鈕朱文橢圓章,僅有13g,卻因精致氣韻得到藏家青睞,以3.8萬起拍經40多次競價以46萬元成交,超過起拍價12倍之多,令人驚嘆。紫砂專場中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何道洪圣珠提梁壺、樂圓壺為此前熱點,在月初何道洪福州個人展首次亮相時已引發市場關注,此次秋拍兩把壺分別以149.5萬元、115萬元成交,為該專場最高成交。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周桂珍作品也受到市場追捧,呂堯臣制華徑壺、周桂珍制鳳鳴壺分別以36.8萬元、43.7萬元成交,均超出起拍價一倍以上。由于該專場拍品品質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性價也較高,受到藏家及部分外地壺商的關注,最終該專場成交107把壺,成交金額為761.76萬元,成交率86.29%,成績也較春拍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此次秋拍另有三大門類的專場于今日上午收槌,其中“熠美流光——翡翠珠寶”專場最為矚目,到場藏家數量超出春拍兩三倍之多,女性藏家占據較大比例,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競拍,共有48件珠寶順利成交,總成交額高達1471.655萬元,并且重要拍品均有較為激烈競價,天然老坑帝王綠翡翠彌勒掛墜因產自緬甸著名翡翠產區帕敢的“木那”場口,品質極佳,以250萬元起拍,兩位藏家雖出于謹慎考慮減少加價幅度,不過仍經過近二十次的競價以368萬元成交,令該專場氛圍達到高潮。“乘物游心——文房清供專場”與“漆彩觀瀾——名家漆畫專場”也有上佳表現,文房專場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佘國平刻檀香木百子寶盒以66.7萬元成交為全場最高,唐云書、白書章刻洮河石圓硯、清韻靈璧蓮花供石以及橫云山眠刻整挖大香盤均為該專場熱門拍品,人氣極高。漆畫專場則以老一輩漆畫藝術家喬十光、鄭益坤作品為最,該專場成交價格前五名位置均被二人作品包攬,首位為喬十光《牦牛與藏女》,74.75萬元成交;鄭益坤《八閩風物》緊隨其后,以48.3萬元成交,均超出起拍價近半。




自此,此次東南秋拍圓滿結束。三天時間里,此次拍賣不僅成功帶動壽山石市場回暖,更有效拓展多元門類。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盡管大多數收藏品類的市場仍須小心呵護和培育,不過在東南重器引導之下,不僅自身成交業績逆勢增長,福州藝術品市場也已有復蘇跡象,壽山石、漆畫等本土收藏在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整體地位也將越來越重要,這些優勢或將為行業未來發展再次奠定良好的基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