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千的《驚才絕艷》以6620萬港元成交
今年中國藝術品秋拍的第一波大戲已在香港落下帷幕。蘇富比香港、北京保利香港、中國嘉德香港三家拍賣行相繼舉槌,分別取得了29.4億港元、8.22億港元、3.43億港元的成交額。
看似這三家拍賣行在香港的秋拍業績還不算太差,但相比今年春拍的成績卻明顯下降,今年春拍蘇富比香港、北京保利香港、中國嘉德香港的成交額分別是34.2億港元、11.36億港元、3.47億港元,尤其是率先亮相今年秋拍的這三大拍賣行卻未見企盼已久的“天價拍品”,使接下來的今年內地的第二、第三波秋拍形勢顯得有些嚴峻。細細分析這三家拍賣行的秋拍情況,便可得出今年內地的秋拍形勢很難繼續紅火的結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市場里精品資源有所減少。今年香港秋拍除了蘇富比香港拍出6620萬港元的張大千《驚才絕艷》等少數拍品讓人眼前一亮外,齊白石、傅抱石、徐悲鴻等大名家的精品資源的確不多,不少國內拍賣行甚至出現了“等米下鍋”的局面。目前收藏界其實并非沒有精品,而是沒人愿意在這個時候出售。前幾年房地產等各種經濟發展過快,一些暴富的土豪蜂擁進入拍賣領域投機,使得這幾年間藝術品市場出現暴發式增長,億元天價拍品頻現,這幾年里藏家買進時的價位普遍偏高,現在市場趨冷,出售時價格會被壓低,藏家自然不愿割舍。
二是市場資金面依然緊張。隨著近期房地產等行業逐步疲軟,土豪們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他們已沒閑錢再進入藝術品拍賣領域,各級官員在這個既打“老虎”又打“蒼蠅”的年代也會愈加謹慎小心。資金流動性將在很大層面上左右著今年內地秋拍的走勢,所以想要繼續推高藝術品拍賣價格確實有些勉為其難。今年內地秋拍偶爾出現的高價精品雖然對大買家仍然會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出手時則會更加謹慎。
三是市場里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在當今價位高企、資金緊張的形勢下,裹足不前,反應平淡,已成為業內對今年香港秋拍的共同感受,賣家挖空心思,買家還是謹慎觀望,即便遇到心動的拍品,想讓買家下決心購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預測今年內地秋拍行情,拍賣會上人氣依然旺盛,只要是大拍賣會,觀望的、辦牌的定不會少,但是真正肯出手買貨尤其是買“天價拍品”的人卻不會太多。
雖說今年內地秋拍高潮難現,但確實也有一些利多消息不容小覷。目前許多新的藝術基金在組建,新的藝術機構在涌現,但他們的目標已不限于一般的藝術品收藏與投資,而是全面介入藝術產業:從創辦畫廊、美術館、藝術品電商網站、藝術新媒體,到開發藝術衍生品與藝術金融服務等新市場。中國藝術品市場在這次調整后,顯然正在醞釀著下一波的繁榮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